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梅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是集计算机技术、录像、电子投影仪于一体的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形象生动、形音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恰当并创造性地运用好多媒体辅助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多媒体能够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方式展示语文素材,通过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丰富的素材展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把语文课堂打造成趣味、生动、充满魅力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喜欢这个课堂,愿意接受课堂信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神圣的使命为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找准使用的切入点,学会制作简单实用、
通俗易懂、趣味形象的语文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导课,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领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了解内蒙古草原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课前笔者搜集大量草原美丽景色的图片,还有草原人民外出放牧和组织庆祝活动的一些视频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笔者利用班班通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在优美的草原歌曲引领下,学生欣赏着这美丽的大草原。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还少有机会见到草原,更小知道草原人民的生活景象。今天,他们见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大草原,听到了马蹄声、羊叫声,看到了牧民套马以及赛马的情景,还有那像管家一样尽忠职守的牧羊犬,在追赶跑散了的调皮的小羊羔。这样,通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帮助学生感知全文,真正理解“草原的天的确比别处更可爱;草原上的羊群像绣在绿毯上的白色大花”的含义。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过程再现,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用语言直接准确表达,而这一部分知识往往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昵?这就成了新课改背景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过程操作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处理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困难难点时,先让学生在自学领悟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相关内容,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礎上,分小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人”字形线路;然后,教师把小组设计的“人”字形线路通过班班通投影展台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形线路的。
巧用多媒体演示詹天佑当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在火车的轰鸣声中,一列载着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在崇山峻岭中向东北方向前进,一个火车头在推,另一个火车头在拉;当火车经过青龙桥,一过“人”字形岔道口,原先推的火车头就变成拉,原先拉的火车头就变成了推,这样顺利解决了爬坡困难的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现出火车头推拉活动情景,让学生仿佛亲眼看到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驶进的情景,既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解决了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明白了人字形线路所起的作用,更增加了对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敬佩。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改变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引路”,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小能代替学生思考,小能领着学生“走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灌堂灌”,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平台,让他们人人有提问的机会,人人想发言,人人争着去展示团。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课,安排好师生活动,设计好教学方法,调控好课堂气氛、课堂秩序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好课件,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要做到在互动活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要做到因材施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以来,笔者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手、眼、脑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如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课前分小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台风的危害和人造卫星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台风录像,让学生体会台风的肆虐和狂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台风的厉害。面对狂怒的台风,卫星又是如何表现的昵?课件出示形形色色的人造卫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对比,体会到台风的“大”、卫星的“小”,台风的“怒”、卫生星的“笑”。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增大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再加工,既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做板书、绘图等浪费的时问,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如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量大,单靠教师用板书、生字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读、写、记是远远完小成教学任务的。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识字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去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首先,儿歌识字法。笔者把编好的儿歌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如认识“渴”与“喝”:渴了要喝水,喝了要张嘴。再如认识“金”:一个人,他姓土,口袋装着两块糖。
第二,字谜识字法。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练习填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两只狗草底下走”。
第三,故事识字法。实践证明,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扩大了学生识字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创设情境,能达到激趣导课的目的,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让小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确实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学良、范德生,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2月。
[2]周龙德,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学周刊,2017年05月。
[3]张科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14年04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