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艳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内科护理・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CU观察以及护理
董 艳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CU观察以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护理满意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率情况,且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心肌梗死急性期;CCU观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情况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和缺血等特殊性心电图改变,且伴有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1]。本院选取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CU观察以及护理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噶5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59.34±3.24)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0~77岁,平均(59.67±3.29)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护理、病情监测)。
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其主要包括积极的病情监测、临床症状观察、药物及环境护理、吸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情况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心率(78.36±2.45)min,护理满意评分(98.45±3.4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护理满意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护理满意评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组别 n 心率(min) 护理满意评分(分)观察组 50 78.36±2.45 98.45±3.45对照组 50 96.83±3.78 75.92±2.34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CCU病房是专门为重症冠心病设立的重症病房,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且该疾病具有进展快、起病急的特点,还会引起心肌疼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其主要内容见下:
(1)积极的病情监测:在患者入住CCU病房后,将心电图设备进行连接,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其包括R波、QRS波群、ST段的变化,并对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进行监测,若发现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现象,应及时进行抢救,避免发生室早诱发室颤,从而造成心脏停搏的现象。
(2)临床症状观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症状进行观察,如皮温、面色、肤色等,并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心肌疼痛的现象,患者一旦出现出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以免患者出现心肌坏死的现象从而导致其急排血量剧烈、尿量减少、低血压及神经性周围血管扩张的情况,避免出现心源性休克[2]。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并保持口腔内的清洁,避免出现因心肌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为患者提供饮食营养等过程中可采取少食多餐制,应多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可对患者实施腹部按摩,有利于其排便,在排便时切勿过度用力,帮助患者有效减轻心脏负担。
(3)药物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为其调节合适的滴速,同时还需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此外,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缓解,确保患者24 h内的绝对休息,并对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进行严格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心急耗氧量的促进,从而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
(4)吸氧:由于患者的心肌梗死的面积与心肌缺氧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在其患病早期应采取吸氧护理,不仅能够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的情况,对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给氧时,起始剂量为4~6 L/min,即鼻导管吸氧,待患者休克解除后,为避免患者发生氧中毒的情况,应将氧流量调适为3~5 L/min[3]。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心率、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工作的满意度,还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1] 谢丽娟.心肌梗死急性期ICU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34-235.
[2] 许文倩.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CU观察以及护理[J].心理医生,2015,21(22):198-199.
[3] 张承英,杨 蕾,朱 华,等.综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7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