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摘要:该文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目标导向、兴趣导向、压力导向以及档案管理等激励的方法,明确了高职班主任工作应该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
关键字:高职生;有的放矢;激励方法
谈到激励艺术,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激励或是鼓励都是上乘的沟通方法和艺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激励效应在21世纪的中国也已经深入人心。罗森塔尔效应将激励方法分成语言和非言语的两大类,即教师不但在语言上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譬如“你很棒”,“我看好你”,更应该从身体语言上让学生感到你的欣赏和鼓励,譬如眼神、微笑、点头等等。对于高职学院的班主任来说,这样的鼓励方法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了,管理上也顺畅了许多。但是,由于高职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想真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还需要研究其心理特点和分析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方法来激励他们,使得他们扬长避短,找回自信,重新起航。
一、高职生的基本概况
1.有就业的热情,无学习的动力。
高职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的学习目标是面对就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职业素养。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极高的就业热情,渴望自立,渴望经济独立几乎是每个高职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他们又缺乏动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学习和职业之间的联系,没有具体的职业目标,使得他们失去了方向。
2.有远大的目标,無具体的计划。
谈到目标,大部分高职生都能够说出自己远大的目标,甚至也会将比尔盖茨、马云等成功人士作为榜样,但是只要一谈具体规划,就不知如何下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实际做起来,学生们就很迷茫,因而导致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究其原因,高职生对于自己的认识缺乏理性的分析,玩游戏赢了两局就觉得自己是成功人士了,对于未来的职业环境亦缺乏清醒的认识,使得他们一部分人还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3.有一时的热情,无持久的耐力。
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是不稳定的,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这里除了个性品质等自身的原因外,缺乏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方法是根本原因。
在分析了高职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来讨论高职生班主任的激励艺术,就有了基本方向。
二、有效的激励方法分析
针对高职生现状,比较有效的激励方法应该从“内在驱动”和“外力拉动”两方面入手,内在驱动是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唤醒学生学习、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作用,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目标导向激励法和兴趣导向激励法,外力拉动则是指适当使用外部压力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常用的方法是压力导向激励法。下面就以上的几种激励法来谈谈具体的实施:
1.目标导向激励法。
高职班主任运用目标导向激励法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总体上可以将学生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有继续升学的愿望,属于小部分人群,另一类则是大部分的学生,他们渴望就业,希望自己尽快地经济独立。对于这两类学生,班主任在引导上首先要找到其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是顺利的,都盼望自己的人生是成功的,因此班主任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必要的。
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自己的专业的前提下设立职业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十年期的,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目前现状做SWOT分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具体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结合职业要求的各方面能力来分析,尤其是专业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这是在内在驱动激励中最重要的环节。
其次,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完成目标的阶段性计划,这里当然包括了在校三年的学习计划,对于有升学愿望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做出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列出表格,将每学期的学习课程列出来,包括自学的内容、达到的标准、学习的时间、方式、检查方法等,学生每完成一项可以用打钩的方式来记录。班主任老师可以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其中可能包含的一个个的小目标。这个方法适用于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学生有目标,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做,班主任应该指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激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兴趣导向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种无可匹敌的内在动力,兴趣显然是能够激励学生行动的。然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偏离了正常轨道的。譬如一些学生因为赢了几场游戏比赛就误认为玩游戏可以作为职业,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另外还有一种状况是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把兴趣放在了钱上,譬如有学生热衷于打工,忽视了专业的学习,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学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需要设立职业上升的空间和位置。兴趣导向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是否可以作为职业发展。以下的两个案例可以说明教师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本院以往毕业生中,韩云飞同学曾经是电子商务中外合作班的同学,但是毕业后他一直在说相声,并屡次上北京电视台的节目。这个学生从小师从名师学说相声,但是多种原因并未走上演艺的道路。在一次学生表演话剧《雷雨》中,他的鲁贵的角色演得非常好,并获得了行家的赞同,指导老师鼓励他从事专业的演艺事业,并通过考试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的艺术系专业,同时也被某传媒公司招聘,从此走上了文艺之路。另外,还有一个曾是财经系营销专业的学生杨含,形象好,学习能力强,自己喜欢瑜伽经过三年的练习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瑜伽导师。当年,她问班主任自己是继续读本科还是走自己的喜欢的路,班主任给她的回答是“相信自己,你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她放弃继续读书,选择了自己兴趣爱好,也成功了,她自己也说“爱其所择,择其所爱”。兴趣使人成功,是需要基础的,两个案例,前者有良好的功底,后者有优秀的条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帮助学生分清事实,分析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兴趣导向激励法关键点在于这个兴趣本身是否切合实际。
3.压力导向激励法。
压力本是物理学名词,是指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力,在班主任的教育中,给学生适当的压力可以变成促进学生的动力。在帮助学生做SWOT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就业威胁进行分析,并实地让学生去人才市场亲身体验一下,让学生感受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这种激励法的实施要考虑学生本身的抗压力,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在给与学生压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和指导学生疏解压力,后面这一环才是真正起到作用的。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前景,一方面,要让学生们看到就业之难,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找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确实难;另一方面,还有指导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在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指导中,教师将就业能力细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将专业课程和动手能力联系起来,并将计算机能力和英语水平等能力一项项列入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让学生看到一份具体的就业的清单。学生的学习有了清晰的方向,变压力为动力,所以压力导向激励法关键在“导”字,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档案管理激励法。
以上的激励法解决的都是学生的学习动力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呢?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常常看到学生三分钟热度,或是像老熊掰玉米,不懂得积累自己的点滴成果并争取进一步成绩。档案管理激励法,即为学生建立档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每次成绩都收录在档案里,学生获得的各种奖状、各种培训证书悉数收入档案袋,由学生家长代为保管。每学期下来,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档案袋,计划下一学期的学习。这个方法就像是给自己的存折上存钱,看到自己的积累的数字会产生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总之,激励艺术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对象的不同承载着全新的内容。作为高职班主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