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厚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数量扩张转入到了质量提高的关键阶段。关于教学体系的探讨,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结合国内的具体职业教育现状,摸索出了一套本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需求,构建基于核心职业能力、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根本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时,典型工作任务是关键。如何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实践教学方案,可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
一、进行专业调研
依据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企业调研。实践教学设计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所以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是关键,典型工作来源于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不同专业的工作岗位不尽相同,所以首先要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专业发展领域的需求与专业能力的需求,生成专业调研报告。
二、进行课程调研
通过校企共建,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课程建设聘请企业专家做顾问,将课程内容与对应的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程调研报告。
三、课程职业能力分析
聘请企业专家开展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共同对课程中涉及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和细化,最终形成课程职业能力要求。
四、确定课程目标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写出课程标准。
五、生成能力解析表
在职业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将这些能力进行分析和细化,最终得到能力解析表。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略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
六、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對职业岗位(群)的典型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分类遴选,进而构建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理实合一的课程工作任务。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体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同时进行,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七、设计活动方案
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开发“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内容。通过专家座谈会、企业调研等方式,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理实一体的核心课程。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典型产品的学习情境、教学单元、行动环境、学习资源进行具体设计最终形成活动方案。
八、确定考核标准
建立和完善理论实训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一体化的考评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平时作业,还包括课堂活动、实训环节、参加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评又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考核,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灵活的、开放的、全程的、科学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