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珍
【摘 要】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提升财政管理运营的效率,深化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成为当前阶段加强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通过国库支付的方式集中划拨事业单位的建设资金,实现对单位财务的有效管理,成为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运行模式,针对当前阶段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问题,对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进行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信息管理;预算编制;健全制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提出与运行
1.財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我国过去实行的财务制度主要是以多环节、多层次的分级管理为主,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的拨款单位之间的账目结算、拨款等需要通过多个账户。这种层层划拨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账务的分级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程序较为分散,财务划分涉及的环节较多,部分流程冗余、拖沓,降低了财务管理运营的效率,增加了单位管理成本的投入。由于参与的部门较多,监督管理环节的不完善,有时会出现上级资金管理部门进行资金截留、挪用、不在规定时间内下发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部分银行为了提升营业额,增强单位账户的业务量,推动事业单位进行重复开户,使得各部门资金出现分散存放的现象,为单位账务管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事业单位无法掌握资金账目的详细使用明细,使得单位建设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问题,延缓了政府的有效决策。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方式
针对账务分层划拨的管理问题,为保证政府账务资金的有效使用,提升各部门的资金划拨效率,降低资金管理部门出现腐败的可能性。我国从财务运转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先进的财务运行理念,于2001年提出了国库支付模式,并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试点地区,对各事业单位的财政进行统一的划拨、处理,实现集中化的财务运营模式,保障了各级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具体来讲,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基于国库统一的账户设立基础之上,由单一化的账户对账目支出的明细进行记录。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账目管理平台,对各部门财务运营信息进行录入,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结算。各级部门需要资金划拨时,需提交申请并经由预算单位的详细审核后,确认账务申请符合拨款标准后,进行账务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单一账户的设立需要在人民银行进行,其他各级代理银行要保证单位设立的银行账户为零余额,保证账务管理效率。
二、国库集中支付账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推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要想顺利开展国库集中的财政支付制度,首先要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确保账务数据信息的录入与处理程序准确。为此,需要在各级事业单位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连接到国库管理系统中。然而,当前阶段,各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水平不高,尤其是在网络技术方面,各部门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利用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专业化操作要求,使得信息化管理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规范
国库的集中支付财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化制度的建立,然而在当前阶段,由于集中支付制度涉及的范围包括会计、票据、现金、统计等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运营制度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集中管理环节监管的力度不足,延缓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效率。我国现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与集中支付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符,使得国库的信息资源管理与账户款项划拨等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做出有效的调整,深化我国财务制度的改革力度。
3.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脱节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是财务部门对将要开展的事业工作进行资源配给的财务管理方式。然而,当前阶段的预算编制无法适应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转,存在脱节的情况。首先,预算编制与项目的正式执行过程较长,预算的申请、批复的时间较长。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逐级审核,对项目预拨款项进行复核处理,延长了项目准备环节的时间内,为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难度;其次,预算方案的项目设定不具体,没有将资金的使用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可能会产生管理方面的漏洞,滋生腐败现象;第三,预算编制的执行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申请项目资金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为财务实际管理带来了阻碍。
4.财务人员的管理缺乏专业性
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各事业单位的代理账户资金余额为零,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部门进行账户的设立时,需要涉及较多的的人员、项目,如员工的薪资、养老、医疗等方面,如果账务管理员工缺乏专业性,极有可能会造成项目设立混乱,款项的划拨与处理效率低下。同时,在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方面,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数据能够进行准确的录入,对收款方的账务明细记录、票据的整理等一旦出现失误,极有可能为财务的复核与结算带来不便。
三、国库集中支付账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举措
1.建立健全的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21世纪初开始试行,其间经历了十几年时间,缺乏经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从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法规方面入手,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要对《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准则》等相关法规进行修订,使法律法规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相符合。2013年1月以前,我国事业单位执行的是1997年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的陆续开展,现有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最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新增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等涉及公共财政改革的会计核算内容。
2.简化操作程序,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中,由专门的财政专户进行管理,虽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批复的程序效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财务支付情况,适当简化对支付款项审核的程序。在支付流程中,避免多层次录入、审核和确认等程序,从根本上提高支付系统的灵活性,保证事业单位用款的实效性。endprint
3.完善本级集中支付软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在对预算的执行方面更加细致。由于数据量的增加,相关的系统数据转换和传输的量也在逐渐增加,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接口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输入和输出,并利用支付软件进行核对。在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中,事业单位应当与软件研发者进行沟通,做好财政部门和银行的协调工作,在预算、指标、工资、采购等方面做到软件的对口开发和管理,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对应的软件功能。
4.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现阶段深化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的应用,应将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放在开展工作的首要环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账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集中支付制度的账务数据信息的录入与结算需要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为此,相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短期培训、建立财务管理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员工的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推行提供人才基础;其次,国库集中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除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包括法律意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是保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制度,确保本职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为此,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职工的财务管理操作;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财务款项专款专用,提升财务管理的运行效率。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针对当前多层划拨款项问题而提出的,可以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腐败现象,强化财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的一种财务运营制度。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发展地区经济,事业单位应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建设、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规范、简化财务管理的操作程序等方式,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为事业单位快速、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易承怡.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途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7(4).
[2] 杨燕平.借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索基层央行报账制新模式[J].金融科技时代,2017(2).
[3] 王慧敏.基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分析[J].财經界:学术版,2017(3).
[4] 马国骥.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J].财会学习,2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