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贞
基于Laufer和Hulstijn的任务诱发投入量假说为理论框架,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变量的实验设计,一变量为输入形式,即有无增显的输入形式(语篇的目标词汇是否黑色斜体下划);另一变量为阅读任务类型,即不同任务投入量的两种阅读题型-形式搭配填空和短语翻译题,考察其在英语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有无输入增显和不同的阅读任务量这两项因素对词汇的形式和意义的附带习得效果。
输入增显词汇附带习得投入量假说1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意义的重要承担者。词汇能力是影响语言运用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更是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促进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而词汇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从理解到产出的渐进过程。
2研究背景
附带词汇习得概念是Nagy,Herman & Aderson在1985年提出的。所谓附带词汇习得是区别于有意词汇学习而言的。有意词汇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特定的词汇活动和练习如背词汇表等来学习词汇。相反地,附带词汇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时不经意间习得词汇。有意词汇学习和附带词汇习得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在学习任务前告知学习者任务后对其进行各种测试。
Laufer 和Hulstijn(2001)从认知和情感的维度出发,提出了任务诱发投入量假说,即情感因素“需要”,认知因素“评价”和“搜索”。在中国,已有多位研究者考察了不同任务投入量与词汇习得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属于单一变量的研究,而词汇的掌握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该在多种因素条件下进行考察。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两变量因素实验设计,一个变量因素为输入形式(有无输入增显),即语篇的目标词汇是否为黑色斜体;另一个自变量因素为不同的阅读任务类型,即形式搭配填空题和短语翻译题这两种不同投入量的阅读题来考察在附带习得条件下,输入增显和任务投入量两大变量因素对词汇搭配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习得效果。
根据Laufer和Hulstijn的任务诱发投入量假说,不同的任务可以促使学习者对词汇进行不同程度的认知加工,从而达到不同的附带习得结果。衡量投入量“需要”“搜索”“评估”这三个因素及其强弱程度可以用“投入指数”(0、1、2)三级来量化。阅读任务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可以用这三级量化标准来评定,任务所达到的投入指数越高,词汇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本次研究中,被试者在完成形式搭配填空题中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目标项的“需要”因素,而由于短语翻译任务需要涉及更高任务级别的“评估”因素,所以短语翻译任务中的投入指数更大(两种不同任务指数见表1)。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某理工大学应届新生中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级(班级A和班级B)各40人(文理科学生均有)。实验中所有被试者都是刚刚通过当年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新生,来自本省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英语学习背景较相似,都有十年左右的英语学习历史和经验,平均年龄19.8岁。英语课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在大一和大二共四个学期中开设。班级A和班级B的男女生人数相同,分别有三分之二为女生,三分之一为男生。研究对比班级A和班级B的高考成绩平均分(标准差)为102(43.22)和98(40.82)。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1.820,p=0.723>0.05),也就是说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总体相当。
3.3研究工具
(1)目标词。为保证研究中所采用的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与受试对象的英语水平相当,我们选取了网上的一篇难度适中,长度为386个单词的文章。为确保目标词汇的准确性,我们邀请了另外十名同一年级但没有参加本次实验的不同专业和英语水平的学生帮忙同时阅读短文并要求他们在不认识的英语单词下划线,然后从中选取10个目标词汇。
(2)阅读任务和评分标准。我们将阅读材料影印成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有增显处理的,即将10个目标词汇加了黑色斜体下划,使其更为项目突显。另一个版本却不作增显处理,即这10个目标词汇不加黑色斜体标识。实验测试包括对着10个目标词汇短语的搭配形式和意义理解的测试。其中对形式的测试题为形式搭配填空题,对搭配词组意义的测试为10个短语翻译题,要求被试者将10个目标词汇短语翻译成汉语,1个1分,满分为10分。
3.4数据收集
在实验中,我们随机让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有输入增显处理即目标词标识为黑色斜体的阅读材料短文,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无输入增显处理的同一篇阅读材料短文。每个班级的40人又根据当时的座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十分钟阅读后被试者被要求完成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即其中一组20人完成10个形式搭配填空题,另一组20人完成10个搭配词组翻译题。完成时间为20分钟。为考察输入增显与任务投入量对词汇搭配习得的保持的延时效果,一周后又对全部被试者进行了形式和意义掌握的测试。为确保被试者保持的效果是原来使用的附带习得效果,而不是间隔期间的额外学习所致,事先并无告知被试者有延时测试。在延时测试中,所用的题型与即时测试相同,但测试题中目标词的顺序有所差异。
4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无输入增显和不同的任务投入量对附带词汇形式和意义习得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因此,本文从即时形式和意义习得效应与延时形式和意义习得效应两大方面进行结果分析。
4.1即时的形式附带与意义习得效应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试者阅读有增显形式目标语的文章后的形式附带习得成绩(m=8.503)高于无输入增显时的成绩(m=7.722)。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输入增显主效应显著(F=9.671,P=0.002),任务投入量主效应显著(F=12.266,P=0.001),这表明,使用黑色斜体这种输入增显方式对于词汇特别是短语的搭配能带来较好的附带习得效果,不同任务的投入量对附带习得效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就是说短语翻译题比形式搭配填空题能带来更好的形式附帶词汇习得效应。另外,从表2中可以发现,有输入增显的意义附带词汇习得(m=5.525)高于相应的无输入增显的短语翻译成绩(m=5.100)。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输入增显的主效应不显著(F=2.16,P=0.132),相反地,输入任务的主效应显著(F=4.212,P=0.03)。这表明,词汇附带习得的意义即时掌握主要受到阅读任务投入量的影响。
在有输入增显的条件下,不同阅读任务投入量即形式搭配填空题和短语翻译题的即时意义掌握有较显著差异(t=0.2103,P=0.024),其中短语翻译题的成绩明显高于形式搭配填空题,然而在输入无增显处理的情况下,两组任务的意义掌握成绩并无明显差异(t=0.877,P=0.426)。
4.2延时的形式与意义附带习得效应
一周后对被试者进行的目标词汇延时形式效应详见表2。从表2中可见,虽然一周后的延时成绩都比即时测试略低,但仍然保有较高的保持量,即有输入增显的形式搭配填空题组(m=7.623)高于无输入增显组的成绩(m=6.977)。根据其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输入智能型的主效应显著(F=7.662,P=0.006)。也就是说,有无输入增显对形式搭配的记忆保持有明显差别。不同任务投入量的主效应也较为显著(F=11.355,P=0.001)。这表明不同任务投入量的形式搭配填空题和短语翻译题对形式搭配有着不同的记忆保持效果,而短语翻译题对于形式搭配的保持高于形式搭配填空题。
一周后,对被试者进行的目标词汇延时意义效应详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输入增显的形式搭配填空题成绩(m=4.721)高于无输入增显组的成绩(m=4.321)。通过方差分析显示,输入增显主效应不显著(F=1.223,P=0.211),但任务投入量主效应比较显著(F=3.811,P=0.05)。这表明对目标词汇的意义延时保持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不同的任务投入量。短语翻译任务在输入增显的情况下,对目标词汇附带意义习得取得更佳的效果。
5结论
从4.1与4.2的结果和分析可见,输入增显对目标词汇形式搭配习得主效应显著,即通过对目标词汇搭配黑色斜体这与增显作用,可显著促进对目标词汇的即时和延时形式记忆保持,也就是说黑色斜体下划这一输入增显是有效可行的。利用视觉突显这一输入增显形式可以增加被关注的程度,从而在更长时的记忆中留下轨迹,进而带来更佳的记忆保持。反之,输入增显对即时和延时搭配意义的掌握却没有显著效应。正如认知心理学中的“加工水平说”解释,作用于人的刺激会经过一系列的不同水平的分析加工,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对形式结构的注意所带来的加工深度不如对语义分析的加工深度,因而其记忆痕迹的持久性不如语义分析的持久性。。因此,可得出以下结论,黑色斜体这一输入增显形式在附带词汇习得的情况下并不会单独带来对意义的深加工和掌握。
参考文献:
[1]Craik,F.& R.Lockhart,R.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1972,(11):671-684.
[2]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4):282-286.
[3]黄燕.检验“投入量假设”的实证研究-阅读任务对中国学生词汇记忆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04):384-386.
[4]吴建设,郎建设,党群.词汇附带习得与“投入量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5):360-366.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输入增显与任务投入量对英语词汇搭配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20112216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