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应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策略探讨

2017-09-13 16:21刘文英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品德创设情境

刘文英

摘要: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任务等,在课堂中将教材中描绘的情境呈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教材中知识的距离,提高对其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服务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及情感上都处于有待开发的状态,因此,对他们加以有效引导与教育,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情境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现代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重视知识教学模式向学科素养的教学方向转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阶段,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是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同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现实为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基础,使学生都能更好地学习、了解生活、社会的一门学科。创设情境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本文就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创设情境展开几点分析和讨论。

一、游戏创设情境,愉悦课堂教学

好玩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与竞赛则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并且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能相互感染,而且还容易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能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形式,更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道德情感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始画一画的游戏,让他们寻找自己喜爱的学校景观自由创作。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之间展开交流,将自己图画美丽的校园展示给其他伙伴看,并且展开优秀作品投票及签名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中还能生成另一个教学资源:感受同学之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还要明白珍惜友谊的道理。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只要加以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而且还能让学生带着更饱满的热情、更浓厚的兴趣进行今后的学习、生活。

二、讲述故事,使学生入情入境

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当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时,教学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故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听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着的道理,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这里以“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为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述故事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将战争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饱满的情感,声音洪亮,并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将学生引入到情境后,学生的内心是能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利于激起学生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景,并且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通过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使学生的思想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三、创设音乐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有着很强的渲染效果,能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音乐去渲染气氛,或欢快或悲壮,都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们都能带着特定的情感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情感得以升华。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本节课知识的探讨积极性,已达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之效果。例如,在学习“伸出爱的手”内容时,就可以播放一曲《感恩的心》,通过歌曲感染让学生去感受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性强,决定着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中,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要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达到知行统一,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道德行为准则的内化,并将所学知识用到实践活动当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例如,可开展“爱护公共设施”“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等情境活动,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升华所学知识。这样也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热情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让学生从书本到生活,形成联系,从而爱上品德与社会课。在实践中使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是很容易产生好感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在这门学科中,如何才能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亲近感,拉近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呢?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能够回归生活。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课内外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适当带着学生去生活中去体验。例如,在学习“春天里的发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融入到大自然当中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将教育的种子埋进生活的土壤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理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此,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更获得了生活能力的提升。

在品德與社会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给学生听一首音乐,等。但是,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把握小学生的心里特点,抓住兴趣爱好,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场合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是最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容易使他们明白和理解一些知识的实际含义,更好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德宜.试析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J].中外交流,2015,18(23).

[2]林凤琼.提高小学品生与品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创设情境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3]张亚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s.

猜你喜欢
品德创设情境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好学者贤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