张亚威(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的前世今生
张亚威(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世界货币体系中,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独具特色:它是15个国家的共同货币,其多年实行同法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制度,保证了这些国家货币的稳定,促进了各参与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按照地域的不同,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又分为西非金融共同体法郎和中非金融合作法郎。本文将要讲述的是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尽管法郎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其实早在19世纪,法郎的势力就已深入非洲。货币是宗主国对殖民地进行管控的最有效的工具。法国政府通过法郎有效地控制了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到了19世纪中叶,法国政府决定逐步授权当地的一些私有银行如阿尔及利亚银行(Banque de l'Algérie)、印度支那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西部非洲银行(Banque de l'Afrique occidentale)等在当地发行票据。法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些代用币逐步回收在当地流通的外国货币。
这样,法国政府认识到需要适应当地的信用分布而不是给法兰西银行(Banque de France)增加额外的特权。为了确保流通质量,法国政府逐渐加强对当地私有银行的控制,这突出表现在法国占有这些私有银行资本金的50%以上,以便能控制并参与其经营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殖民地发钞行的业务不断扩展,西部非洲银行的发行区逐渐扩展到喀麦隆、多哥以及赤道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获得了大笔战争赔款,收复了煤矿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得法国经济在20年代迅速增长。
1924-1926年,巴黎造币厂为喀麦隆铸造了50生丁和1、2法郎铝青铜硬币。硬币正面为法兰西自由女神像,两侧文字为REPUBLIQUE FRANÇAISE(法兰西共和国),背面为面值和三组叶片,外环文字为TERRITOIRES SOUS MANDAT DE LA FRANCE CAMEROUN(法国托管地喀麦隆)
法国托管地喀麦隆1法郎硬币
法国的殖民帝国。绿色部分为第一殖民帝国,蓝色部分为第二殖民帝国
法国当局要求殖民地银行建立和法兰西银行发行的货币进行兑换的机制。自此,殖民地的票据逐渐被法国货币所取代,仅在南撒哈拉和太平洋地区保留。1925年,马达加斯加由于货币不足引发经济危机,法兰西银行在马达加斯加设立了一个混合型投资公司即马达加斯加银行,以确保当地的货币发行。为确保该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以与法国法郎兑换,法兰西银行开设了一个操作账户。这在法国和殖民地的经济联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到1930年以前,法国对殖民地银行的控制越来越精确化、集中化、强制化,从货币层面来讲,法郎区已实质形成。法国与殖民地完成了货币联合的第一步。
法属阿尔及利亚银行5法郎纸币
由于战争的破坏,各主要经济强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原先实行的金本位制已无法支撑下去。法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即黄金不再作为货币流通而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存于中央银行,人们可以用银行券兑换黄金,但兑换的数量是有上限的。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欧洲。1930年底,法国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大批人失业。1936年9月,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波兰、瑞士六国黄金集团瓦解。1937年,法国政府宣布放弃金块本位制。
经济危机使法国政府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法国政府规定殖民地不能按照法郎的面值向银行兑换黄金,而贸易保护政策又将殖民地的市场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在1939年建立的外汇管控形成了这样一个地区:在本区内,货币可以互相兑换并且在同任意第三国的货币进行兑换时,本区所有货币均遵循同一套规则。至此,法郎区正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12月26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下,法郎区实行货币改革。在非洲殖民地和太平洋殖民地分别创立了法属非洲殖民地法郎(franc des colonies françaises d'Afrique – franc CFA)和法属太平洋殖民地法郎(franc des Colonies françaises du Pacifique – franc CFP),其价值甚至高于法国法郎。法属非洲殖民地法郎和法属太平洋殖民地法郎与法国法郎之间的汇率分别盯住1.7和2.4,分别反映了这两个地区在战争中的物价水平的差异化发展。1948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法郎和法属太平洋殖民地法郎与法国法郎的汇率更是达到了2和5.5。1968年,法国强制性调整汇率,非洲法郎与法国法郎的平价改为0.02,这个汇率一直保持到1994年。
戴高乐将军于1941年创立的自由法国基金中心(Caisse centrale de la France libre)被授权可以在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货币。1943年,“自由法国”组织由南非造币公司制作以“自由法国之喀麦隆”名义发行了两种版别的50生丁和1法郎铜币。其一为高卢鸡下环法文CAMEROUN FRANÇAIS(法属喀麦隆);其二“CAMEROUN FRANÇAIS LIBRE”(喀麦隆·自由法国)。这标志着发行货币的权责开始由私有银行向国有银行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本土的国有化进程更加速了这一趋势。
1946年5月,阿尔及利亚银行国有化;1950年,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银行(Banque de Madagascar et des Comores)成为半国有商业银行;1955年,建立了法属西非和多哥发行银行、法属赤道非洲发行银行和喀麦隆发行银行。
1945年法属印度支那20生丁铝币
有“自由”字样的50生丁铜币
1948年喀麦隆法国托管区2法郎铝币
无“自由”字样的1法郎铜币
法郎区的合理化也促成了1951年一个技术联络委员会的成立。1955年,该委员会被命名为“法郎区货币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管控其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协调各发行银行的活动。1956年,法国占其非洲殖民地输入的63%,因此法国可以购买这些殖民地输出品的60%(即法国全部输入的25%),而不需花费任何外汇。殖民地对其他国家输出所能得到的外汇都由法国支配,因而法国又能得到外汇补充[2]。
然而,黎巴嫩、摩洛哥、安哥拉和突尼斯等国相继退出法郎区,实力衰弱的法国难以应付。1958年5月的阿尔及利亚危机又引发法国的政治动荡,戴高乐出任总理后开始修改宪法。宪法中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邦。1960年,法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版法郎货币。
这一时期的殖民地独立运动也是风起云涌。在1958年举行的全民公投中,法属几内亚选择不加入法兰西共同体而宣布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此后,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到1961年底,除阿尔及利亚以外已全部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也宣布独立。
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银行发行的100法郎纸币
在法国殖民地独立之前,法郎区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地区,其特征表现为统一的外汇管理规定、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以及在法郎区内,各种货币均盯住法郎,实行可自由兑换制度。因此,殖民地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依然严重依赖法郎[3]。因为“货币盯住制度”除了可以控制汇率波动,实际上是以某种主要货币形成清算体系并维持货币霸权。
1958年的政治动荡加速了法郎区的货币更新。在同一年,法国当局成立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机构(Institut d'émission de l'Afrique équatoriale et du Cameroun),并发行货币。流通硬币计有5、10、25法郎三种面值,图案经过重新设计,正面为三只非洲大羚羊和发行机构名称,背面为面值,面值两侧为造币厂和铸币师的标记,环绕着由各种热带作物组成的花环。材质为铜锡铝合金。
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机构发行的5法郎硬币
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机构发行的10法郎硬币
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机构发行的25法郎硬币
喀麦隆独立纪念币50法郎硬币,材质为铜镍合金
1959年1月17日,前法属赤道非洲四国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布)和加蓬在巴黎签订四国关税同盟议定书;同年6月,四国总理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决定成立“赤道非洲关税同盟”,并建立联合机构来管理四国的港口、铁路、内河航运和电讯等[4]。
1960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脱离法国获得独立,国名为喀麦隆国(Etat du Cameroun)。英国曾希望尼日利亚吞并整个英属喀麦隆,但1961年2月,南喀麦隆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和法属喀麦隆合并,而北喀麦隆则并入尼日利亚。10月,成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R é publique fédé rale du Cameroun),英法两种语言共同为官方语言。
为了纪念独立日,喀麦隆发行了50法郎独立纪念币。正面上方文字为国名ETAT DU CAMEROUN和独立时间1ER JANVIER 1960 (1960年1月1日),下方为国家格言:和平、工作、祖国。两侧为造币厂厂标和铸币师暗记。背面面值上方文字是BANQUE CENTRALE(中央银行)。
6个独立不久的西非国家[5]科特迪瓦、达荷美[6]、上沃尔特[7]、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和塞内加尔也于1959年4月组建了西非国家中央银行(Banque central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de l'Ouest – BCEAO),取代了法属西非殖民地及多哥发行机构(Institut d'émission d'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et du Togo)并发行共同的流通货币—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 é Financière d'Afrique – FACA)。这些国家组成了西非货币联盟(Union économique et monétaireouest-africaine – UEMOA)。
法属西非殖民地及多哥发行机构50法郎纸币
喀麦隆版赤道非洲国家和喀麦隆中央银行5法郎硬币
喀麦隆版赤道非洲国家和喀麦隆中央银行10法郎硬币
中非四国版赤道非洲国家和喀麦隆中央银行50法郎硬币
1961年6月,赤道非洲四国和喀麦隆首脑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举行会议,发表联合公报表示希望逐步在五国间组成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同一年,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发行机构改组为赤道非洲国家和喀麦隆中央银行(Banque central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équatoriale et du Cameroun – BCEAEC),并于开始以中央银行的名义分别在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布)、加蓬四国和喀麦隆发行两种新版货币。两种流通硬币都沿用了之前的图案设计,只是将币面文字稍作调整。五国商定由喀麦隆继续发行5、10、25法郎三种面值的硬币,其他四国发行50法郎流通硬币。
喀麦隆版法郎正面文字调整为ETATS DE L'AFRIQUE EQUATOPIALE BANQUE CENTRALE(赤道非洲国家中央银行),下方为CAMEROUN(喀麦隆)。
赤道非洲四国版法郎正面上方文字为BANQUE CENTRALE(中央银行),下方文字REP.CENTRAFRICAINE·CONGO·GABON·TCHAD(中非共和国、刚果、加蓬、乍得)表示其成员国。材质为铜镍合金。
1962年,喀麦隆正式加入赤道非洲关税同盟。两年后的1964年12月,五国首脑在布拉柴维尔举行会议后决定成立“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196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同盟旨在消除地区间的贸易障碍,协调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关税和进口税率等。次年,在保持原有货币面值的条件下,赤道非洲四国与喀麦隆分别增发100法郎硬币。正面文字分别为“赤道非洲各国中央银行”和“喀麦隆中央银行”,背面图案保持一致。1969年,喀麦隆增发1法郎铝制硬币。
但现实远没有理想那么丰满。除了国家在投资中提供的一些便利条件外,共同工业化并没有得到落实。相反,相互竞争的国家项目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于对一体化过程的收益成本的评估出现了分歧,1986年这个机构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中非与乍得退出了同盟,转而与扎伊尔[8]建立了一个另一个组织—中非国家联盟。然而这个组织仅仅存在了两年时间。中非和乍得分别于1970年和1984年重新回到了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
1967年赤道非洲版100法郎硬币
1967年喀麦隆版100法郎硬币
1969年发行的喀麦隆版1法郎铝币
1971年“刚果人民共和国”版100法郎硬币
1971年“中非共和国”版100法郎硬币样币(ESSAI)
1971年“加蓬共和国”版100法郎硬币
1972年“乍得共和国”版100法郎硬币
1971年“喀麦隆联邦共和国”版100法郎硬币
中非国家银行的Logo,即硬币的正面图案—三只非洲大羚羊
1971年,中央银行以各成员国的名义发行带有国名的100法郎硬币。其中刚果共和国在1968年发生政变,军事指挥官马里安·恩古瓦比(Marien Ngouabi)联合安布鲁瓦斯·努马扎莱为首的民族主义左派发动了“七·三一”运动推翻政府,并于次年就任总统,将国名改为“刚果人民共和国”(R épublique Populaire du Congo)。
1972年11月22日,赤道非洲和喀麦隆中央银行更名为中非国家银行(Banqu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Centrale – BECA),总部位于巴黎。该行设有管理委员会,并在各成员国分别建立国家货币委员会。银行董事会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法国代表。1973年以前,该行的董事长和银行总经理由法国人担任,1973年4月以后改由“联盟”成员国的代表担任。
翌日,中非国家银行成员与法国之间的《货币合作协议》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签署。该协议规定了非洲法郎的自由兑换原则、固定平价原则、货币单位的自由流通以及在联盟内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在法国财政部开设的交易账户,法国将法郎区的中央银行与法国财政部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法郎区各成员国至少要将他们获得的外汇储备的65%集中在法国财政部的交易账户中,法国集中运用该账户中的资金语来保证法郎区内货币的汇率。当该账户出现赤字时,法国会在一定程度上用本国的外汇盈余来弥补。
自1974年起,发行的货币更名为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ranc de la CoopérationFinancière en Afrique Centrale – FACA)。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的发行计划是:以中央银行的名义发行1、5、10、25法郎四种小面额流通硬币(1法郎为铝,5、10、25法郎铜铝合金),以各成员国的名义发行50、100、500法郎的大面额流通硬币(材质为铜镍合金)。小面额流通硬币正面文字均为Banqu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Centrale(中非国家银行)和年号,背面为面值。大额流通硬币中50和500法郎以A(乍得)、B(中非共和国)、C(刚果)、D(加蓬)、E(喀麦隆)五个字母暗记区分国别。100法郎则在硬币正面用文字表示国名。1985年,500法郎硬币的图案更改为一名非洲妇女的头像,“中非国家银行”字样移至正面,国名移至背面。
1976年中非国家银行1法郎硬币
1975年中非国家银行5法郎硬币
1975年中非国家银行25法郎硬币
中非共和国版1977年中非国家银行50法郎硬币,背面12点钟方向有暗记B
刚果版1977年中非国家银行50法郎硬币样币(ESSAI),背面12点钟方向有暗记C
喀麦隆版1986年中非国家银行50法郎硬币,背面12点钟方向有暗记E
加蓬版1978年中非国家银行100法郎硬币
乍得版1978年中非国家银行100法郎硬币
喀麦隆版中非国家银行100法郎错版币。正面是1972年新版,背面是1971年旧版
(中非共和国)版1976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暗记B位于正面年号左侧
(加蓬)版1976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样币(ESSAI),暗记D位于正面年号左侧
中非共和国版1986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中非国家银行”字样移至正面,国名移至背面
加蓬版1985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
乍得版1985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
喀麦隆版1986年中非国家银行500法郎硬币
需要提及的是,喀麦隆1971年和部分1972年的100法郎硬币文字和图案发生变动,正面文字改为“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并将原本位于正面的“中央银行”字样移到了背面。1972年5月,喀麦隆取消联邦制,成立喀麦隆联合共和国(R épublique unie du Cameroun)。新政府又将正面文字改为CAMEROUN – CAMEROON(法、英双语的“喀麦隆”),背面的文字也改为Banqu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Centrale(中非国家银行)。
1976年12月4日,中非共和国总统让-贝德尔·博卡萨(Jean-Bédel Bokassa)修改宪法,废除共和制,建立帝国。1977年12月4日加冕称帝,自称“博卡萨一世”,国名也改为中非帝国(Empire centrafricain)。博卡萨是非洲著名的独裁者,自立为皇帝后,荒淫无度,极尽浪费之能事,迫害人权,煮食人肉。中非帝国只在1978年发行了一枚面值为100法郎的流通硬币及少数几种纪念金币。100法郎的流通硬币则沿用了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的图案,只是将国名由“中非共和国”改为了“中非帝国”,并中断了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的发行。1979年9月20日,前总统大卫·达科(David Dacko)趁博卡萨出国访问利比亚之际,在法国军队协助下发动政变推翻博卡萨,再次出任总统,并恢复国名为中非共和国。1981年9月,安德烈·科林巴将军(André-Dieudonné Kolingba)发动政变推翻达科,自任国家元首。
中非国家银行1000法郎纸币
中非国家银行5000法郎纸币
中非帝国5000法郎纸币,正面是博卡萨头像
中非帝国1978年100法郎硬币
赤道几内亚是最后一个加入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的国家。此前,赤道几内亚为西班牙殖民地,1968年脱离西班牙独立,首任总统为弗朗西斯科·马西埃·恩圭马(Francisco Macías Nguema)。次年发行了第一套货币。1975年,赤道几内亚进行货币改革,发行第二版货币,废除西班牙货币名称比塞塔,启用埃奎勒(EKUELE)作为货币名称。恩奎马当选为总统后,将大权集于一身。赤道几内亚在自诩为“社会主义者”的恩奎马的统治下被称为非洲版“达豪集中营”,他暴虐成性,经常将整个村子屠杀殆尽。因为仇视西方,他禁绝了西药。他甚至将全国唯一一条公路埋上地雷。1978年,他将国家格言改为“除马西埃·恩圭马外,别无他神”(“There is no other God than Macías Nguema”)。在他的统治时期内,赤几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迫逃往其他国家。1979年,恩奎马被他的侄子特奥多尔·奥比昂·恩奎马·姆巴索戈(Teodoro Obiang Nguema Mbasogo)逮捕并处决,后者继任为总统。
奥比昂·恩奎马·姆巴索戈上台后的第二年即发行了新版货币,货币名称改为埃奎维勒(EKWELE)。发行了1埃奎维勒和5、25、50比普奎勒[9](BIPKWELE)四种面值的硬币。正面为他的侧面像,背面为面值和国徽。为了尽快摆脱糟糕的经济,奥比昂曾向西班牙政府求助,但后者没有接受,奥比昂只得将希望转向法国。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被法郎区接纳,成为中非国家银行的第六个成员国。
赤道几内亚第三套流通硬币的50比普奎勒
赤道几内亚第二套流通硬币。有趣的是这个货币单位没有单复数之分,所有面值均写作EKUELE
1985年,赤道几内亚采用中非金融合作法郎,但和其他使用法语的成员国不同,赤道几内亚的货币采用西班牙文。共发行5、25、50、100法郎四种面值的流通硬币,其中5、25法郎为铜铝合金,50、100法郎为铜镍合金。
赤道几内亚中非金融合作法郎全套4枚硬币
非洲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可可、棉花和木材等,这些产品的价格是根据世界市场浮动的。而非洲法郎的汇率是盯住法国法郎的,被人为高估。80年代后期,咖啡、木材等产品的世界价格急剧下降,使很多非洲国家出口严重萎缩,加重了法郎区国家的债务负担。此外,苏联东欧阵营的突然崩溃,导致部分非洲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安,随之而来的是工厂停工,生产滑坡,使本已濒临破产的非洲经济雪上加霜。仅在中非共和国,1992年工业生产下降15.5%,国家收入减少36.3%,开支下降59.3%,纺织、缝纫和皮革工业营业额减少85.5%[10]。
区内的非洲法郎持有者出于对货币贬值的恐慌,加紧兑换手中的货币。为了支撑非洲法郎的地位,法郎区货币当局采取了干预措施。1992年8月初,中非国家银行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同时宣布终止购买和兑换“区外非洲法郎”,旨在制止非洲法郎流入区外和斩断“区外非洲法郎”的归路,以缓解非洲法郎承受的外部压力,但仍未能有效地平息挤兑风潮。1993年后,随着外部形势的急剧恶化,非洲法郎的地位岌岌可危。1994年1月11日,法郎区14国共同宣布从次日起,非洲法郎与法国法郎的固定汇率从50:1改为10:1,币值贬值50%。
1992年和1998年,中非国家银行重新发行100和500法郎流通硬币,新版硬币不再冠以各国国名,正反面均统一为“中非国家银行”的字样。1996年,又对50法郎硬币进行改版,将原字母暗记统一为一颗可可豆。
随着法国在1999年成为欧元区的一员,非洲法郎也同时改为与欧元挂钩,继续实行盯住汇率制度,固定比价为1欧元=655.957非洲法郎。但经济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1996年版中非金融合作法郎50法郎硬币,背面12点钟方向的暗记改为可可豆
1997-1998年中非关税与经济同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006年,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和中非金融合作法郎同时启用新版货币。设计美观,质量上佳。纸币共设置500、1000、2000、5000、10000法郎五种面值,仍然采用A、B、C、D、E暗记表示国别;硬币共设置1、2、5、10、25、50、100、500法郎八种面值,其中500法郎硬币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隐形雕刻防伪工艺。然而,非洲的贫穷与落后并没有随着一次次的货币改革而有所改观,反而在继续恶化。2009年,45%的非洲人口每天生活水平不足1美元。
1998年版中非金融合作法郎100法郎硬币
1998年版中非金融合作法郎500法郎硬币
法郎区的兴衰伴随着法国非洲政策的不断演化,从殖民时期到独立后初期的扶植和控制,到冷战时期的发展和制衡,从对非洲法郎贬值的推波助澜到渐渐被法郎区边缘化。法国对非洲的政策也先后经历了控制、拉拢、逼迫非洲国家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到被非洲国家边缘化这一过程。时至今日,一些非洲国家的精英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非洲开发银行高管萨诺·穆贝耶在其著作《非洲拯救非洲》一书中指出:法郎区领导人要打破循环,为自己的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他提出要放弃非洲法郎,摆脱法国控制,建设多边贸易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法国仍然保持对非洲金融业乃至整个非洲经济的强大影响力,尽管这种影响力正在式微。
目前流通的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硬币和纸币
500法郎硬币背面的隐形雕刻防伪工艺,倾斜角度可看到防伪框内的“500”字样
注释:
[1] 15国分别为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乍得、中非、科摩罗。其中前9个国家使用西非金融共同体法郎,后6个国家使用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2] [苏]A. 鲁宾宁,殖民地与“共同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58.12。
[3] 几内亚共和国除外,该国在独立后宣布退出法郎区。
[4] 丁川,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世界知识》1965.01。
[5] 1963年多哥加入;1984年马里加入。
[6] 1975年11月更名为贝宁。
[7] 1984年8月更名为布基纳法索。
[8]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旧称,1997年恢复现国名。
[9] 比普奎勒是埃奎维勒的复数形式。
[10] 中非共和国的经济政策 Neuanrang im HerzenAfrikas//Naehr. Aussenhand. -1994, 57(14). -3。
(责任编辑 于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