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设置时序变迁学术观点归辑与推论

2017-09-13 03:53杨永生
丝绸之路 2017年16期
关键词:玉门关学术研究

[摘要]玉门关自西汉王朝“设四郡、据两关”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对玉门关设置的时序、地域变迁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梳理各家学术观点,将玉门关设置划分为西汉、东汉、隋代、唐代、五代宋初、明朝等六个历史时期,归辑学者累计提出的设关地点约21处。本文悉心梳理剔除互相质疑与驳正的观点,提出嘉峪关市石关峡、敦煌市小方盘城周围地区、瓜州县马圈古城、瓜州县六工古城、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等5处为各时代玉门关设置地域的推论。

[关键词]玉门关;时序变迁;学术研究;归辑与推论

玉門关自西汉设置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有关玉门关设置的时序、地域变迁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有些问题似已定论,但新的疑问又被钩沉出来。现将学术界关于玉门关研究的各家观点汇辑,供学术界延伸玉门关相关问题的探赜。

一、敦煌郡设置时序问题研究

证述古玉门关设置问题,需先说敦煌郡设置问题,因敦煌设郡与玉门关设立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敦煌建郡的年代,《汉书》记载就不一致,《武帝纪》说元鼎六年( 前111)“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地理志》敦煌郡条下注“武帝后元元年( 前88年) 分酒泉置”等等。鉴于史料记载多有出入,故学术界对敦煌郡设置的时间亦有分歧,主要有以下11种意见:

1.向达、张维华、周振鹤等主张建于元鼎六年(前111年)。1

2.陈梦家主张建于元封四、五年间(前107、106年)。2

3.吴礽骧、余尧主张建于元封五、六年间(前106、前105年)。3

4.马雍主张建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前。4

5.黄文弼主张建于太初元年(前104年)。5

6.夏鼐主张建于太初二年以前(前103年)6

7.劳干主张建于太初四年(前101年)或稍后。7

8.潘发俊、潘竟虎主张建于天汉二年(前99年)。8

9.张春树主张建于天汉三年(前98年)。9

10.方诗铭主张建于天汉二、三年(前99年、前98年)后至征和二年(前91年)以前。10

11.刘光华、王宗维主张建于后元元年(前88年)。11

现一般认同于敦煌郡设置于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说。

二、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问题研究

(一)西汉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问题

1.西汉玉门关开设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地点在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小方盘城周围地区

据《汉书?地理志》《汉书?西域传》《史记?大宛列传》《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志》等,莫高窟晚唐抄本《沙州志》(S.788)、五代写本《寿昌县地境》及《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P.2691)、道光《敦煌县志》等史料记载,西汉玉门关最早设立于汉武帝“设四郡,据两关”时期;一般认为玉门关设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设在距敦煌郡西北90公里的小方盘城周围地区。

斯坦因根据他在敦煌西94度以西的遗址TXIV发现玉门关的公文,认定小方盘城为西汉玉门关。12

向达研究相关史料,对太初二年(前104)以前玉门关在敦煌以东说提出质疑。认为汉代玉门关,自始置以至终汉之世俱在敦煌西北。13

陈梦家认为,设置于公元前110~前108年间的敦煌小方盘城应是玉门都尉治所,玉门障尉、玉门关候可能是不同时代的名称。终两汉之世,玉门都尉(障尉、关候)设治于敦煌小方盘城,把守玉门关,从未东迁,也不是从东边迁来的。14

夏鼐研究认为,玉门关在太初二年(前103)以前亦必已在敦煌之西。15

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文本,认同玉门关设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设在距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疏勒河边。玉门关遗址区包括小方盘城、大方盘城、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16

2.西汉玉门关设立于元鼎六年(前111),地点先后设在小方盘城、大煎都候官附近、马圈湾

何双全通过研究敦煌小方盘城、马圈湾、大煎都候官(今后坑)遗址出土的敦煌汉简认为,西汉时期,先有玉门都尉府,后有玉门关,建关时间当在元鼎六年(前111)之际。在敦煌西北先后设有三处关址:即小方盘城、大煎都候官(今后坑)附近、马圈湾。17冨谷至也认为马圈湾遗址应为汉玉门关遗址。

3.西汉最早设立的玉门关,地点或在小方盘城以西11.5公里的羊圈湾

吴礽骧研究敦煌小方盘城以西马圈湾遗址出土汉简后认为,玉门关似在“临要燧”的东侧,即D20与D21之间,推测小方盘城以西11.5公里的羊圈湾为西汉玉门关,马圈湾遗址(D21)当即西汉玉门关候治所。东汉时玉门关候治所迁往小方盘城。18在整个西汉时期,玉门关从未迁移,应该是确凿无疑的。19

4.西汉玉门关在敦煌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长城线上

李岩云、傅立诚通过研究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部分简牍,认为小方盘城为玉门都尉府,玉门关在敦煌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长城线上。20

5.西汉玉门关开设于武帝太初(前104)以前,地点或在玉门市赤金峡口

沙畹认为,太初二年前(前103)之玉门关,应在敦煌以东,敦煌西北之玉门关,乃后来所改置者。王国维亦赞成其说,并确定其地点,谓太初以前之玉门关,当即自汉迄今之酒泉玉门县。21

劳干认为,武帝太初四年(前101),李广利伐大宛以后,“西至盐泽,往往起亭”,玉门关也在此时西徙。劳干根据各类文献及敦煌出土汉简,既修正了王国维等“玉门关即玉门县”的错误认识,又严谨推想:“汉代玉门旧关可能是在嘉峪关和赤金峡两处。假如认为旧玉门关在赤金峡,那也是可以解释的。若以形势而论,赤金峡的形势当在嘉峪关之上,不过不能以山川形势作为唯一的根据,所以对于太初以前的玉门关,不便轻为拟定的。”22endprint

侯晓星认为,西汉玉门关实际应设在敦煌以东的甘肃疏勒河至玉门市一线,并非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23

刘常生研究梳理各家学术观点并反复实地踏勘认为,汉代玉门关在敦煌郡设立以前就已经存在,最早的玉门关就在现玉门市赤金古玉门县附近的赤金峡口。玉门关向西迁徙敦煌西北部的时间应该在西汉太初年(前104年)以后。24

6.西汉玉门关开设于元鼎二年(前115),或元封四年(前107),地点或在嘉峪关市石关峡

李并成通过检索史料和反复实地考察研究,认为西汉玉门关最早开设于元封四年(前107),具体位置在今嘉峪关市西北约10公里处的石关峡。至太初二年(前103)李广利伐宛后不久,随着武帝西方战略的需要,遂迁至敦煌郡西北。25

刘兴义认为,嘉峪关石关峡就是最古的玉门关。26

潘发俊、潘竟虎认为,西汉玉门关初置于元鼎二年(前115),在酒泉郡嘉峪山石关,东汉永平十八年(75)西迁敦煌。27

7.赵评春研究认为,汉置玉门关确曾先在敦煌城以东,后迁往敦煌西北的,迁址年代当在太初三年(前102)。东迁后的玉门关口应在小方盘城北门地带。28

8.方诗铭研究认为,西汉玉门关初设应在敦煌以东,武帝太初四年(前101)李广利伐大宛以后,则国境线当已前伸,而玉门一关之迁徙亦当即在其时也。29方诗铭对初设玉门关的具体位置没有指证。

9.赵永复研究认为,玉门关在太初时有迁移之说,还不能完全予以否定,不过其迁移时间未必是在太初二年(前103年)。30

10.侯玉臣研究认为,西汉玉门关设立于酒泉设郡之后,在敦煌以东。玉门关设立4年后设立敦煌郡。西汉玉门关具体位置在今瓜州县布隆吉乡布隆吉古城,亦即汉代的冥水岸边。31布隆吉古城位于今布隆吉乡政府东1公里处,平面呈长方形,分布面积99万平方米。但据《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册记载,该城址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曾设安西卫于此。

(二)东汉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

李正宇认为,西汉敦煌郡西北玉门关约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新玉门关置于东汉永平十七年(74),位置当在昆仑塞东南90公里,北临伊吾路,东接酒泉路,扼枢纽之关键,又北依内郡,外通西域之处。此方位李正宇等考证为今瓜州县桥子乡西北15公里马圈村西古河道西岸的小古城遗址。32

(三)隋代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

纪宗安研究认为,隋朝大业六年(610),隋朝在设置伊吾郡的同时,将玉门关迁移至安西以东晋昌一带。33

刘兴义实地考察锁阳城,并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东迁后的“玉门关,在瓜州晋昌县东二十步”的记载,认为锁阳城内城东北角外现存的半截城墙为隋代玉门关无疑。34何双全等通过对锁阳城的勘察测绘,推测内城东北角外现存的半截城墙很可能是隋玉门关的位置,但有待今后发掘去证实。35

王奕心、王乃昂认为,隋代玉门关应在隋常乐县境,今瓜州县广至乡(原南岔乡)六工村的“六工古城”,应为玉门关所在镇戍遗迹。36

李正宇考证认为,新玉门关(即指汉代以后的玉门关)隋代已确乎存在。隋代玉门关为今瓜州县桥子乡西北15公里马圈村西古河道西岸的小古城遗址,唐代沿置未改。37

向达认为,唯至隋唐,则玉门关已迁徙至敦煌以东瓜州之晋昌县境。隋代常乐有关官,其治所为玉门关无疑也。38隋常乐县即唐之晋昌县。李正宇等考证,隋代常乐县即今瓜州县桥子乡西北15公里马圈村西古河道西岸的大古城遗址,故晋昌城。39

(四)唐代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

劳干认为,唐初玉门关已东移,唐初的玉门关在距瓜州50公里的北方;现锁阳城正北有一城基名破城子,或是玉门旧关。40瓜州县文物局李宏伟认为,破城子应是唐代玉门关。41阎文儒、王北辰、李并成等考证破城子为汉广至县故城,唐代改置为悬泉府,五代宋初归义军时则置为悬泉镇,宋以后废置。42

劳干还认为,唐中叶以后玉门关又东移,唐中叶的玉门关在瓜州城东20步(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卷40“瓜州晋昌县”条云:“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并非相传之双塔堡。43“瓜州古城,在今县治西南八十里,遗址尚存(张锡祺《安西县新志稿?舆地志》)。”李正宇、宁瑞栋等考证,“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处,即为今瓜州县桥子乡西北15公里马圈村西古河道西岸的小古城遗址,该遗址为唐玉门关城。44

向达认为,唯至隋唐,则玉门关已迁徙至敦煌以东瓜州之晋昌县境。唐代瓜州治晋昌县当即俗称为锁阳城(苦峪城),玉门关则在其北方向。45唐代瓜州晋昌郡及其治晋昌县,向达、阎文儒、李并成等考证为今锁阳城;锁阳城亦为汉代冥安县治所。46

陶保廉实地考察并认为,唐代玉门关迁至瓜州双塔堡。阎文儒研究并实地踏勘后肯定陶保廉说“最为可靠”,认为唐代玉门关在双塔堡或堡附近。47刘满在其《唐诗地名小考》《唐诗地名辨证》两文中,也认为“唐时玉门关已东移至今甘肃安西(现瓜州)双塔堡附近,这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是完全相符的”。48孙修身研究认为:“唐代玉门关,当今在安西县(今瓜州县)乱山子中,距今双塔不远处。”:49

李正宇认为,双塔堡决非唐代玉门关。唐玉门关当在瓜州锁阳城北,位于瓜州城通往常乐城的大道上,即马圈村小古城。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以前,唐代瓜州城与晋昌县同治锁阳城;之后,唐代瓜州城、晋昌县同迁马圈村大古城。50宁瑞栋反复实地踏勘并研究辨证各家学术观点后,赞同李正宇先生的观点,认为马圈故城应该是唐代新的玉门关和晋昌县城。51

王乃昂指出,隋代玉门关为今瓜州县广至乡(原南岔乡)六工村的“六工古城”,进而研究确定唐代玉门关也在今瓜州縣的“六工古城”。52

(五)五代宋初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

李并成认为,五代宋初的玉门关由瓜州双塔堡附近迁移到嘉峪关石关峡(西汉最早设立玉门关处),存在了约130年。自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门关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玉门关自西汉设置至宋初收尾,历时1140余年。53endprint

(六)明代玉门关设置时序及地域

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派征西将军冯胜远征漠北,回师途中,冯胜决定在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九眼泉冈塬上建关筑城,即为嘉峪关城。至乾隆三十七年(1766),嘉峪关历时394年后完全开放。54潘发俊、潘竟虎认为,这是玉门关从地面消亡600 多年、书面消失300 多年后,中西交通再度大开,明初又在嘉峪置嘉峪关,实乃玉门关在新时期的重生。55

三、归述与推论

(一)研究论述玉门关的学者及学术观点归述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研究玉门关的专家学者有沙畹、斯坦因、王国维、劳干、向达、陶保廉、方诗铭、夏鼐、阎文儒、陈梦家、马雍、孙修身、吴礽骧、赵永复、李正宇、李并成、赵评春、纪宗安、刘兴义、何双全、侯晓星、侯玉臣、潘发俊、潘竟虎、刘满、宁瑞栋、纪永元、李宏伟、李岩云、傅立诚、刘常生、王奕心、王乃昂等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研究所“丝绸之路申遗”专家团队,将玉门关设置划分为西汉、东汉、隋代、唐代、五代宋初、明朝等六个历史时期,提出了约21种以上的学术观点。

(二)玉门关各历史时期设置地域归述

西汉时期:玉门关或设嘉峪关市石关峡、玉门市赤金峡口、敦煌小方盘城、敦煌马圈湾、敦煌大煎都候官附近、敦煌羊圈湾、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长城线上、瓜州布隆吉古城8处。

东汉时期:玉门关或设瓜州县马圈村小古城1处。

隋朝时期:玉门关或设安西以东晋昌一带(瓜州锁阳城一带)、瓜州锁阳城内城东北角外、瓜州县“六工古城”、瓜州县马圈村小古城、瓜州县马圈村大古城5处。

唐朝时期:玉门关或设瓜州县破城子、瓜州县马圈村小古城、瓜州县双塔堡附近、瓜州县马圈村大古城、瓜州县“六工古城”5处。

五代宋初时期:玉门关或设嘉峪关市石关峡1处。

明朝时期:玉门关设在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1处。

综上各家学术观点,在中国六个历史时期中,玉门关累计设关约21处。

(三)玉门关设置地域路线图推测

1.对专家学者观点的梳理

现将六个历史时期中玉门关设置同一地点的因素剔除,将敦煌市小方盘城、马圈湾、大煎都候官附近、羊圈湾、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长城线上等5处设关地点,统一归并为“敦煌市小方盘城周围地区”1处。将马圈村大古城、马圈村小古城归并为“马圈古城”1处。依据各家学术观点确定或推测的玉门关设关地点为:嘉峪关市石关峡、玉门市赤金峡口、敦煌市小方盘城周围地区、安西县以东晋昌一带、瓜州县锁阳城内城东北角外、瓜州县双塔堡附近、瓜州县马圈古城、瓜州县破城子、瓜州县“六工古城”、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等10处。

2.我的初步推论

悉心研读专家的研究文章,梳理甄别各位专家学者关于玉门关设置的学术观点,剔除互相质疑与驳正的观点,我倾向于玉门关关址为:嘉峪关市石关峡、敦煌市小方盘城周围地区、瓜州县马圈古城、瓜州县“六工古城”、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等5处。

3.我的推测线路图

自西汉——东汉——隋朝——唐朝——五代宋初——明朝,玉门关设置迁移的路线图是:嘉峪关市石关峡(西汉)——敦煌市小方盘城周围地区(西汉)——瓜州县马圈古城(东汉)——瓜州县马圈古城(隋朝、唐朝)——瓜州县六工古城(唐朝)——嘉峪关市石关峡(五代宋初)——嘉峪山麓西北余脉处(明朝)。

玉门关自西汉设置至宋初收尾,明代新生,历时1500多年。经过专家学者研究确定并推测,关隘设置地域累计达21处之多,这在国家军事发展史、边防管理史、长城发展史、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玉门关从中华地理坐标、美学象征、文学意境、民族演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所担当的历史责任与意义是巨大而神圣的,对玉门关的研究也将是无尽而深远的。

[注释]

1向 达:《两关杂考》,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版;张维华:《汉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疑》,《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2年第2卷;周振鹤:《西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载《西北史地》1985年第1期。

2陈梦家:《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吴礽骧、余 尧:《汉代的敦煌郡》,《西北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4马 雍:《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和敦煌郡的西境》,载《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1期。

5黄文弼:《河西四郡建置年代考》,载《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夏 鼐:《新获之敦煌汉简》,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1948年。

7劳 干:《居延汉简考证》,1959年台湾版。

82755潘发俊,潘竟虎:《汉玉门关地理位置再考》,《思茅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8卷第4期。

9张春树:《汉代河西四郡的建立年代与开拓过程的推测》,载《汉代边疆史论集》。

1029方诗铭:《玉门关位置辨》,《西北通讯》,1947年第1卷第1期。

11刘光华:《敦煌建郡于汉武帝后元元年辩》,载《秦汉史论丛》第2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王 宗维:《汉代河西四郡始设年代问题》,《西北史地》,1986年第3期。

1240劳 干:《两关遗址考》,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3年。

133845向 達:《两关杂考》,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版。

14陈梦家:《玉门关与玉门县》,《考古》,1965年第9期。

15夏 鼐:《太初二年以前的玉门关位置考》,载南京《中央日报?文史周刊》第70期,1947年12月1日。endprint

16中国建筑设计院历史研究所编:《“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2014年6月,提交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17何双全:《论西汉敦煌玉门关的三次变迁》,载《简牍学研究》,2002年4月30日。

18吴礽骧:《玉门关与玉门关候》,《文物》,1981年第10期。

19吴礽骧:《汉代玉门关及其入西域路线之变迁》,载《中亚学刊》第二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

20李岩云、傅立诚:《汉代玉门关址考》,《敦煌研究》,2006年第4期。

21夏 鼐:《新获之敦煌汉简》,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1948年。

22劳 干:《两关杂考》,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3年。

23侯晓星:《西汉玉门关遗址质疑》,载《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24卷第2期。

24刘常生:《玉门与古玉门关考》,2014年8月26日“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5李并成:《汉玉门关新考》,载《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遼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刘兴义:《论最古玉门关在酒泉玉门之间》,载《嘉峪关年鉴》( 2004 年),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28赵评春:《西汉玉门关、县及其长城建置时序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2期。

30赵永复:《汉代敦煌郡西境和玉门关考》,载《历史地理》第二辑,1982年。

31侯玉臣:《汉玉门关与西域南北道》,《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32李正宇:《新玉门关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33纪宗安:《丝绸之路新北道考实——兼谈玉门关的东迁》,《敦煌学辑刊》,1996年第1期。

34刘兴义:《安西锁阳城遗址考查记》,《陇右文博》,2008年总29期。

35何双全:《关于锁阳城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陇右文博》,2008年总29期。

36王奕心、王乃昂:《隋玉门关地理位置新探》,载罗华庆、杨永生、李宏伟主编《瓜州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3739李正宇:《新玉门关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41李宏伟:《瓜州之最话瓜州》,甘肃地质印刷厂,2006年。

42王北辰:《唐瓜州若干地理问题研究》,《丝绸之路》,2011年第18期。

43劳 干:《阳关遗址的过去与未来》,载《边政公论》1945年第4卷第9~12期。

44李正宇:《新玉门关考》,《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宁瑞栋:《玄奘与瓜州二三事》,《陇右文博》,2008年总29期。

46李并成:《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调查与考证》,《丝绸之路》,2011年第18期。

47阎文儒:《敦煌史地杂考》,《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2卷第5期。

48刘满:《河陇历史地理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49孙修身:《唐代瓜州晋昌郡治及其有关问题考》,《陇右文博》,2008年总29期。

50李正宇:《双塔堡决非唐代玉门关》,《敦煌研究》,2010年第4期。

51宁瑞栋:《新玉门关的发现与研究》,载罗华庆、杨永生、李宏伟主编《瓜州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52王乃昂:《基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的隋唐玉门关遗址新探——兼谈瓜州至玉门关的玄奘之路》,2016年“中国(瓜州)第五届玄奘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待刊)。

53李并成:《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及其相关问题考》,《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李并成:《汉玉门关新考》,载《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4《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峪关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门关学术研究
甘肃敦煌“玉门关诗词周”部分诗友合影
玉门关 回荡着驼铃声的孤傲方城
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史”的学术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凉州词
凉州词
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