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为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工人、农民等各个阶层的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国工业战线劳动模范刘九学和他的“安全生产模范班”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刘九学,原名刘刺猬,1905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博爱县柏山村一个贫苦农家,祖父因饥饿早年去世,父亲终日在井下挖煤,仍养活不了全家。弟弟生下来即被送人活命,母亲沿街乞讨,死于异乡。刘九学8岁那年,父亲劳累成疾不幸丧命。他从此孤苦零丁,白天讨饭,夜宿街头,流落四方。第二年,刚满9岁的刘九学经义兄介绍到河南焦作英属福公司下井拉筐兼当杂工,“九学”之名由此而来。因年小体弱,他经常被工头打得遍体鳞伤,门牙也被打掉了。在一次运输事故中,刘九学右耳几乎被煤车擦掉,伤口长期不能愈合。活生生的事实,使九学认识到了资本家的凶残。1938年2月,日军侵占焦作,刘九学和工友们出于民族义愤,一起参加了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在日军的一次大搜捕中,刘九学等22人不幸被捕,日军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没有泄漏任何机密,后被工友搭救出来。1940年,焦作发生旱、蝗灾害,村人大批死亡或外逃,刘九学被迫再次回到李封矿挖煤,一班只挣豆皮2.5公斤,难以养家,被迫屡上连班。1944年井下发生塌棚事故,刘九学侥幸被两根木柱挡住,险些丧命。阶级仇,民族恨,激发刘九学起来斗争的决心,他积极参加了党在李封矿领导的破坏机器、散发传单的罢工斗争。
1948年10月23日,焦作解放的前一天,国民党部队撤退,博爱县县长杨国平率领区干队进入王封矿,中共焦作城市工作委员会接管焦作矿区的工作准备就绪。从此,焦作煤矿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迸发出了无限的建设热情,在解放后短短的几个月里,焦作煤矿从日产煤炭不足100吨猛增至1900吨。解放前夕焦作仅有的李封、王封两个矿井,巷道倒塌严重,生产奄奄一息。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1952年原年煤产量由1949年的59万吨提高到了169.47万吨。“一五”期间,经过全市煤炭系统工人的艰苦创业,到1957年,原煤产量猛增到249万吨,焦作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1949年,44岁的刘九学担任了李封矿采煤组组长,1950年2月24日光荣加入中國共产党。刘九学长期在矿井老设备简陋的恶劣环境下采煤,由于他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嘴勤、腿勤、手勤、早上班、晚下班,采取班前安排生产,班后进行检查,发现险情和事故苗头及时排除等措施,他带领的采煤组创造了连续17个月未发生轻重工伤和死亡事故,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全国记录。1950年7月,国家燃料工业部在全国煤矿开展了“刘九学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1950年在全国煤炭安全生产会议上,刘九学被评为“安全生产模范”;刘九学班被评为“安全生产模范班”。由于刘九学采煤队安全生产贡献大,国家为他们盖房400余间,让全队工人都住上新房,并命名为“劳模街”。1950年9月30日,刘九学应邀参加了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0月1日他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951年9月,刘九学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刘九学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全国煤炭战线著名劳动模范,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迸发出无限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1953年3月,刘九学模范班人员增加到108人,矿党委宣布成立刘九学采煤队,刘九学任队长。采煤队一直在李封老矿工作,这是一个被英、日帝国主义掠夺式开采的老矿井,煤田多处断层,顶板高低不平,砭矸和老洞多,水大瓦斯大,煤层薄厚不均。他们的采煤区,既是超瓦斯区,又是“煤皮假顶”的老窑砭区。刘九学针对矿井的不利因素和恶劣条件,不断总结经验,从中寻找规律,先后革新和创造推广了倾斜式分层长壁式竹笆假顶自动陷落采煤法,台阶式中、底层一次送道同时回采法,小工作面快速采煤法,“双槽并举,二龙双珠”双槽运输等百余种先进技术。1953年,他带领全队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把煤炭回收率提高了50%。1955年以后,刘九学采煤队成绩更加显著,提出并实现了39项合理化建议。在第一届中南燃料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上,焦作矿务局荣获“安全生产第一名”和“做好基本建设第一名”的奖旗。1956年1月7日,煤炭部在焦作矿务局文化宫举行授奖大会。时任煤炭部部长陈郁授予王封矿锦旗一面,奖金10000元;授给刘九学采煤队锦旗一面,奖金5000元。全国掀起学习刘九学采煤队热潮。
刘九学采煤队不仅是生产标兵,还是节约模范。他在生产中发现原煤成本高的原因是劳动力使用不合理,坑木消耗过大,工具没有严格的使用保管制度等。便发动队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处处精打细算,把24小时回收一次坑木,缩短为16小时回收一次,缩短坑木支撑时间,提高了回收和复用率,为国家既节约了木材,又降低了原煤成本。他们还创造和推广了金属支柱、竹笆木心梁、废铁管等加木心柱、竹杆柱等坑木代用品。还开展了安全计划化、安全纪律化、安全群众化、安全制度化的“四化”运动。建立了四员(放炮、保安、通讯、检查)一岗(监督岗)制。在实践中,刘九学带领全队建立了分工负责制,并按每个工人的能力、特长安排工作,凭多年井下工作经验,创造了“二检三带安全生产法”。总结出“八四”套系统操作经验。推广后,产量提高36.4%,效率提高20.32%,含矸率降低24%,工程规格达99.73%,消灭了工伤事故。他们总结采用了倾斜分层竹笆假顶全陷落长壁采煤法等15种先进的采煤经验和先进技术,创造了连续12年安全生产无重伤和死亡事故的新纪录。1951年,中共平原省委机关报《平原日报》报道刘九学采煤组模范事迹,推广安全生产经验。
刘九学先后担任焦作市煤矿李封二矿采煤队队长、李封一采区区长,焦作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53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九学当选全国劳模后,曾多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主席曾对刘九学讲:模范要善于克服困难,当模范不要骄傲,不要自满,不要脱离群众,工作中必须依靠群众。endprint
1955年7月5日至7月30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同意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主持拟定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是和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计划。这个计划所规定的方针、任务和政策都是正确的,投资比例和各项指标都是切合实际的和合理的。这个计划的实现,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初步的基础,从而促进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决议责成国务院和各级国家机关并号召全国人民,为胜利地实现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30日下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发言。在会议上发言的还有王震、李川江、康克清、刘九学4位代表。工业劳动模范刘九学代表在发言中说,一定向焦作煤矿全体职工认真地传达这次会议的决议和各项报告的精神,同大家一道进一步地开展劳动竞赛,继续发挥劳动模范的骨干、桥梁和带头作用,团结群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文化和技术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在1955年,焦作煤矿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原煤18000吨的任务。由于成绩显著,刘九学1956年以中国工会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到苏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顿巴斯煤矿等地参观访问,特别是还参观了列宁的故居。刘九学深有感触地说:“我这个普通煤矿工人,能享受这么大的荣誉,在旧社会我连做梦也不敢想。”
1955年11月,刘九学采煤队发出《争取更多地超额完成今年生产计划和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倡议》,《河南日报》11月9日一版刊发消息和倡议书,配发社论《反对保守思想,大力支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的倡议》。1956年,刘九学采煤队倡议全国煤矿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61年3月29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报道了刘九学采煤队12年如一日,坚持安全生产的事迹,并发表社论《向刘九学采煤队学习》。12月11日,河南省总工会、省煤炭工业厅联合召开现场会,推广刘九学采煤队均衡生产经验。12月15日,《河南日报》一版发表长篇通讯《迎着困难前进的战斗集体,刘九学采煤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配发社论《艰苦奋斗的榜样》。通过广泛宣传,刘九学采煤队经验在全省煤矿开花结果。1963年9月12日,《河南日报》一版再次报道刘九学采煤队艰苦奋斗精神代代传的事迹。刘九学长年奋战在矿井下,忘我劳动,积劳成疾,因患脑溢血,多方救治无效,于1964年9月25日病逝,终年59岁。1964年12月8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报道:刘九学采煤队15年来为国家培养青年骨干90多人,有20多人当上了工程师和技术员,成为煤矿建设的生力军。
.从1898年到1949年,在整整半个世纪的蹉跎岁月里,焦作因煤而立、因煤而兴。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焦作煤业在崭新的历史天空下崛起并转型,用巨椽大笔谱写新的篇章。焦作煤业不仅盛产煤,而且盛产“全国劳模”。从焦作首个全国劳模刘九学开始,几乎每隔5年,焦作煤炭系统便会走出一个全国劳模。当这些劳动模范头顶明亮的矿灯行走在深深的矿井下,他们宽绰的背影后面,留下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煤业发展的深深足印。1960年,焦作煤矿面对各种困难,年产量依旧高达690万吨,创下了一个高峰。1967年至1973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焦作煤矿实行军事管制,刘九学采煤队被当作“黑样板”横加批斗。粉碎“四人帮”后,焦作煤矿焕发新活力,煤炭年产量从300万吨迅速攀升至500多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1988年11月30日,焦作矿务局召开会议,为刘九学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河南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
改革开放后,焦作煤业率先发展多种经营,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从1999年开始,面对全国煤炭市场疲软状况,焦作矿务局走到了计划经济的尽头。矿务局有6万多名工人、2万多名离退休职工、20多万名家属,却只有11对小型矿井,其中一半已经资源挖尽,全局一年僅生产300万吨煤炭,职工发不下工资,焦作矿务局成为全国36家特困煤炭企业里的最困难者,濒临破产。2000年3月,焦作矿务局改制为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人这样评价此次改制:“焦作煤矿百年来的第三次战略大转移。”在这次创业中,焦煤集团对矿井实施部分破产,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来到焦煤集团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焦煤集团也确定了“两来一去”的工作思路:2000年至2003年为战略突围,先存活下来;2004年至2006年为战略转折阶段,企业要冲出去;2007年至2010年企业要打好基础,发展起来。国家也为这个即将破产的巨大企业注入了10多亿元资金,帮助2.4万多名工人脱离企业。改制后的焦煤集团发展速度惊人,煤炭产量由2000年的300万吨提高到550万吨,翻了将近一番;产值由10亿元翻了两番,达到40亿元;利税提高近6倍,由7000万元增加到4亿多元。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书中,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从此,这一精神,就融入了河南煤炭人的血液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滚滚热潮中,河南煤炭群星在中原大地上发光溢彩,并绵延至今。在这些劳模身上,集中展示了河南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集中展示了新形势下广大煤矿职工敬业爱岗、淡泊名利、实干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集中展示了在发展中与企业心连心、共命运的主人翁情怀,集中展示了煤矿职工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集中展示了新时期煤矿工人的高尚精神和崇高形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