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苏轼学博才高,尤其是对诗歌藝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纵意所如,才情横溢,表现力惊人,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在这首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静而富含佛家哲理的诗句,一问世即广为流传。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歌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酣畅淋漓。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叶燮《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苏轼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文为诗,多用散文的句法来写诗。苏轼作诗使用自然率真、生动形象、赋有个性的语言,构思新颖,放笔自如,想象奇妙,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苏轼把当时的新鲜词汇及方言、土语广泛地在诗中运用,例如在《次韵沈长官三首》中“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帆饱、水肥皆方言也”,用这种方言入诗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诙谐幽默,充满生机。苏轼的诗也反映了当时口语语法的变化,使诗更具有散文之美,更利于表达复杂的感情。同时他成功地将散文迁移在诗歌中,例如“今君舍我去,从此故人稀。不惜故人稀,但恐晤语非”后联比前联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惜别之情,用散文的手法则是更好地表达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第二,奇妙的想象,丰富的比喻。苏轼的诗歌往往是以奇妙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比喻,把形象描绘得生动传神,显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神来之笔表现出西湖风云变幻的景色。第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就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被贬后寂寞无聊的心理。第四,放笔纵意,以才学为诗。苏轼作诗习惯于自由奔放,一气呵成,正如“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正是有如此的艺术特点,才使得苏轼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众多优秀作品中出类拔萃。王国维评论说,中国最伟大的四位诗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也。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的诗歌富有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气息,表现出诗人豪放的个性,自由而新奇的想象,浓重的主观色彩的抒情。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而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以其旷世奇才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