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洋++李新华
摘要: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用电影教学来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电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28-02
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倡培养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事实证明,学生心理积极健康,学习也会积极、主动、自主,成绩也会稳定靠前,为班级和周围的同学传递正能量。长大后也能把健康乐观的情绪传染给别人,能够成为大家喜欢的人。这样的人,生活的幸福指数比较高。
有学生认为高中生活沉闷压抑,除了部分学生是自身性格缺陷引起的,其他大部分是因为生活闭塞,受到的积极、鼓舞性的影响太少。我们在调查、咨询中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当下的学习受阻,会不断地回忆昨天;有些学生因为不满现状,会寄希望于未来,甚至开始为工作之后的事做打算。学生因为自己不能像初中那样生活而苦恼,老师也因学生好高骛远、认不清现状而担心。
很多教育专家提倡“爱的教育”,学校也号召老师用一颗爱心对待学生。其实,爱的教育,不仅仅是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方面,还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是单调的,如果学生不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那么在学生的眼中,生活都是枯燥的。对学习、对生活失去兴趣,最终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提倡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电影作为视听结合的艺术作品,它旨在教育感化人,促使人建立正确的三观,传递正能量,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看电影可以增长见识,加深文化底蕴,丰富课余生活,了解异乡风情,比如很多欧美和日韩的电影,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很多国外的风景、人文、习俗,了解到一些高科技的东西。有些影片可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改变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会跟着影片的进展时而哭,时而笑,这说明影片不仅带给我们画面的刺激,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是情感的共鸣。尤其是电影中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会直接影响他的粉丝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要贯穿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本文提出通过电影培养高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这一研究课题,旨在探讨电影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質的影响效果,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思路、方法和技术支持。
这项研究的总体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基础、电影欣赏加调查咨询的设计思路,利用晚自习观看,每部电影放两节课,在一学年20周时间内共设计12次课程。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课程为理论基础课和综合讨论课。其余10次课程当中,每次安排一部影片,并设计一个主题。刘在花在《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八项:诚信、责任、信念、理想、执着、勇气、感恩、创造力。依据这十个主题选择的10部影片分别为:
1.《阿甘正传》——执着;
2.《勇敢的心》——勇气;
3.《辛德勒名单》——责任;
4.《肖申克的救赎》——信念;
5.《天那边》——爱情、理想;
6.《十七岁的单车》——选择与承受;
7.《放牛班的春天》——理解和感恩;
8.《中国合伙人》——奋斗和打拼;
9.《我要成名》——创造力,竞争力;
10.《荒岛余生》——坚韧与自救。
这十部电影的选择有三个标准,一是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故事性强、情节感人、画面感强、励志感人;二是从正式出版物和正规网站公认的励志电影排行中选择的中外优秀励志电影作品;三是对多位心理专业教师及电影欣赏专业教师进行访谈,综合几位教师主观评定的结果。
看电影,有的是走马观花,有的是看热闹。我们既然开设了电影欣赏课,就得给予专业的理论指导。电影,一是要“看”,看人物的表情,通过人物的表情看出他内心是痛苦还是快乐,是幸福还是挣扎。二是要“听”,不仅要听台词,还要听演员的语气,语气反映内心情感,此外,还要听配乐。配乐,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的,一部好的电影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进入电影,帮助大家理解人物的状态。三是要“思”,思考人物命运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四是要“评”,这就上升到艺术欣赏的高度。“评”,评什么?一评故事情节,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不管用什么形式,其反映的是事件,所有的事件都是有情节的;二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否吸引人,这是影片好坏的评价内容之一;三评演员的表演才能;四评画面、音乐、服装、场景等。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表现就有观察、记录。比如,看《放牛班的春天》的时候,我观察到不少学生几次流泪,他们是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表现,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联想到自己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看《肖申克的救赎》时,他们为典狱长的无耻而愤怒,为主人公的智慧、毅力而叫好,为囚犯们离开监狱后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而沉思。在看《阿甘正传》时,同学们为阿甘的奔跑而鼓舞,阿甘不聪明,但他的执着、善良,对每件事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这一点让学生感动,学生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有聚精会神,有拍手叫好。可以说,每部影片都让学生受到了启发,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带给他们美好的心理体验。在观看《勇敢的心》时,学生们为宏大的画面所震撼,为壮阔的音乐所鼓舞。整场电影给人伟大、高雅的感觉。学生们为华莱士的男子汉精神所激励,男生们向往做一个有情有义、为自由而战的男子汉,女生们也欣赏这样有血性的男人。
每部影片看完之后,我们都有访谈、调查问卷。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都受到了来自主人公精神的感染,有的激起学生的同情心,有的激起他们的斗志,有的告诉他们生活需要智慧,有的则启发孩子们要有恒心和毅力。同学们都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并将这种体验加工、体会和创造,带入自己的生活中。高一的学生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以理解。
经过观影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和观影后的调查访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观看电影之前,老师可以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效果更好。
2.学生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了审美体验。
3.学生在观影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反思,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指导。
4.通过电影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做法是可行的。
这个研究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结果——电影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这方面的题材。作为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艺术,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普遍性均是其他艺术所赶不上的。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守信、坚毅乐观、勇敢正直的品质。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有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比如侦探类、推理类小说,老师可以根据这类书籍的逻辑思维特点,组织兴趣小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兴趣变成学习的工具。有些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是有网瘾的嫌疑,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用上网时间帮助班级或者其他科目的老师搜索一些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学生喜欢电影,我们就为学生选择励志的影片集中播放。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就是我们的旨意所在。
在这种学校生活氛围下,学生能够从兴趣中找到自己的特长,从学习中找到与兴趣爱好相同的乐趣,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我锻炼,养成掌控生活的能力,做到真正地热爱生活,享受学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