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首先论述企业管理创新的定义及特点,随后又分析了讨论在经济转型期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管理创新 经济转型期
一、研究意义
经历过经济危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们的经济發展亟待刺激和带动。即便如此,我们促进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应是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粗放的发展方式。因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改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改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探索创新的管理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方式沿着优化的方式去提升。
二、管理创新定义、特点及经济常态的定义
(一)管理创新的定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想,改革企业陈旧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管理方式,同时整合各种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激发企业生产力的提升,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全局性管理行为体系。
(二)管理创新的特征
客观性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特征。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经营效益如何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经营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因此,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复杂性是管理创新的一大特征。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并且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模式。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会损害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他们势必拼命阻扰极力反对,因此,改革中还要排除一切可能阻碍的力量。所以,管理创新的道路任重道远。
管理创新具有规律性。管理创新是企业的一项改革,工程巨大,设计人员和部门较多,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改革中要特别关注改革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防止任何不切实际的操作。
管理创新是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创新也许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不能因为预见到良好的结果,就忽视了过程中的努力奋斗,刻苦钻研。管理创新的过程异常复杂和艰辛,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管理创新具有风险性。众所周知,高风险,高收益。管理创新就是这样一种能给企业带来高回报的活动。同时,管理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人员的抵制,会面临着失败的可能。所以,管理创新就要求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计划,尽可能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三)经济新常态的定义
经济新常态是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的运行速度放缓,但是运行速度趋于平稳。不再追求过高的GDP指标,而是追求经济的发展效率。发展方式更加集约、高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创新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没有目标的企业,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行动方向。企业的管理创新涉及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人员设置、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但是,就大多数企业而言,管理创新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行动方向。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行动效率低,权责不明确,具体工作中缺乏一套全局性的战略部署,改革的进程举步维艰。因此,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指南,缺乏执行动力。
(二)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方式陈旧,没有吸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一成不变,许多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对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专利技术保护力度不足,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例如,家族式的企业采取绝对集权管理方式,大小事务由最高领导人决定。这样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较少地向企业输送新思想、新方法;绝对集权阻碍命令的传达速度,也降低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与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将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于企业的管理方法。
(三)缺乏企业管理创新的引导机制
管理创新需要一个良性互动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不足、人员抵制等一系列困难,因此改革中不仅需要企业领导层的鼓励,更需要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支持。尽管国家出台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和条文,但是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不能从政策方面积极鼓励企业积极改善生产管理模式。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创新的规章制度和准则,大多是纸上谈兵,没有根本上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改进。并且,许多制度还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和学习,导致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并没有实质性意义。
四、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一)提升信息化水平
目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方法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握商业机遇,获得快人一步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信息化还可以促进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跨国贸易中,信息通畅可以增强双方的交流和信任,减少贸易摩擦,提高企业交易的成功率。因此,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时,首先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二)搭建企业管理平台
当今,企业要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积极改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己发展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推广新的管理方法,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员工共同学习进步的学习环境。力求排除一切阻力,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力、售后等各个部门纳入改善的过程,将管理思想融入企业各个岗位。加强各个岗位的专业培训,使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新方法的管理实施、监督考评,对实施效果良好的部门和员工给予奖励支持,对实施不利的部门及个人提出警告和惩罚,形成一个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方法实施落在实处。
(三)提升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企业要想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还要从源头抓起,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入手。下定决心,提高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造著名的品牌;提升服务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做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只有企业的产品质量高、服务水平强,才能使企业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积极向同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和不足,在沟通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良的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从研发到产出的能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大力培养技术专业人才,壮大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的队伍,为企业营造出积极向上、崇尚学习、崇尚进步的良性的学习氛围。
(四)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全体员工的集体力量。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应从员工入手,从基层入手。企业创业初期,大多数企业盈利目标迫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是以牺牲员工各方面利益而创造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就需要企业逐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仅在工资、福利、奖金等物质层面给予员工激励,还要更多地关注良好的企业形象、舒适的办公氛围和融洽的员工氛围等非物质层面的激励。特别地,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树立企业的形象,提高员工工作自觉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服务和奉献企业。只有关心员工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邵宁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在“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J].企业管理2015(5).
[2]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管理世界.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