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14 13:03郭霄霄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化

郭霄霄

摘要:信息化教学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传递和优化了多种课程资源,改善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及评价方式,进而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和混合式学习。信息化教学将有效促进服装专业教学的高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信息化;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77-02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总体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向“融合创新”阶段迈进。近几年出现的精品课程、可汗学院、MOOCs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推进了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资源共享,也逐步推动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一、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

2008年后服装行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具有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1]。然而,现今服装专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还主要停留在传递基本专业知识的阶段,与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混合式”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高职服装专业应该以信息化为手段和载体,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规划和系统化设计,推动服装专业教育的现代化。

二、服装专业信息化的设计

信息化生态是协同创新的效率基础和品质保障,协同创新是信息化生态的宗旨[2]。服装专业教育应既包容开放又立足于现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立足于区域的产业资源,由专业教师与服装(设计师)协会、企业用人单位、职业教育专家等协同完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应用,以服装行业的工作岗位的真实任务为驱动完成课程内容的信息化设计,即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前自习和课堂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最终开发出与行业前沿资讯相匹配的优质教学资源,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图1)

三、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课堂的构建

1.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的整合。优质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重心。教师自制视频(音频)、时尚资讯、国内外相关的课程资源构成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走出院校,与地方服装企业、服装协会、设计师协会等机构进行协作、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服装工作岗位的真实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信息化设计。此外,服装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职业技能竞赛也大力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如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架起了服装纺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协助院校和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组织多层次的教育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针对教师和企业员工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及继续教育,組织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大赛和相关课题研究,全方位推动了服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课堂模式的改革——“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是目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服装设计软件》为例,它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是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主要课程内容包括PHOTOSHOP、COREDRAW等软件进行服装设计,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任务。笔者在《服装设计软件》翻转课堂中教学设计如下——课前:学生自学为主,通过课程视频资料完成软件操作内容的预习,完成课程训练内容;课堂:师生互动为主,教师讲解和答疑,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课后:学生通过网络扩展相关知识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协助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获取、课堂内容的测试、课堂拓展课后答疑及课程评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3.课程师资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专任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者和引路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不仅要熟知教育技术理论还要擅于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信息化。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学习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拟定相应的培育计划。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服装企业、行业最新的信息资源,联合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统筹设计、开发制作配套的实用性教学资源。目前,由于高校普遍缺乏对教师信息化素养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导致许多教师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无法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作用。

4.课程“教”与“学”的评价模式改变。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改变了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翻转课堂并非仅用视频资料代替教师,它是一种增加师生互动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跟进学习进度,并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向老师请教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的及时解决,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课堂演示、师生交互、模拟仿真、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服装专业课程的现代化、数字化程度[3]。课程考核中更为倾向于“过程性考核”:一方面以学生的出勤率、课程作业、团队协作、参与程度等要素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四、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信息化课堂需要整体规划。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基本建设,初步实现了高校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如爱课程(I Course)、超星、网易公开课等信息化平台。虽然对校内的一些传统业务流程及教学模式产生了改善,但普遍存在缺乏长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问题,出现信息资源重复和泛滥、信息化资源的闲置和低利用率。施教平台与学习平台的融合程度不够,信息资源难以深度整合,有效利用较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简单将信息化教学与“翻转课堂”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统筹整合已有的资源,并针对服装专业翻转课堂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信息化资源,积极探究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落实到课堂使用的方案。

2.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亟待完善。信息化教学多借助于互联网和“碎片化”时间完成,因此其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课前微课程学习、课程作业和课堂评价都很难量化,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强,甚至出现了替学、替考、作弊等现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评价机制很难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接轨。高职服装教育为适应企业需求,课程种类多、内容更新快,教师身兼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开发新的课程、教学工作繁重,很难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信息化资源建设进行跨学院、跨地域的合作成为可能。此外,信息化教学涉及信息化平台的选取和使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和制作、移动网络APP的建设等。

目前,信息化教学逐步走进高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区域内的信息化教学联盟势在必行,包括市内高职院校的合作、高职院校的协作和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化教学将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憾,更能够发挥90后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信息化教学将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推广与普及,使随时随地学习真正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翁蕾蕾.信息化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28.

[2]何涛,姜宁川,等.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J].纺织导报,2016,(4).

[3]马丽群.大连服装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1):1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