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大学生历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明确大学生的使命是实现青年大学生同社会发展“同心同向”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使命的内涵出发,梳理了自近代以来广大青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一使命,当代大学生必须力争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使命
一、使命和使命感
“使命”一词含义较多。在古代,“使命”有使者;使者所奉之命;差遣等含义。如在例如《三国演义》中,“ 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命,万死不辞。”意为差遣。现代语境下,使命多作“任务,责任”理解。在西方,“使命”的概念最早存在于宗教的教义之中,它来自于神的召唤,仅用以形容神职人员对与冥想工作的坚持与信念。现在普遍认为它来源于自我召唤同时又超越自我,使命的实现在于通过展现目标和意义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角色,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同社会取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1]
从使命的内涵可以看出,使命的来源主要有外部召唤和内部召唤两个方面。外部召唤可以分为神权召唤、王权召唤和家族召唤等。神权召唤也即宗教召唤,指神职人员听从神的旨意而履行职责和任务;王权召唤是指使者听从统治者的命令,履行职责和任务,例如张骞出使西域;家族召唤则是指为完成家族的责任,不辜负家人的期许,履行职责和任务。外部召唤往往是伴随外部压力而存在的,个体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抗拒,因而使命的完成情况可能差强人意。内部召唤主要是指个体遵从本心而自觉自主的履行职责和任务。内部召唤集中体现为个体通过对社会现实情况和时代的客观状况以及自身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形成一种同向同行发展的趋势,个体既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内部召唤由心而发,同时能够更好的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因而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的使命指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职责和任务,并能够将职责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践行使命完成任务。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2]由此可知,作为客观存在的使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而即使个体并未意识到自身的使命,它仍然体现在具体的现实世界之中。
使命通过使命感同个体紧密相连。“使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使命的感知和认同。当代大学生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清楚并且深刻的认识到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能够全面分析自身各方面情况,进而能够将使命同自身实际相结合,并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实践来增强同现实世界的联系,处理好各种关系,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
二、明确使命,坚定信念,青年大学生的逐“梦”之旅
2012年,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3]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努力奋斗。事实上,自近代以来青年大学生就肩负起了复兴中华的重任。
1.1840年至1919年,青年学生的主要使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从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坚船利炮让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中华民族受尽欺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对封建统治者造成了巨大冲击,他们谋求自救,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开展洋务运动,实施“维新变法”,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但依然难以阻挡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另一方面,国门大开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大批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希望找寻救亡图存的良方。这一时期,广大青年学生的使命便是寻找救亡图存之道,促进民族觉醒。
2.1919年至1949年,青年学生的主要使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惨遭他国欺辱、瓜分,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不满,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喊出了自己的声音,自此,青年学生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早些时候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为广大青年学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她“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4]探寻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为这一时期广大青年学生肩负的主要使命。
192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亡国的边缘,团结全国之力,携手抗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任务,青年学生的使命就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国民党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祖国仍然有分裂的危险。这一时期,广大青年学生主要擔负这维护祖国统一,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重要使命。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主要肩负着探寻救国之路,参与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协助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使命。
3.1949年至2012年,青年大学生的主要使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过百余年的不息奋斗,中华民族驱逐了帝国主义列强和侵略者,建立了一个真正属于全体人民的政权。政权虽已建立,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还道阻且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探寻建设、繁荣社会主义的道路,并真正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作为一个新生政权,社会主义中国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也在不断向前。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从此走上了“高速公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endprint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5]因而,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使命在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努力做好新中国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6]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主要使命在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的来说,建国以来,大学生的使命都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和要求。
三、牢记使命,做“六有”大学生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当代大学生新的使命,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他提出同學们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这一要求既是党和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当代大学生完成自身使命的重要前提。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力量,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必须牢记自身使命,开拓创新,勇于拼搏,做“六有”新青年。
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2013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曾指出,“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由此可见理想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意义非凡。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崇高追求,与时代同心同向,将“个人梦”同“中国梦”相结合,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要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有担当、有作为就是要从实践中来,就是要做到勤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的时代,也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必须刻苦专研,努力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9]有担当、有作为就是要到实践中去,做到躬行、笃实。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理想。
要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0],泱泱中华历来以德服人,当代大学生须承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做品德高尚之人。有品质、有修养首先在于修德。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基础和前提。修德一是要勤修个人品德,做到“慎独”;二是在家庭生活中要遵守家庭美德,弘扬良好家风;三是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在职业生活中要遵守职业道德,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有品质、有修养还在于明辨。明辨意为明辨是非,当代大学生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正确的是非观。明辨一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分清楚是非曲直、美丑善恶,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二是要自觉的同社会不良风气、行为做斗争,这要求当代大学生要讲究斗争策略,既勇于斗争又讲究策略。
参考文献:
[1]贾文文. 科研人员使命感的内涵、来源及其对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6: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3][4]习近平寄语青年[N].人民日报.2017.5.3(05).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6-187.
[6]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
[7]习近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111/c1001-28853750.html. 2016.11.11/2017.8.22.
[8]许庆朴.郑祥福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9]万鹏. 我们的青春如何放飞?——聆听习总书记对青年的那些期待[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7/0504/c385477-29253233.html.2017.05.04/2017.08.22.
[10]习近平的“青年成才”观: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504/c385474-26942849.html.2015.05.04/2017.08.22.
作者简介:张家斗,男,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