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芬
一个关口,两种生活。
这边是社会主义的珠海,那边是资本主义的澳门;这边是社会主义,那边是资本主义;这边盛产劳力和梦想,那边充斥欲望和机会;这边工资低,物价相对便宜,那边赚钱快,却常常住不起。
于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穿越者,白天工作在澳门,晚上居住在珠海。每天,他们见到得最多的风景,是珠海的日出和澳门的日落,以及通勤路上熙熙攘攘的同类。
26岁的潘庆就是这样的穿越者。他来自福建,已在澳门一家通讯公司做了4年销售,学会了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每天早上8点半,他都会带着自己的澳门劳工证“蓝卡”和港澳通行證,准时出现在珠海拱北口岸的人潮里。他每次都走右侧的自助通道,那里人少,路程也近。
32岁的江西人陈杰也是。多年的过关经验让他能迅速分辨出哪些是游客哪些是跟自己一样的劳工:游客往往三五成群,衣着华丽,劳工大多健步如飞,目不斜视。
还有大学毕业近两年的苏展鸿。他已获得澳门身份,曾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工作,但由于澳门经济不景气,波及到各个行业,他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薪水却不见增长。8个月前,他换到了永利皇宫酒店工作,担任餐饮部主管。为了省钱,最近他和妻子林丽婷从珠海夏湾的出租屋中搬回到了父母在珠海的家中居住。
每次往返珠澳,苏展鸿最直接的感触是两地的环境差异。珠海街道宽敞,楼间距大,楼龄小,抬头望见一整片蓝天,有种新城市的气息,仿佛一个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澳门正好相反,街道狭小,楼间距小,楼龄大,给人以历史感,像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虽说珠海与澳门只有一关之隔,但澳门让人压抑,似乎空气都是灰色的。”
在浩浩荡荡的过关者队伍中,穿着一身澳门特色校服的宋慈格外显眼。她今年读高二,父母都是澳门人,在珠海开装修公司,把家安在珠海。跨境读书5年了,宋慈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不一定是最近的,但可以避免拥挤。一些内地游客因为购物,容易堵在关口通道上,她就从一家口岸商店内穿过。
澳门与珠海通关始于1997年,两地陆路相连,中心区相距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比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距离还要短。
珠海是连续多年高居榜首的中国最宜居城市,但按最新的城市等级划分,介于二线和三线之间。澳门则是名副其实的超一线城市,人均GDP一度排名世界第一,近年虽有下滑,却也基本保持在世界前五。
两城的通勤,让生活在三线城市、工作在一线城市成为可能,并造就了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据统计,2016年澳门有超过10万内地劳工从事建筑、酒店餐饮等工作。
不过,受阻于澳门特有的移民政策,这些人很难获得澳门户籍。外地人在香港工作满7年可以申请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但在澳门,外地人工作再久,也可能只是过客。
对他们而言,澳门就像游戏里的副本,是冒险之地,适合打怪、升级,还有一定几率爆出好装备,珠海则是地图上的安全区,让人放松,适合回血,补充体力和法力。
诱惑
15分钟穿过关卡,潘庆步入人烟密集的澳门,天气似乎都更加闷热。公司就在赌场附近,他蹭上赌场免费巴士,掠过楼宇间金碧辉煌的酒店,闻着蛋挞飘香,9点10分到公司上班。
作为电话卡销售员,他的客户主要是澳门人及内地劳工,多数短期逗留澳门的游客则会开通日套餐。他的收入靠底薪加提成,生意红火时月薪超过两万澳门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市场不断变化,他感觉到生意没以前好做了,但跟内地同行比起来,工资仍高出一大截。
平时工作节奏快,中午只有一小时午休时间,他习惯同大多数澳门人一样不午睡。潘庆所在的部门有30多人,三分之二是内地劳工,虽然他们和当地工人做一样的工作,薪水却低于对方。这种因为身份不同而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在澳门甚为普遍。他学会了默默接受。
“我的劳动合同一年签一次,老板随时可能不和我再签合同,我就直接滚蛋失业。”潘庆说。重新找一份澳门工作对内地劳工来说并不容易,内地劳工流动率相对小,反而澳门本地人因为工作选择面广,一旦工作不顺心,就经常炒老板鱿鱼。
澳门物价在不断水涨船高。前些年,潘庆一顿午饭大约花20多元,现在需三四十元。因为免税,澳门的进口商品物美价廉,他平时用的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等日用品都是从澳门买的。他身边有不少朋友利用来回珠澳关口的便利,在澳门买酒、奶粉、化妆品等,销给珠海收购点。
潘庆租住在珠海拱北口岸附近的夏湾,外来人口众多,等级在这里显得模糊,没人在意对方是开跑车的精英阶层,还是踩脚踏车的路边小贩。
晚上7点回到珠海,是他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聊天工具也从Facebook切换成微信。
在他眼中,珠海特别温馨的一点在于不排外。“在珠海主要讲普通话,不会因为你不说粤语就对你有看法,反而经常双方谈了半天普通话,才发现对方其实都懂粤语。”
澳门外劳大多数招的是基层员工,内地人在澳门想往上晋升比较艰难。
陈杰最初在珠海上班,因为公司有一定量的澳门业务,他被派到澳门。之后他通过熟人介绍,跳槽到一家澳门建筑公司。5年里他一直在做预算,升职空间并不大。
陈杰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管理严格,请假算旷工,生病需要病假条。公司从不拖欠工资,但收入非常不透明。“我工作过最神秘的公司,连会计都不知道别人领多少钱,每次都是老板亲自发工资。”陈杰说。
澳门社会保障体系与内地不同,没有“五险一金”的概念。雇主会给劳工购买保险费,但内地居住的劳工无法使用。陈杰自费在珠海买了社保,每月700多元。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沉重,因担心自己出现什么意外,最近也在考虑买意外险。
43岁的徐伟汉,来自广东江门,在澳门做了4年司机。澳门地小路窄,一个车位需要200万元以上。找车位是他每天的一大烦恼,经常不得已将车停在老远的地方。
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晚上回到公司提供的宿舍,3个房间里住着13个人。像他这种年纪在澳门做司机的并不多,尽管现实中有林林总总的不如意,高工资仍是他坚持下来的动力。
身份
澳门经济飞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对应澳门的窗口,珠海开始涌现第一批赴澳门掘金者。
1988年,15岁的珠海人陈明明经由父母安排,从珠海横琴坐船偷渡澳门,成为餐厅服务员。彼时,多数内地人月工资数十元,而她的月收入达到近1000元。
两年后,赶上澳葡政府最后一次特赦,她这个非法移民幸运地获得了合法居留证件。但当时的澳门社会并不太平,黑社会犯罪猖獗,本地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血淋淋的照片。
“在马路上看过拿刀伤人的事情。”陈明明说她每次出门都很小心,常担心家里被盗。如今,和丈夫离婚后,她又回到了珠海居住。
澳门治安趋于稳定,是在1999年回归祖国之后。2002年,澳门赌权开放,进入快速发展期。投资超2.4亿美元的澳门金沙娱乐场,仅运营7个月就回本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一边是博彩业井喷,一边是不断填海造地,骰子旋转的声响,和昼夜不息的推土机的轰鸣,成为这个城市的最强音。
“来珠海和澳门20多年,变化太大了。”在珠海粤海酒店顶楼旋转餐厅里,53岁的朱云忠感慨道。他是澳门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参与过这家酒店的二期建设。1992年邓小平视察珠海时,曾在这里深情瞭望澳门,并留下一句话:“一国两制是我的发明,看来是对的,一定要维护领土的完整,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来自江苏南通的朱云忠,如今已在珠海安家,说话仍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我是吃过苦头的。”他说。儿时家里穷,父母经常生病,他领着政府救济粮长大。初中毕业后,他一步步从建筑工做到项目经理。
2003年,内地陆续开放澳门自由行,无数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到澳门参赌。同年,朱云忠的事业版图从珠海扩展到澳门,参与建设了威尼斯人酒店、路环的熊猫馆等如今的地标建筑。
“以前从珠海到澳门的关闸只开了两道很小的验票窗口,我本来以为澳门的机会不多,赚点钱后就回老家,哪知道一不小心做了这么多年。”他很满意澳门建筑业环境。这里建筑工有较好的人身保障,出一起小事故,保险公司都会赔偿,澳门工地上的建筑材料也很少被偷。他的团队如今有200多人,预算、测量、木工等各部门专业化分工,普通建筑工月薪1.7万澳门元。
早年放弃了拥有澳门身份的机会,是朱云忠觉得自己最失策的一件事。澳门在还没填海之前,只有20多平方公里,比他家乡的镇还小,没能入得他的法眼。如今,澳门“身份”已成为香饽饽—除了就业保障,澳门综合福利堪比欧美,本地人可享受政府分红、全民免费医疗、低税率等待遇,一些特殊行业也只对持有本地身份证的人开放,例如公务员、赌场里面发牌的荷官等。
但要入籍澳门,如今非常难。2005年,澳门投资移民只需在澳门购买100万元的不动产,但两年后,政府就终止了投资房产移民申请。现在移民澳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重大商业移民,投资金额必须超过1000万澳门元以上,投资项目必须有利于澳门经济;二是技术移民,应满足澳门多元化发展需要。并且两个途径提供的配额都极少。
吴彤的澳门技术移民身份,让不少朋友羡慕,但很少人知道她背后付出的努力。
她出生在北京,曾在国家级电台工作近10年,其间边工作边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后来又成为电台驻澳门首席记者。在澳门工作时,她又攻读了澳门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硕士。“真正融入当地的最好方式是上学或者参加社团,我的粤语也因此突飞猛进。”她说,“这是我给自己的保障。”
2012年,她以播音科班出身、双硕士学历、获得国家级荣誉等多项筹码,成功申请到澳门技术移民,跳槽至澳门电视台工作。后来,她对心理学又产生了兴趣,2016年读了心理学博士,目前正在准备关于“澳门认同”的课题。
“澳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许多社会现象区别于内地,土生葡人与华侨的关系,回归后从本土认同到公民认同的转变,这些探究起来会很有意思。”她说。
转折
对绝大部分内地人而言,澳门重大商业移民和技术移民政策都不具有现实操作性,获得澳门身份的最佳途径是与澳门居民通婚。由于文化、经济、价值观等差异,这种婚姻常充满不确定因素。
上世纪80年代,苏展鸿的父母从福建泉州南下珠海,入澳门打拼。2000年,准备在澳门买房的妈妈带着8岁的苏展鸿,站在珠海拱北口岸,告诉他:“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澳门人。”
苏展鸿在珠海读小学四年级时,经过隔壁班瞥见一个小姑娘被同班的小霸王欺负,很是可怜。后来知道她叫林丽婷,因为英语老师提起她成绩优秀。林丽婷第一次见到苏展鸿是从窗外看到的,一副帅帅的模样。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林丽婷调换班级和苏展鸿变成同班同学,还是前后桌,两人经常一起打牌、下象棋。此后缘分持续蔓延,初中继续同班,中考同分,高中同校。顺其自然,他们成了青梅竹马的恋人。
苏展鸿在高三时获得了澳门身份。一次晚自习结束后,他和林丽婷说要去广州培训半年,参加港澳台联考。
联考不同于高考,需要考高數,但总体上比高考容易,也更有机会考上名牌大学。苏展鸿联考了不错的成绩,本想去北京读书,但考虑到女友,又把志愿全改成广东省内的。最终他考上了中山大学,比录取线高出100多分。中山大学有到珠海的直通车,可以在林丽婷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门口直接下车。
大一时,苏展鸿借钱买来求婚戒指,向林丽婷求婚。对于未来的生活,他有长远的考虑:“丽婷和我早点结婚,就能早点申请澳门身份,以后和我一起在澳门工作,不用做劳工这么辛苦,工资也能高一些。”
他们在大三领证结婚。苏展鸿认识林丽婷时才10岁,儿时爸妈长期在澳门工作,他和她在一起读书上学的时间比爸妈都多。
不曾想到,他们感情遇到最大的坎坷来自他的妈妈。“我和丽婷结婚是经过父母同意的,领证后,我妈妈又反悔说她没同意。”苏展鸿的妈妈希望儿子找一个澳门姑娘,“有房有车,说不定对方有钱还可以帮忙开公司,帮助事业发展”。他对此感到不屑:一个男人怎么能靠娶老婆发达?
苏展鸿试图制造多一些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多了解对方,但发现这个方法太幼稚,相处越多,妈妈越挑剔。
至今他们还没有正式摆喜酒,聘礼都是苏展鸿一个人在存。“我欠丽婷一个婚礼,我想等我30来岁发迹后,给她摆一个大婚礼。”他说。
2017年元旦,苏展鸿带林丽婷来到他工作的永利皇宫酒店。两人乘坐观光缆车从30米的高空横越占地3万平方米的表演湖,俯瞰水柱在色彩灯光下变化多端的喷泉表演,底下宏伟瑰丽的皇宫倩影若影若现。
永利皇宫给了他们在澳门最浪漫的时刻,同时也给了苏展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他工作虽然还算顺利,但1.5万澳元的月收入远低于最初设想。他本想在澳门打拼几年,回珠海创业,但短期不太可能。
澳门经济在经历了十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4年以来持续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支柱产业博彩业萎缩,影响波及千万人。
33岁的山东人李斌是其中的见证者。2011年,他在澳门和珠海经营文化产业,拍卖艺术品、做展览。在饭局上认识了现在的澳门妻子,妻子看中他的人品——踏实稳重,这在声色犬馬的澳门尤为珍贵。
妻子在澳门赌场开贵宾厅,属于澳门数一数二的德晋集团,2007年成立,如今已经覆盖澳门所有五星级酒店,以及海外众多赌场。
婚后李斌也开始涉足赌场生意,财富滚滚而来,夫妻两人在澳门和珠海购置了多套房产。
赌厅生意好的时候,他三天三夜没合眼。“我把自己的筹码借给客人下注,输赢和我有直接关系,说白了就是监工。”陪赌过程中,李斌全程为客人呐喊助威、陪吃陪玩。
他见了不少几十亿身家的客人倾家荡产。前年春节,他的妻子半小时内输了100万,之后再也没赌了。“做赌场最忌讳自己赌,如果还去玩,绝对死路一条。”他说。
陈明明也间接经历了澳门博彩业的兴衰。通过自学会计,她于2007年起在赌场做贵宾厅账房,生意兴隆时,每月能挣三四万,一度被外派到菲律宾赌场工作了一段时间。
她经手的都是大钱。有一次,赌客赢了9000万,要求提取现金,她数钱数到手抽筋,看保安带走一箱又一箱钱。她也见过输了3500万仍然心平气和的人物。更多的时候,她要忍受赌客输钱后的破口大骂。
近年,在内地反腐打贪的影响下,赴澳门赌场豪客大减,贵宾厅倒闭成风,数量减少一半,只剩下100多家左右。
李斌是以文化产业起家的,卖艺术品的钱来得慢,但是稳妥,这部分事业他一直没有放弃。他在珠海设有艺术工作室,墙壁上挂了一幅他手写的行草:“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
陈明明则随着贵宾厅倒闭,成了失业者。澳门政府通常会优先帮本地人找工作,但她觉得自己有这么多年经验,凭个人能力应该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她并不喜欢炫目的赌场,待久了头晕。当初和丈夫离婚就是因为他痴迷博彩、夜生活泛滥。像陈明明一样失业的,还有一批走出赌场后的澳门本地年轻人,因为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种,未来打上了问号。
失落
澳门经济下滑的同时,内地劳工的淘金梦也在一步步瓦解。
翻出近两年澳门中介公司招聘可以看到,2015年澳门内地劳工开价普遍在月薪8000澳门元以上,而2017年开春招聘中,澳门餐厅务工的内地服务员月薪约六七千澳门元。澳门务工的优势越发不明显。
21岁的林荣是新一代澳门劳工,2016年11月,刚成为澳门西餐厅甜品师。餐厅在关闸附近的筷子基一带,是同条街上装修比较精致的店,共两层,能容纳40多人就餐,主要做街坊生意。
厨房约15平方米大,进门左侧是西厨区,右侧一小块空间属于林荣负责的甜品区。林荣必须站着做甜品,9小时工作时间,只有吃饭的半个小时可以稍微休息。
到澳门工作之前,他在广东中山的西餐厅工作过3年。听说一位朋友在澳门发展得不错,林荣就委托同一家中介公司找工作,对方来珠海面试了3次,每次面试都有十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他最后一次才成功。
“我把以前做过的特色甜品都彩色打印出来,老板可能就对我比较有印象。刚走没多久,中介公司就发信息说应聘成功了。”林荣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用右手抓头,露出年轻人的羞涩。
入职前他交了一大笔钱。中介费是第一个月工资的1.2倍,一年劳务费3600元,办证费900元。拿到劳工证时,他下决心在澳门努力工作,没想到迎接他的是从未有的辛酸。
林荣的老板是香港人,50多岁,脾气暴躁,店里16名员工都怕他。餐厅一二楼都安装有对讲机,老板一来店里时,一楼的服务员就摁下对讲机,响3秒后挂断,二楼厨房里的人就知道老板来了。
尽管如此,林荣每个星期都会挨老板的骂。
有一次,他上完卫生间后,没有及时反映卫生间缺纸,老板当着同事和客人的面骂他自私、没有责任感,把祖上三代都“问候”了,足足5分钟,唾沫星子都喷到他脸上。那是他从小到大被骂最惨的一次。
“我当时差一点直接骂回去,脱衣服走人。”考虑到还没工作多久,中介费已经交了这么多,他还是忍了下来。
为了多挣钱,2017年春节他没有回家。除夕那天,餐厅生意特别好,订单一个接一个,他只站着匆匆吃了一块红烧肉、两只虾、几口饭。晚上忙到11点半下班,一个人走在路上,整个澳门都空荡荡的。跨年时他正在口岸里过关,周围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只是远远听到珠澳两边炮声齐鸣。想起这个时候老家一定也在放烟花鞭炮,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意识到肚子饿了,他边走边找餐馆。看到一家福建蒸饺还开着门,15元的饭要多收3元服务费,他觉得不划算,走开了。回到珠海住处已经凌晨一点,他煮了一碗鸡蛋面。第二天早上9点半继续上班,过了孤单又辛苦的一个年。
他最近才知道店里经营困难,入不敷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工资没变,但是奖金福利少了很多。”一个待了3年的老员工说,往年年终奖有1000澳门元,2017年只有100。
林荣每个月有4天假,下班就宅在家里,很少出门玩。他从没在澳门赌场赌过,也不清楚游戏规则。
回想两年前的夏天,他独自一人到澳门旅游,到澳门关闸后,手機地图显示巴士站就在脚下,但他愣是兜了半个小时圈也还是没找到。周围人行色匆匆,他没敢问路。直到发现很多人朝一个路口往下走,他才晓得巴士站原来在地下。虽然地下巴士站汽车尾气重,闷热难耐,那时的他还是一脸天真浪漫,觉得一切是那么新鲜,在澳门有无限可能。
如今,对于澳门和餐饮业,他似乎都有些厌烦了。
新一代
相对澳门来说,珠海算得上是一座低调内敛的城市。这里有繁华的横琴十字门商务区,有欧洲风情街道富华里,随处可见绿地、公园,宁静休闲,已经连续4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中国最宜居城市”。
自2014年,珠海、澳门开启24小时通关,两地经济、生活的融合越来越多。不少澳门人,因为本地房价高、住房拥挤等原因,选择到珠海买房,等孩子长大后送往澳门读书。据统计,每日通关的跨境学童平均超过1000人次。
宋慈是在珠海读完小学后转入到澳门读书的。“当时12岁,开始每天一个人过关读书。澳门也熟悉,知道路怎么走。”像她一样,澳门跨境学童通常会选择初中时回澳门读书,适应澳门教育,为将来升学打基础。
她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书包里必备身份证和回乡证,口岸设有学生通道方便直接进大厅,少走5分钟路。从家到学校大约45分钟,8点左右到学校。她的同学,有的住在路环、氹仔,上学时间和她差不多。
上高中她迟到过一次。“迟到会记档案,影响品德分,录取大学会看你的档案。”宋慈自我安慰说,有的住学校边上的同学反而更容易迟到。
宋慈喜欢澳门的教育,不仅义务教育15年,高中免学费,而且小班授课,学业比较轻松。“小学在珠海读书,功课很多,晚上一般要读到10点,澳门读初中那会儿,功课比小学还少。”她现在高二,下午4点放学,作业一两个小时可以搞定,学习压力不大。
澳门升大学率在80%左右,竞争并不激烈。在宋慈身上没有明年要参加升学联考的紧迫感。
虽然澳门高校在内地知名度不如香港高校,但国际化程度很高,大多数课程都提供全球交流项目,对内地学生有很高的吸引力。在内地招生的澳门高校中,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为公立学校,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择优录取。
澳门大学大四学生梁舜欣,高中毕业于珠海一中。她所在的高中文科重点班里,学生除了填报内地大学,还可以申请港澳台或国外高校,因为不占高考名额。如果同时录取,就多了一个选择。
“我有考上山东大学,但我爸舍不得我去很远的地方,他说山东人爱吃饼卷大葱,你不会适应的。”她一想到北方高校的澡堂,也觉得没办法接受,最后还是选择了家门口的澳门大学。“我有五六个中学同学都在澳大读书。”
在澳门读大学,平均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约5万元。很少有考生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费。
不同于国内大学,澳门大学不用军训,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选课。澳大参考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引入住宿式书院制度。梁舜欣在书院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生活,策划和参与活动。
梁舜欣读的是葡萄牙语专业,出国交流机会格外多,“只要申请就可以出国”。大学期间她曾到葡萄牙交流1个月,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留学1年,其间考了雅思,7.5分。
在她眼中,圣保罗是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她在那里尝试剪了男士寸头。最让她开心的是在圣保罗大学有很多课程可以选修。
在视觉人类学课堂上,她了解到除语言外,社科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她提交过一篇10页的论文,主题是在街上抽烟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细致的观察,图文并茂地分析街头抽烟人的状态和联系。“那节课后,觉得自己看照片角度改变了,以前看构图好不好,现在会留意背后的讯息。”
这段巴西交换生的经历,影响了梁舜欣的人生,她计划考社科类研究生,或者先工作再读研。私下里,她还有个小小的心愿,毕业前,到澳门观光塔蹦一次极。
梁舜欣所在的澳门大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也是理解“一国两制”的活教材。
这里与澳门一河相连,地理上属于珠海,管理却实行澳门地区的制度。
2013年底,澳门大学从氹仔旧校区搬至横琴新校区。为了防止偷渡客从学校进入澳门,学校设有围墙和铁丝网。梁舜欣的宿舍就紧挨着围墙,晚上经常会听见珠海大妈在马路边跳广场舞的音乐。
珠海与澳门正在朝“同城化”发展趋势迈进。澳门人多地少,发展面临诸多限制,珠海横琴人少地大,土地面积是澳门的3倍之多,可以为澳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粤澳产业园区、轻轨在横琴口岸无缝对接等项目,都将使两城联系越加紧密。
李斌常开一辆丰田埃尔法保姆车,因为珠澳两地业务多,他租了一个粤澳两地车牌,每年需6万多港元。有一次晚上12点,李斌从珠海富华里开车回澳门家,一路绿灯,3分钟到关口,6分钟就进家门。
目前珠海共有近两万辆粤澳两地车牌,每日有大量两地牌车经珠澳口岸进出,在粤澳经贸合作和民间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底有望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也将为跨境车辆通行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2004年至2013年,澳门居民在珠海新购买一套100万元以上的商品房,可办理粤澳两地车牌。这一政策,吸引一批澳门人来珠海买楼置业,但与此同时,两地车牌增加给澳门本地带来交通堵塞等不良影响,随后该政策被叫停。
2016年,澳门回归17周年纪念日这天,澳门单牌车首次进入横琴。虽然首阶段申请条件较为严苛,如需要在横琴注册设立至少一家独立法人公司,但有消息称,不久后条件将逐步放开,届时将有更多澳门单牌车进入珠海。
随着珠海和澳门工作生活差距逐渐减小,陈杰觉得自己过不了几年就会回到珠海工作,“澳门工资没变,国内工资不断上涨,以我现在的资历,能在珠海找到税前年薪20万元以上的工作”。
林荣已经决定不在澳门久留。有了澳门这段工作经历,再回中山工作,月薪应该能有5000元。虽然工资不比澳门高,但在内地工作晋升空间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
澳门人死后会送往珠海山头火化。林荣几次进出关口时,看到有人披麻戴孝,哭着推灵柩车前行。“感觉自己也像是在珠澳两地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