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预习指导新课程标准教学理论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那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预习一篇课文的?(指生回答,师点评。)
师:同学们的确掌握了一些预习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在课堂上预习一篇神话故事。(课件出示:31、女娲补天)
二、预习指导
1.课件出示预习要求一
师: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老师已经整理出来,同学们能做到这一步吗?(指名读)
2.课件出示预习要求二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一步的读书方式和第一步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读)
生:第一步是读课文,而第二步是默读课文。
师:你说得很对。
3.课文出示预习要求三(指名读)
师:认真思考,第三步中,读书的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这一步是朗读课文
师:是的,这第三步需要朗读课文,如果句子难读可以多读几遍。
4.课件出示预习要求四(指名读)
三、重点指导
师:这堂预习课上,要做到这四个步骤,哪个步骤预习起来比较困难呢?
预设:①把故事讲给学习伙伴听
师:这一环节确实有些难度,但如果你能认真地把课文多读几遍,我相信,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学习伙伴听。
②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比较难
师:是的,概括课文也是个难点,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来概括课文呢?
生:看课文的题目,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对(出示课件)抓课题,是概括课文的一种办法。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从课题中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文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师:不错,抓住课文的六要素,也能概括课文(出示课件,比如《检阅》,找到了六要素之后,将其串联起来,也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合并在一起,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对,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我们曾经也接触过,(出示课文《太阳》)每一个自然段都介绍了太阳的一个特点,将这些特点合并在一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师:(出示四种概括方法)那今天学习《女娲补天》这篇课文适合用什么方法来概括呢?
生:抓课题。因为……(师评价)
生:抓六要素。因为……(师评价)
四、小结
师:我相信同学们现在已经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再次出示预习要求)那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同学们按照预习要求进行预习吧。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预习清单,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已经打在了清单上,预习完成后,就可以试着做一做预习清单上的练习了。
五、教学反思
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万秋鹭老师执教的是一堂《女娲补天》预习指导课,在回顾曾经一直习惯的预习要求之后,万老师将预习指导课的重难点,放在了概括课文这个环节上。为了让孩子能自主学习,学会预习的方法,万老师先让孩子们回顾曾经概括课文所使用过哪些方法,再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当对四种概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便让学生试着运用其中一种方法来概括《女娲补天》。这个环节上,知识方法的迁移运用得非常好,学生很快就能用所学的方法来概括《女娲补天》了。
这也恰好说明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以后如果再遇到同样的预习要求時,孩子就能熟悉掌握概括课文的方法并顺利完成预习要求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