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实效性改革探究

2017-09-13 01:03沙永宝郭增波
职业·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改革

沙永宝 郭增波

摘 要:本文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成效三个方面反思现有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教学实践,努力探索提高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实效性的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改革 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 实效性

课 题: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3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五年制高职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其独特性也给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德育困境

五年制高职的生源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与统招专科生或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会选择五年制高职教育,要么是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要么是因为在初中的学习成绩差。短期内他们很难走出中考的陰影,一直以来他们是初中同学、教师眼里的配角,长期处于一种缺乏被关爱甚至被忽视的地位。所有这一切注定了,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的教育对象具有更强烈的矛盾心理:他们既自尊又自卑,既依赖又逆反。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短期内他们不能改变初中就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较差的基础文明素质;一方面,由于年龄上的原因,他们在很多方面依然依赖于别人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是非观念模糊,容易冲动,自控力跟不上,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

面对上述的困境,作为在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应积极反思现有教学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为例),努力探索提高德育课程实效的有力措施,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从而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只要最终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切教学实践我们都可以尝试。

1.德育课程内容的设定

鉴于以上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分析,我们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依据,将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打乱规整,将其划分为六个大的专题模块,每个大专题模块之下又相应地将它分为1~4个不等的小专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三个专题“理清对未来人生的认识和实现思路”和第六个专题中的“工作、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的重点,其中“领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心理疾患”“应对就业困境”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的难点。教学内容重难点这样设定,不仅是因为它们与教材的题目相对应,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大方面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成长帮助更有力,作用更持久。

2.德育课程内容的详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每周2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它的课时量不能算少,但如果要与这门课程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比较起来,它又显得捉襟见肘了——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我们的做法是: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轻重缓急为标准,对以上既定的教材内容再做一个适度的详略处理,具体例证如下。

“学生如何应对在校时的婚恋问题”是教材中最后一章的一节内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扩充使其成为一个小专题,而且在教学时间上将其提前。这样的调整处理,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三、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德育所要解决的不是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而是评价结构;它追求的不是知识的扩张,而是态度和信念的转变;德育并非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或理论工作,其包含着要将其内容客观地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实践的要求。”

德育工作的上述属性特征决定了要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就要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鲜活性和可信度,更加注意德育课程实践体验环节的加强。

1.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抽象——在课堂上教师尽管讲授发挥得再好,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学生感觉大而虚空,华而不实。要提高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对抽象伦理道德的现实感和实践感无疑是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通过我们的探索和验证,案例教学法在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时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第三个大专题模块(理清对未来人生的认识和实现思路)中,有一个话题“尽管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每个人都应该矢志不渝地坚持。”我们在与学生讲授交流时,没有空泛地讲很多大道理,而是列举了几个他们所熟知的“明星”(近年在电视选秀节目中走红的平民:失去双臂用脚趾弹钢琴的刘伟,单县人所津津乐道的朱之文等),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出身不是名门,但都全国闻名,究其原因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矢志不渝地坚持下来”。在这些自己熟知的鲜活例子面前,学生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启发,是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枯燥讲解做不到的。

2.实践教学法

虽然我们意识到了实践体验环节对提高德育课程实效的重要性,然而因为德育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又不可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深化对德育课程实践环节的再认识。组织学生到老年公寓与老人交流是一种实践(在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领悟人生章节相关内容的理解),组织有关社会热点的辩论赛是一种实践(在是否该抵制日货的辩论赛中,使学生领悟到了如何去理性爱国),组织学生观看评述一部经典红色电影也是一种实践(解读电影《建党伟业》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等等。endprint

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曾说过:“结果将永远证明过程的正确性。”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无论改革设计和主观愿望多美好,检验其是否成功都要最终见之于教学实践,见之于学生对教学成效的客观反馈。

1.德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成效

对德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调整改革的唯一标准就是“要最终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至于哪些教学内容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判断依据有两个:一是青年教师尽管他们的社会角色是教师,但他们刚走出大学校园,他们对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并不陌生,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二是由于德育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德育教师更容易成为学生成长烦恼的倾诉对象。在与这些学生的谈心交流中,我们也获得了作为我们学院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特有需求的具体内容。

经过了上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的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上课不仅是为了获得这门课程的学分,也不是为了避免学校对逃课学生的处罚,更多的原因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找到了当前或即将困扰他们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堂课下来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部分学生的心情是非常恰当的。为此,有学生这样和笔者说:“老师,您的课是我们班逃课学生最少的,我有事情需要请假了,也想方设法不落下您的课。”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自己感觉受到了至上的嘉奖,理性想来,这也是德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功劳。

2.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

“抽象”“枯燥”是长久以来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印象,尽管通过德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我们已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但很难彻底摆脱德育课程内容抽象的困扰。

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验证了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解指向的德育内容仍是抽象枯燥的,但在接受的学生看来它们又似乎变得空前的具体生动。典型案例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将抽象德育内容具体化的过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大多涉及学生喜闻乐道的新闻事件和明星人物,出于兴趣的惯性和迁移,这些被案例包含的德育内容学生也在无形中接受和认同。

另外,案例教学中的视频教学又将上述案例教学的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视频教学在兼具普通案例教学的所有优点的同时也独具优势:在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视频教学不仅限于单一的声音,还包括色彩丰富的画面,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更是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信任度。

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参与其中的主题辩论赛,还是突破课堂限制走出校园的老年公寓老人访谈,他們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单向学习模式。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对于他们来说,德育课程的学习正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新知、增加成长体验的有效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将之转化为无意识行为和自觉实践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坚信只要时刻不忘德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并且时刻以此作为原则指导,我们的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改革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改革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改革之路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改革创新(二)
协商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