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与引导研究

2017-09-13 09:02唐好林李小博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

唐好林+李小博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研究日益受到了学校管理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但综合大量理论研究发现有几个重要问题可以商讨。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网络舆情概念的定义、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舆情的表现特征、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这些定义都仅限于字面理解,并未做深入研究,或者对网络舆情定义有取向性,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体系和教育引导机制研究还比较少。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监控与引导

一、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体系与教育引导机制概念的提出

网络舆情概念众说纷纭,中山大学周如俊教授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华中科技大学纪红教授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曾润喜教授认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多元、主体主导、群体极化和虚实互动等特征,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产生;还有观点认为社会舆情是指社会舆论反映的社会公众具有普遍性的情况;舆论常同舆情联系起来,舆情是指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也称舆论动态。因为舆情研究是一个新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对此研究的人员和机构相对较少,研究深度也尚待加强。目前的研究多处于理论阶段,缺乏定量描述和实证,缺乏实际操作。定型化的理论研究更多是基于理论上的可行,但实际的应用和推广很困难。因此,提出一个科学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体系与教育引导机制是必须的,也是制迫在眉睫的。

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当前研究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剧烈变革,使得互联网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稳定。快捷迅速的互联网能够使网民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即时陈述迅速传播开来,并引起社会的广泛探讨,形成网络舆情。作为网民群体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亲睐在网络上积极探讨有关校园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并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最终形成带有特定政治倾向性的高校网络舆情。然而,我国目前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与引导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法律监管和道德约束还很薄弱,诱发了一些缺乏网络自律的大学生出现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群体盲从与冲动等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这不仅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也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目前,国外对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研究比较深入,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很娴熟。而国内对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社会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渐关注,而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与教育引导机制并未做过多关注和研究。

三、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影响及其危害

(一)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

通过对众多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直接性、多样性、突发性、盲目性、共享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影响及其危害。

基于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能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一是高校网络舆情容易左右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以及日常生活;二是学生群体容易被利用煽动引发舆情危机;三是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四是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高校网络空间也是大学生群体发泄不满的最佳场所,当越来越多的同学汇聚起来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批判时,就很可能演变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给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甚至是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带来了冲击。

四、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教育引导机制和监控体系

(一)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教育引导机制。

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历程,此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关键作用。大学生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但他们叛逆固执而又可爱率真,喜欢借助高校BBS、论坛发表自己对热点时事的意见建议,抒发愉悦之感,表达愤慨之情。与此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信息如暴力、色情、谣言等容易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造成误导,容易歪曲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导致其缺乏社会道德感、责任心,对是非判断能力模糊。鉴于此,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现阶段,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功能效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拓新视野,丰富新内容,拓宽新方法,有利于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减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负向功能随之作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遵循引导原则,改进引导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架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体系。

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监控设计,架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体系,形成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监控体系建设方案。针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危机,运用内容分析法、數据挖掘技术、Web挖掘技术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监控与引导机制智能化设计,创新高校舆情突发事件应急监控的手段。由于高校网络舆情涉及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单纯依靠人工无法完成,因此使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高校舆情监控部门的重要技术手段,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主要由采集子系统、分析子系统、检索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通过使用网络舆情系统,能够对事件的来源、热度、传播范围、传播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舆情分析技术是用于舆情信息分类和判断,按照关注的人物、地域、单位、事件、主题等要素进行舆情分类,并对敏感舆情的传播情况包括传播源头、发布人、传播媒体、传播内容、传播路径进行抽取和分析,提供各类统计数据和图表, 掌握舆情事件在网络中传播的全貌。endprint

五、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除使用舆情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外,高校还应配套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二者相结合才能快速妥当处置高校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和谐稳定校园和推动高校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舆情安全防御体系架构图(如图2),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同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早防范的原则,制定处理程序及辦法。建立以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为核心的网络舆情安全防御体系,处理各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其中管理部门包括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安全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网络信息中心、学生管理部门、校团委等。学院包括各院系主管领导、辅导他、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技术处理团队包括舆情监控人员、IT学生助理、校内论坛站务。技术处理团队负责日常监控、研判预警,结合使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发现舆情信息后立即上报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根据信息涉及到的范围具体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院系处理,并根据情况由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进行安抚,由技术团队进行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将事件过程定时向领导层汇报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邹军.看得见的“声音”——解码网络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年版.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年版

[3]赵若尘.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王金宝.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江苏高教,2011(4).

[5]葛晨光.试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6]焦小刚.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网络天地,2015[19]:1-2.

作者简介:

1.唐好林(1985-),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李小博(1988-),男,汉族,河南漯河人,重庆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浅析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法治化措施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学校突发事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