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7-09-13 07:50洪连瑞
中国经贸 2017年14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洪连瑞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相关制度的改革,激励机制已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激励机制的有效使用,不但能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中并未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严重抑制事业单位发展。下面,本文从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面临问题出发,总结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的持续改革,各单位越来越重视优秀人才的引入,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需强化激励机制,并根据时代发展步伐,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满足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一、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激励机制的创建还能满足优化人力资源需求,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效率,为优秀团队的创建奠定基础。

2.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

通过激励机制的制定,能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员工凝聚力,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但能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平台,还能帮助员工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目标,满足自我进步的需求。另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完善,还能为员工营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约束员工行为

通过合理、有效激励机制的应用,能更好约束事业单位员工行为,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激励机制实施后,事业单位员工为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需求,也会自觉遵循相关制度,并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获得领导的认可,为日后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保障。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员工的精神鼓励

精神激励是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对激励机制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事业单位将以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分水岭,致使员工对激励机制产生误解,编制体系多被认为是铁饭碗,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也由国家共同安排,對员工的奖励多为精神激励,以奖状、证书为主。随着近年人事制度的持续改革,事业单位更加重视激励体制的创新、完善,逐渐由原本的精神激励转变为物质奖励。但从实际来看,仍存在部分企业用物质奖励取代精神奖励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削弱员工工作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可充分结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或根据员工需求给予奖励,便于在提高员工团结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2.激励机制、绩效考核配比度不高

现阶段,事业单位多会按时考核绩效,根据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奖金、升职等,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导致在对绩效考核时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考核指标单一,过多描述考核中的德、能等,这些考核指标可行性差,结果利用率低;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仅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使绩效考核失去原本意义。上述问题的存在,无一不体现激励机制较低的配比度。从理论上看,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是相互影响的,但从现阶段的激励机制实施情况看,绩效考核并不是激励机制的主要成分,间接导致工作人员不够重视绩效考核,仅将其当做基础工作应付,导致激励机制失去目的。多数事业单位用基础性的部门互评方式作为考核依据,降低绩效考核效果。

3.激励手段单一

一般来讲,激励方式种类繁多,不同方式特征、效果不同,例如:信任激励能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认同感,激发员工工作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培训激励能为事业单位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适的工作平台,为优秀团队的创建奠定基础;职务激励能让事业单位员工充分认识自身工作意义,创建竞争氛围。当前,大多事业单位并未结合自身情况、时代发展需求,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物质奖励,不但影响着激励结果,还阻碍着事业单位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措施

1.创新绩效激励模式,改革分配方式

尽管我国的事业单位具备法人资格,但从治理结构来看,事业单位的生产要素、劳动要素仍掌握在国家手中。基于此,需创新绩效激励模式,改革事业单位的分配方式,可从这样几点进行:第一,事业单位可借助控制性关系,将政府作为助力激励员工,充分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工作主动性,并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第二,国家适当放权,提高单位的分配权力,保证事业单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处于合理流动状态。同时,还可借助自主分配的方式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第三,发挥灵活管理作用,创新工资分配体系,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根据员工工作效率;重新制定工资标准,提高员工薪酬。

2.创建科学的事业单位文化

事业单位文化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满足员工精神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因此,事业单位经营中需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员工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创造力,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适当改善员工之间的关系,加大员工交流、沟通力度;营造民主化的决策氛围,重视员工智慧,使其自觉参与到事业单位建设、发展中,提高员工认同感。

3.打破人员配置机制,完善职务、岗位激励

合理、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是保证绩效激励正常开展的保障。从宏观角度看,事业单位需打破相对传统的人员配置机制,改变员工、单位之间的工作模式,为员工提供自主选择权。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借助绩效考核发展优秀人才,淘汰工作效率低、绩效考核差的员工,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危机感,从而提高工作主动性,满足自身效益、单位效益双赢的需求;从微观角度看,事业单位还需重视职务、岗位监管,表现为:重新设置事业单位内部岗位,保证责任到人;根据事业单位职务、岗位情况,搭建新的岗位体系;遵循唯才是用的原则,使职称、职务处于挂钩状态,建立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方法、内容,发挥激励机制作用。endprint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的评价机制是否正确,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关系密切。事业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内容为:制定考核计划,界定不同岗位的考核内容等,重视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发展,摈弃传统的形式注意。首先,提拔有能力的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考核内容,做好管理干部、行政办公人员的考核处理。另外,按时开展评议活动,及时公示考核结果,保证考核处于公开、透明状态,针对考核结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5.完善绩效考核方式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除要做好上述工作外,还需完善绩效考核方式,要求事业单位在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上,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针对单位内部岗位考核结果、工作职能等制定良好标准,尽最大限度的规避考核问题。此外,保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处于奖罚分明、独立负责状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逐渐改革,激励机制作为单位的重要构成,对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激励手段单一、缺乏对员工的精神激励等是常见问题,降低激励效果。因此,需完善绩效考核方式,创新绩效激励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创建科学的事业单位文化,完善职务、岗位机制,以在提高事业单位凝聚力的同时,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柏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4,11(9):16-16.

[2]闫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才智,2014,22(31):358-358.

[3]丁伟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财经界,2016,33(17):359-359,364.

[4]孫丽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5(6):81-82.

[5]顾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36(25):212.

[6]张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7,21(4):134-135.

[7]吴颖.试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10(3):238-238.

[8]张献自.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卷宗,2015,5(9):2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