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村旅游资源及其价值分析

2017-09-13 20:40张德全��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价值

张德全��

摘要:对诺邓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并从历史、文化、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诺邓村旅游资源的价值,认为诺邓村旅游资源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应该通过开展古村落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古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诺邓村;旅游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19

1诺邓村概况

诺邓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地处云龙县城北部的山谷中,距云龙县城7公里,距大理市165公里,距昆明市560公里。诺邓村历史上盛产食盐,明清鼎盛时期全村有400多户人家,3000多人口。自1996年盐井被封至今,一直没有恢复盐业生产,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依赖于种植业与畜牧业。

盐业经济的兴衰,深刻地影响着诺邓村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诺邓村因盐而兴起,因盐而繁盛,最终也因盐而被遗忘。诺邓是白语(nuodeng)的音译,原意是有老虎的山坡。过去一般将诺邓村称为“诺邓井”或“诺井”,“井”就是指盐井。诺邓村落之形成,可以追溯到汉代。南诏时期,诺邓村的盐业生产和销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明初,诺邓村设了提举衙门,到了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每年给中央政府上缴的盐税就高达38000多两银子。那时的诺邓村,正是一番繁荣景象,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自元代、明朝以来,陆续有一些移民因仕宦或经商等原因迁到诺邓村,这些移民来自南京、山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他們来到诺邓村后,和当地的原住居民不断融合,他们保持了一些内地的传统习俗,同时也不断受到当地白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诺邓村现有的各大家族。也是因为这些移民的到来,诺邓村的白族又体现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点。

通过不断的融合和演变,到了明清时期,诺邓村的居民已全部成了白族,至今,诺邓村的居民绝大部分仍然是白族,他们保持着完整的白族风俗习惯、使用白族语言,有着自己的本主信仰。诺邓村的宗教信仰有着非常明显的“三教合一”的特征,除了白族传统的本主崇拜,他们还同时信奉道教和佛教,在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和宗教活动方面,道教的特色比较明显。诺邓村建有孔庙,另外,和一般的帝王衣冠的孔子像不同,诺邓村的文庙里塑的孔子像身着布衣,和蔼可亲,一派师长风范。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诺邓旧时尊孔习俗相当浓郁,每年祭孔活动规模都十分隆重。

2诺邓村旅游资源概况

盐业经济的繁荣,对诺邓村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明清两朝,这里文风蔚然、人才辈出。明代开办私塾、义学,清末有了学校。在清代云龙县考取“进士”的三名考生中,就有两名是诺邓村人,而秀才、贡生和举人,则更是不胜枚举。目前,仅从诺邓村几户人家保存的家谱中能查到的就有60余名贡生,500多名秀才。诺邓村历史上出了很多人才,如被誉为滇中一儒杰的黄桂。古代许多诺邓文人虽不善经营,但学问很好,常被永昌、腾越一带礼聘为私塾先生。

目前,诺邓村仍集中完整地保留着很多明清的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存,村中现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项,一百多座依山而建、风格典雅、形式多变的古代民居院落,其中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60多座、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40多座,还有玉皇阁、棂星门、文庙、武庙、龙王庙等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20多座,5000多米的街巷村道,以及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等盐业经济遗留的产物,还有200多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民间一直流行着洞经花灯音乐、民间传统习俗、节事庆典活动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0多件各式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散落民间。可以说,只要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的祠堂、寺庙、会馆、牌坊、古墓葬等等,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都能见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诺邓村曾经的辉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002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诺邓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9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诺邓村确定为首批开发建设型旅游小镇;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又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2007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诺邓村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

近几年来,诺邓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他们对诺邓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本评述是:诺邓村是云南最古老的历史名村、诺邓村是通往滇西各地盐马古道的轴心地、诺邓村是研究中国古代盐井文化的活教材、诺邓村有保留得最好最集中的明清建筑群、诺邓村有人文与生态景观俱佳的旅游资源。

如今,诺邓村还完整保留着100多院明清时期的民居院落,它们大多依山而建,顺应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与点缀其间的参天古树相互映衬。村中巷道纵横,因山就势,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清代云龙知州王符就曾写道:“峰回路转,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篁密植,烟火百家,皆傍山村舍,高低起伏,参差不齐。如台焉,如榭焉,一瞩而尽在眼前。”黄桂也在《诺邓村居》中写道:“双桥填小峡,水细末成河。迭岸分传径,重楼满集阿。地高花气少,年熟酒人多。近有笙琴意,春宵听雅歌。”诺邓村独特的布局,精湛的建筑技艺,精美的雕刻彩绘,是集堪舆学、建筑学、美学等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诺邓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3.1历史价值

建筑被称为是“凝固的乐章”、“石头的史书”。民居见证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的发展和变迁,作为一种过去的象征和记忆的符号,民居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状况的物质体现,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生产关系、社会体制等。

诺邓村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海拔最高处2100多米,最低处1900米,高差达200多米。几乎所有的民居都建在北山的山坡上,仅有东面龙王庙后是一块稍微平坦的台地。这样的自然条件是不适合农业生产,如果不是当时盐业经济的繁荣和带动,人们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安家落户。诺邓村历经时代的变迁,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化遗产,记录着诺邓村在文化、民俗、经济等方面的历史进程,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留的一个鲜活的样本。endprint

3.2文化价值

民居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与人文、民俗等有密切的关系,能充分反映出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习俗等,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典型的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

选址方面,诺邓河从村里流过,流程3公里多注入沘江,就在那里,江水拐了几个大湾,绕出一个“S”型大湾子,形成与道家“太极”图极其相似的天然地貌奇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个鱼形坝子,北边的是庄坪(地名),其后的小山形似狮头;南面的是连井坪(地名),其后的小山形似象鼻,这两座山后就是通往诺邓村的公路,古人又将此称为“狮象把门”。老祖宗从堪舆的角度有道:“诺邓东北枕众山之祖,西南也有太極锁水、狮象把门,中间乃地涌黄金,为一得天独厚的难得胜地。”

诺邓村大门朝向并不统一,有时是前家的后门就直接通往另一家,体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诺邓民居内所有的雕刻装饰和彩绘,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手法,表达出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家风。诺邓村民居的窗子样式多达470多种,有书条窗、棂花窗、万式窗等,有的一个院落的窗子样式就达到了10多种。不同的图案和纹饰,折射出主人的不同追求和寄望,如石榴象征着多子多孙、仙鹤和蟠桃象征着多寿。

3.3艺术价值

诺邓村大部分民居布局在陡坡上,为了适应地形,诺邓村的民居构思精巧,风格多样,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幅挂在山坡上的画卷。村中街巷道路都因山就势,全部用石板铺成,纵横交错。

白族民居建筑中照壁是十分讲究的,而诺邓村的照壁由于主房、厢房和厅房因山势、高低错落,所建的照壁就显得高大而又顺应各家自然特征,同时院内因正房、耳房和面房上下不在一个平面而形成多层瓦屋面,故出现了“四滴水”、“五滴水”、“六滴水”及“台梯式四合院”等院落形式。诺邓村民居建筑工艺精美,门、窗、木、梁、柱、檐都讲究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山墙、院墙上都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正房、厢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有特色,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两家来。在诺邓民居建筑中,“大门”式样最为丰富,门向也不尽相同,其风格气派豪华而不失文雅。此外,各家正房“堂屋”的风格,庄重、古朴、典雅。全村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以来大量珍贵的家具、古董等各种物件。村内一共还保留着三十多块题联匾牌。

4总结

总之,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诺邓村受到白族文化、儒学文化、宗教文化、盐文化的交织影响,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共同造就了诺邓村曾经的辉煌。诺邓村旅游资源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古村落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古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黄金鼎,李文笔.千年白族村——诺邓[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