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成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伴、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语文课堂效率提升一、分组清,合作明
有些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多半都是临时分组:或者是就近按座组合,要求前排2名学生转过身去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或者是自由结伴组合,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水平不均,人数相差大,有十余人,有两三人。这些情况,小组形式松散,组织不甚健全,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大大降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分工要清晰,合作要明确。分组时要注意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差异,如优等和中等、中等和学困生、组织能力强和表达力强等,进行合理穿插分组,确保各小组能均衡地开展学习,组内成员应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教师特别要向学生说明,小组之间要注意合作,评价的标准也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的。小组内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见,应该有交流、沟通、融合的过程,小组学习不仅要展示个人的能力,还要突出合作、集体的智慧。
二、轻肤浅,重主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出现了一些装饰性合作。例如,有些老師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刚提出探究要求,在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时,或者有学生还没明白要求时,教师就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也有些教师频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但是数量多,时间少,大部分学生还未进入或刚进入合作状态,教师就叫“停”,要求反馈、交流。于是就会出现一个看似非常热烈,其实十分混乱的场面。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实际上就是做表面的文章,都是轻浮的,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语文学科有其的特点性,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因科施展。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条件,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必须摒弃表面热闹的课堂气氛,针对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实情,立足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根本,寻找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讨论的途径和策略。
三、抓契机,巧设疑
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未在课前苦心钻研,而是课堂上心血来潮、信手拈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探究,教师都交给学生分小组学习,仿佛在课堂上不讨论不探究一下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那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花费时间过多,而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或草草收场,或根本不深入。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学习,教师要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例如,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在重点、难点处或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合作;在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合作;探究“开放性”问题时适合引导合作。总之,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和意义,问题设置巧了,课堂才会闹而不乱,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而且,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四、指导准,评价活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学习时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或忙于在各小组间巡视、赶场、点评,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点评时,面对模棱两可,需要辨别的发言,甚至是答非所问、离题万里的回答,教师或不置可否,或一概赞赏,这种鼓励机制,使课堂成为虚伪做作和浅薄无知的滋生地了。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等。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全面性,体现出一个“活”字,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总之,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