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要:在当今社会,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文化的要求和觉悟也在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提升,对于各类艺术的了解和学习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人们特别是新一代幼少青年对艺术的兴趣得到空前的提高,对音乐特别是声乐演唱更是展开了浓厚的学习和演唱研究,但我们身边总是会存在一些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高位置不对,节奏没有找准,气息支撑不够等问题,而如何能够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呢,本文将通过对歌唱所需条件、音准的概念、分析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声乐演唱中的音准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音准;音高;视唱练耳;声乐演唱
20世纪初期,我国音乐进入学堂乐歌时期,出现了一种名叫学堂乐歌的歌唱文化,这个时期的歌唱发展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二、三、四十年代我国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以及音乐作品更是空前的炙热,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音乐家不断涌现出来,一首首优秀的声乐演唱作品像雨后春笋般不断被创作出来,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太行山上》、《嘉陵江上》等作品,现如今扔然是人们声乐演唱学习中重要演唱曲目和音乐素质培养作品。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倡导百花齐放,人们对音乐的理论研究、声乐演唱讨论和音乐元素培养不断地学习加强,在各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和成果,为现如今我们学习音乐的理论、声乐的演唱、发声的技巧以及音准的培养等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经验。那么,一个完整的声乐作品的展现,音准对演唱有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解决音准问题?
一、音准的概念及内容
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他是对音高的最基本的规律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音的准确性,音乐中的音高,与其他的音乐尤其是声乐的构成元素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规则,并在学习和演唱中一定要遵循这个音高的规律。世界上被广泛所应用的三大音乐率制即五度相生率、十二平均律、纯率,这三个率制对应的高低关系和旋律要求,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要求,具有严格的体制性,是声乐演唱中音准的理论基础和考究方法。
音准在各类乐器起到了灵魂所在的作用,弦乐和管乐的发声原理各有不同,但是对音准音高的要是一样的,声乐演唱同样是这样,要求我们的耳朵对音程关系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概念。有人说音乐艺术就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同样是嗓音发出的听觉的艺术。而听觉是与音准是息息相关的,音乐听觉是人类听觉的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演唱者的歌唱影响展现效果来被特定对象所感知的一種特殊的听觉活动和听觉艺术行为。所以,要会唱首先要学会听。
二、分析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
音准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歌唱中的音准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上的音的准确性,我们在演唱中要依靠一个特定的固定音高来展开声乐演唱,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音准问题,出现某一个乐句的某一个音符偏高或偏低的情况,既我们平常所说的跑调走音。那么怎么会出现上述的音准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调与调式调性的概念。
调,可以指声调,即字音高低、升降的音调,从人类有了语言之后,就有了原则上的声调,有了人类语言就有了声调(或语调)的区分,语调的高低、升降实际上是语言在音高上的区别和变化,因此从语言的角度,"调”的含义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可指音调和曲调,它代表着整首声乐作品每一条旋律和每一句歌词的音高位置,所以对调的概念和掌握,是把握声乐歌唱音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使用度较高的就是七声调式和五声调式,而调式的组成元素就是调式音阶,其中包含了不同的音程关系,也存在着一些变化音,所以熟悉了歌曲本身的调式,在声乐演唱的过程是很重要的,调式变音有丰富与装饰调式的作用。在基本乐理中,有关调式变音一章中大都说明了调式中包含的辅助音(上、下行)、经过音(上、下行)的应用和正确的记谱法以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等等。这类调式变音在实际演唱的曲目中频繁出现。例如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雷娜都》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见例1。
这首歌曲在直线下行的旋律中,运用了调式变音,这些变音是一系列的经过音。尽管有些变音在节拍的强拍位置,但总得下行趋向使这些变音形成平滑、自然的状态。演唱者在了解两大趋势之后,音准问题的把握就不困难了,而且还会促进演唱者对乐曲的理解,加快学习乐曲的速度。这样的变音经过音当然也会有上行的情况;也会在其他调式中,包括我国的民族调式中出现,短的只有三个音,长的甚至超过一个八度的音域。
调性(Tonality),是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类别的总称。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为“a小调”。以此类推,一共有24个调性。现代各类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音便是主音,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而在声乐作品中,有一些作品通常会出现转调的情况,要想做到在演唱过程中遇到转调的情况仍然做到完美的演唱并且音高准确,就需要演唱者多听、多练、多磨合,最终形成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实现对歌曲的转调演唱。
如德国作曲家亨德尔所作的歌剧《雷娜都》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见例2。
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一段宣叙调,第二部分是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小部分是带有再现的单三部,调性由F大调转入C大调再回到F大调,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小调转入a小调,作者并未给予任何的调号标记,此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作品调性。通过对这段音乐的分析,仍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从而能够准确的把握其音高的准确性。endprint
(二)对某些相对复杂的音程关系掌握不好。
在音乐理论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音程是指一个音到另一个音之间的距离,它有自己的度量单位叫“度”,可以分为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的性质形成了不同的紧张度,这是造成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声乐作品都会体现到的。音程关系也是我所熟知的纯一纯八、大二小二,增四减五、大六小六等,这些音程关系的音乐组成了一条条动听的旋律,最终组成了完整的音乐作品。但是这里所要提到的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些音程关系跨度较大,或者变化音出现,打乱了演唱者原有的音乐准确度的概念,就会容易出现演唱者在演唱上一个歌词时,模糊了下一个歌词的音高位置,最终出现跑调走音等音准问题,对于一些音高较近的自然音程,仅凭质朴的音感,演唱者在音准上的控制并不困难,而较大幅度的跳动对于音高的准确程度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在准确调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音程之间有多大的距离;是单音程还是复音程;是变化音还是自然音程;两者间需要在演唱上与听觉上做好怎样的准备。在声乐演唱中,在这些地方不充分理解的状况下,即便是反复的多次练习,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三)对音乐作品掌握和理解不够。
对音乐作品不了解,不熟悉也会容易出现音准问题,更谈不上对作品的处理。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在演唱过程中,唱了上一句,忘记了下一句的旋律、节奏或者歌词,无法集中精力来用心展现一首歌曲,急容易出现音高偏离原有旋律,偏高或者偏低。不管是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演唱前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需要对歌曲作品的调式、内容、风格等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掌握,才能把声乐作品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体现出创作者的音乐真实性和情感表达性。
(四)生理和心理造成的音准问题。
有人说,人体本身就是歌唱者的乐器,但这种说法往往忽略了人最为重要的心理因素,人的嗓音条件往往会受到身体原因如感冒,喉咙发炎,虚弱等症状以及在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的时候如紧张,愤怒,忧伤等情绪的影响下,对音准造成影响。尤其是舞台表演经验缺乏的人,在演唱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歌曲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而忽略了音准,对歌曲的整体把握不到位,结果就出现了当歌曲出现情感高涨的时候,歌唱的音高就跟着偏高;歌唱情绪缓和的时候,歌唱的音高也相对偏低,与歌曲伴奏不相谐和。
(五)先天性的音准问题。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对各类文化艺术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各个人对音乐尤其是歌唱的接受程度和模仿程度也各不相同。存在先天性音准问题的人,他们对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反应较慢,音乐的感知敏感度较弱,自身对音乐的听觉识别性较弱,在歌曲演唱就无法把握音准问题。
(六)歌唱者的发声技巧与气息问题。
歌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美的声音要求歌唱者在声音和气息上进行巧妙地运用与融合,是有技巧和规律可循的。歌唱的发声技巧主要是通过歌唱时对声区的转换,气息的控制和呼吸循环等技巧对发声器官的灵活运用。呼吸作为歌唱的原动力与根基,对歌唱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歌唱中声音训练的重要条件,随着肌体有机适度的调节声音和气息的比例,将声音与气息化为一体,形成歌唱的整体。
总之,造成演唱者出现音准问题的因素涉及演唱者个人对于演唱的方方面面,音準问题也对完整的声乐作品造成的各方位的影响,并且影响性之大,足以看出音准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那么针对问题找方法,要做到系统的提高和解决演唱者的音准问题,成为听众们所喜爱和认可的演唱者。
三、提高和解决好演唱者的音准问题
(一)加强对视唱练耳的训练。
视唱练耳对于歌唱演员者尤其是演唱初学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入门学科,他对于歌唱者在对音乐的节奏,速度和音高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完善和提高歌曲演唱者的节奏感、速度感、律动感以及音高概念,培养其音乐感觉,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视唱和练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学生会唱还要会听,只有加强演唱者的视唱练耳能力,才能使其拥有较强的音乐领悟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唱出每一个音符的音高,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体会音乐,为更好的解决音准问题做好铺垫。对于学生音准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音准感。音准的训练,可从每一个最基本的音符去着手,对于一些不易掌握的音阶的学习,可以借助一些相应的音程和曲调去进行反复的训练,只有对基本的音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才能为后期的音准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音阶音准。
(二)必须在演唱前对声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首音乐作品如果不熟悉它的调式调性、歌词内涵等方面,将很难提及到演唱这一层面。有时对声乐作品知一半漏一半的话,在演唱过程中真很容易出现节奏混乱,歌词遗漏,音高不准等问题,你将很难完美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最好状态。所以在声乐演唱前一定要仔细揣摩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熟悉作品的整体形式和具体框架,熟悉节奏旋律、调式调性、歌词等构成因素,改善演唱者的音准问题,促进演唱者的全面发展。如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见例3。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是黄自从外多年留学回到中国时创作,这是一首抒情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 黄自谱曲。作品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生动描写了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打扮,思念远方郎君的情景。如作品的第一段“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裘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歌词的刚开始描述的是在一个寒冷的雨夜,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打扮,思念远方郎君的情景。第一段音乐的调式是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的混合。钢琴前奏开始用右手轻柔、缓慢的三连音伴奏和弦,表现雨滴的均匀轻盈,把人们带进了淅淅沥沥的春夜雨为歌曲主题的背景,刻画出女子在雨夜中思念自己丈夫的楚楚动人的形象。从“应是梨涡浅”的“浅”字起调性转向f小调和f大调,这里用降半音和减七和弦配合“浅”字,表现春光的宛然。“绿云慵掠,懒贴花钿”一句在调性上包含了小调的因素,这段旋律则断断续续,表现出娇柔无力的形象。
(三)强化歌唱技巧和演唱技能。
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掌握它的技巧与技能。歌唱技巧不是单一的以点带面而是需要整体的把握,需要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呼吸的支持、喉咙的打开以及共鸣腔的配合、正确的咬字、吐字得的结合,对音准、节奏的训练,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在歌唱的发声过程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四)多训练自身的心理素质。
影响演唱者音准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演唱者的心理素质不够强,舞台经验不够丰富,紧张导致神经紧绷,自身意识无法到指导发声器官的协调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所以为更好的提高和改善演唱者的音准问题,一定要让演唱者多参加舞台实践,积累舞台表演经验,调整自身的心态,从根本上改善对表演演唱的恐惧,音乐能力也日趋成熟,音准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向侠.浅析歌唱中的音准问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
[2]刘大巍.歌唱音准问题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
[3]李金峰.视唱练耳教师素质的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
[4]黄燕.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的作用〔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
[5]郑奇峰.浅谈歌唱中的“情”与“声”〔J〕.大家,2011
[6]郑薇.浅谈歌唱发声技巧训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