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东升
剖析高中化学新课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文/马东升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下,教学重视的是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高中化学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在这样的化学课堂上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也提高了化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是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而分数不再是新课程背景下所重视的。一名高中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和时代脱轨了,只有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1.1 化学教师知识体系不完善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化学教师仅仅掌握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化学教师只掌握一些化学知识,所以在给学生讲课时是很难进行知识的延伸的,所以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比较少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只能学习枯燥的化学知识,所以慢慢地对化学知识产生厌恶情绪,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
1.2 教学方式落后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灌输式,并且很少给学生开展实验课程。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但是没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那么学生怎能提高化学成绩呢?
2.1 优化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的高中化学内容在深入学习基础化学的基础上,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实现从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从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从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者、成为专家,因此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知识结构成为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高中化学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储备,知道缺什么,缺在哪里,缺多少?高中化学教师除应具备本体性知识外,也要注重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积累。笔者认为要多读书籍,化学教师可以合理订立“文化营养套餐”,用相对长的阶段读一系列书,拓宽、夯实自身的化学专业基础,同时注重化学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在条件性知识方面,教育基础课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概论等;教育方法学课程如教学原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多媒体教学设计、课程发展与设计、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实习课程如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材教法、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等;学科发展史课程如教育史、化学史、科学史、课程改革等等。高中化学教师并非必须全部掌握这些知识,但至少在各领域的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2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机器,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最大弊端正是知识,即学生学的仅是符号化的知识,知识与能力分离;学生获得的只是分数,而分数与能力、方法、情感“绝缘”。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衡量和评价当下及今后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要根本上落实和体现化学课程改革新理念,改变传统化学教学模式,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必须依赖化学教师的“教学自觉”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上课时间做些改变,例如开展课堂观察等形式,记录下化学教师发言时间。让知识点由教师讲授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其余时间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化学教师指导下开展阅读,思考,探讨,合作交流等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3 增加化学实验课程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任务,化学教师应该增加化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指导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Na金属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在给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内容是,取一小块金属纳,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纳的真面目。观察钠的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学生在做实验后可以观察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
促使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必定把教师推向引导者的地位,把学生推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渐渐形成习惯,最终将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