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 毛志强
以制度机制建设为轴心,构建以教育宣传为基础,监督制约为关键,预防控制为重点,考评激励为支撑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不断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制度机制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高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目前我国高校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治体系,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充分发挥制度机制体系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
一、健全廉政教育制度,创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机制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深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构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在高校党员干部中分层分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国家法律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等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廉政谈话、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廉政承诺、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分解等相关工作制度。
开展廉政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洁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有重点地开展廉洁教育工作;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内宣传栏等多种载体,通过开设专页、专版、专栏,大力宣传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在高校反腐倡廉教育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十分必要。高校可以通过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书画展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他们的事迹,用他们的精神激励高校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廉洁自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打造警示宣传教育平台。增加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透明度,解疑释惑,增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透明度和效度;建好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现党风廉政教育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使党员干部在网上受到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警意识;以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为载体强化廉政教育,以反面典型为教材,深刻剖析思想根源,建立警示教育基地。
二、强化监督制度,创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是防止高校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监督文化缺失、监督意识薄弱、监督机制匮乏,必将出现权力异化,腐败滋生。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对权力监督、财产和利益监督,将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之下,克服市场规则对高校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不良影响,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
增强党内监督实效。整合党内监督资源,发挥高校党委、纪委、监察室、组织部等党内监督的作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完善党内监督组织构建,明晰各监督主体的权责,使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行高效;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推进党内工作法制化进程;针对腐败现象滋生的重点领域,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
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监督机制,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定期听取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意见。每年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工作向民主党派通报情况,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廉政建设情况汇报会议,充分发挥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的民主监督作用。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发挥高校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完善群众监督举报体系,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引导机制、纠错机制、反馈机制。加快信访举报体系建设,通过信访接待室,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特别是建立移动网络举报平台,及时收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健全权力监督机制。高校的权力清单应当着重就招生、基建、资产管理、设备图书采购、校办公司产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拥有权力的机构、人员、权力行使的流程、接受监督的方式等予以公示;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凡是社会关注、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权力运行过程都要公开,做到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建立财产和利益监督机制。不断加强涉及“权、钱、人、物”等重要领域宏观监督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显性收入(工资)之外的隐性财产和利益的监督,如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各种劳务费用、学科建设费、学位点建设费、课程建设费、绩效工资、股票、证券、贵重首饰、非营利组织中的角色及职务,等等。
建立关键岗位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专题教育、风险警示教育、廉洁承诺教育;其次,推行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关键岗位人员的权责,建立关键岗位的责任制度,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失职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规范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处罚以外的问责制;再次,落实关键岗位人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将报告的范围扩大到配偶及子女,将报告的内容细化到从业、出国、投资等方面。
三、完善惩防制度,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注重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同步防范,提高高校廉政风险防控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廉政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高校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搭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库,收集、分析廉政风险点,设立相应的监察点,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分析评估、预警处置和督促整改机制,实现风险信息跟踪记录信息化、评估分析模块化、监控预警动态化,提高预警、分析、处置、防范廉政问题的效率和水平。
完善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高校开展风险防控工作要拓宽领域,不仅要对财务领域进行风险防控,还要对绩效工资、教学、科研、后勤、基础建设、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防控工作;不仅对领导班子的权力运行与监督制衡、思想道德风险开展防控,还包括对机关科室的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制度机制风险、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影响等开展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在防控的过程中要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筛选出那些应当优先控制的风险,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来积极地进行应对。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首先,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的追究机制。实施责任追究,必须依规依法进行,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提高追责认识水平。贯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对因不作为、乱作为、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可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其次,构建责任追究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责任追究的运行机制。责任追究的实施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二是完善责任追究的协调机制。健全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追究协调机制;三是完善责任追究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责任追究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有責不究或追责不严等情形,同时要评估责任追究的后续工作进展及效果。
四、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创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评议和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支撑。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将党风廉政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检查考核之中,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科学设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以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建立科学、简便、实用的廉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为目标,探寻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的规律,探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把握考核重点,注重实绩考核,增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可行性、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
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引入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评价机制,是高校党风廉政建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对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把学校党委、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监督权、评判权从自己手中真正交给人民群众,给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带上“紧箍咒”,倒逼高校党委、部门领导改进工作,切实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是务实可行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上公开指标体系,进行指标释义,加强对群众培训力度,增强群众对指标的理解度,提高参与积极性和监督评判能力,充分发展群众评价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抓手作用。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应科学分析考核情况,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规范的约束机制,实行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职务任免挂钩,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营造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氛围,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以制度机制建设为通过一系列外在的宣传教育、强有力的监督措施,健全的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促使高校党员干部把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由外在的压力变为自觉自为的内在行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柯瑞清.高校构建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的路径探析[J].福建论坛,2015,(02).
[2]李晶.浅谈高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J].求实,2014,(01).
[3]马怀德.教育领域和高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在体制机制创新[N].中央纪委监察部网,2014-6-27(10).
[4]申奥.绥芬河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J].黑龙江大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