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
物理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方法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要求和指示,说明了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知识
在物理教材中,记载着科学前辈的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加深了解物理学知识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力学”部分时,可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在学习热学部分时,可以介绍一下以瓦特为代表的科学家发明蒸汽机后,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的事迹;在学习“电磁学”部分时,可介绍一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如何通过风筝实验将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以及奥斯特如何发现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如何发明第一台感应发电机等故事;在学习“现代顺风耳”一节时,可介绍一下爱迪生如何发明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等两千余项发明而成为“发明大王”的故事等。这样,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又能让学生学到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
加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入手,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以此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热情。
1.讨论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在学习电学等有关内容时,可就日常生活中的灯泡,组织学生讨论“烧坏的灯壁为什么发黑?灯丝接好后为什么更亮?为什么晚上八九点时没有夜间十一二点时亮”等问题;在教学声和光的有关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问题。这样,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答,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使他们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应用问题。利用书本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而且获得知识的面有限。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的实现。例如,在教学《热机》一节时,我让学生課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热机的内部结构、说明书、所用燃料、燃料的利用率等资料。这样,教学时学生就感觉比较轻松,学习热情也特别高。
3.动手进行一些课外实验。新课改倡导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应用的乐趣,享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实验虽然是由学生自己完成,但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外实验教学的成功实施。
三、适当组织学生外出参观
引领学生亲临生产第一线,有利于学生亲身感知物理知识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积极搜集当地的社会资源,适当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科技馆、工厂等进行参观,调查一下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哪些物理学知识,都是如何应用的,能不能有所改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机械厂,了解各种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摩擦力、浮力、压强、电控、声控、光控等知识在各种装置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把物理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开展社会调查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例如,学习了水循环后,可让学生分小组去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调查报告。
总之,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巧.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