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一种新颖的解题思路,提出一个问题,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制作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创造性;培养;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更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创造性思维是指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对小学生来说,一种新颖的解题思路,提出一个问题,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制作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教師也不要批评他,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悉心爱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了问题:①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②怎样观察并发现这一性质?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解决什么问题?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学生不仅自己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而且理解了分数为什么有这样的性质。在《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一课,当做完题并归纳出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及解题思路时,一位学生大胆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题里5:3是一个比,可是却叫按比例分配呢?什么是比例呢?教师听后因势利导启发其他学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有疑问,你为什么不向老师提出?我们要向他学习,积极思考,要善于并敢于提出别人想不到的又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下,学习的动力被充分调动起来,燃起了创造火花。
可见,通过质疑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充分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2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家哈定说:“所有创造性的思考家都是幻想家,而幻想主要是靠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人们理解问题时,思维朝各种可能的方面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种方式,而是从各种可能的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多”,即同一问题的思考方向多,角度多,方法多,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两个已知条件“红花有10朵,白花有12朵”。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了:①红花朵数是白花的几分之几?②白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分之几?③红花比白花少几分之几?④白花比红花多几分之几?⑤白花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⑥红花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发散性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 激发学生动手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在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含义后,给每个人发一个长方形(大小不一),要求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这时,可以发现学生都用尺子测量,但有的是量四条边的长、有的只是量长方形的长、宽。虽然这两种测量方法,反映了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但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一学习活动,在列式时,有(长+宽)×2、长×2+宽×2;较多的是把四条边的长顺序相加,这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思考过程,在相互交流和讨论、分析、比较中,选出最合适自己的方法,从而把低层次的数学知识上升到高层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知识的探究过程,真正地将知识融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4 提倡学生进行多思多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在提倡多思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说过:“才能是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般方法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如在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思路。我们先从学生身边教室里的事情出发,“我们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1/4,男生有多少人?”先分组研究解答方法。有的学生很快想到画线段图,有的会数教室里的人数,有的既画图又数人,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不断转换思考解题角度,思维异常活跃。得出了以下几种解法:24+24×1/4;24×(1+1/4);X-24×1/4=24;X-24=24×1/4。然后,再让学生解比较抽象的例题,“苍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2/5。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学生很快写出下列方法:2400+2400×2/5; 2400×(1+2/5);X-2400×2/5=2400;X-2400=2400×2/5。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思考,思维由单一型向多向型发展,一题多解的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分析其算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富多创性的算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
5 引导学生问题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教材新课程,注重了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促进学生具备对数学课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发展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年、月、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创设启迪发问情境后,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为什么会分大月、小月呢?这是谁发明的……当学生学会质疑问難提问时,一节课中会提出许多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提不到要害处时,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敢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本节课内容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途径,使学生感到确实有疑难可想,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解决的数学价值。长此以久,学生提问的习惯自然而形成,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考虑学生、教学内容、手段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启思路,使学生动脑,又动手,活跃、丰富教学内容。有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适应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里宁曾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导,在数学中加强学生思维想象的训练,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道胜编著.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桂生编著.师道实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叶弈乾.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 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蒋维玉(1977-),女,江苏涟水人,本科,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
青苹果·高一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