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健康服务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健康服务业起步晚,基础差,边界模糊,推动健康服务业跨越发展需要理顺各类关系,构建全面的支持体系。
分析显示,2014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在1.65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到3%,而美国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17%,其他发达国家在10%左右。显然,我国健康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
健康服务业涉及众多领域,如与制药行业、医疗用品器械、健身用品制造行业,共同构成健康服务产业链末端,但这些领域还不能全面融入健康服务业体系,也不能和其他领域有机协调并相互支持。其他诸如旅游休闲、医疗健康、养生养老等也尚未形成功能配套、有效衔接、资源集约共享的产业链条。
我国健康服务业企业主体功能不强。目前,除了大型医药企业和医院外,专业从事健康服务的大型企业还很少。而医药企业从事健康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医院主要从事医疗和康复方面的服务,保健服务、健康促进服务等开展不足,相关功能开发不全面。尽管国家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开展健康服务,但是由于医疗机构在现有医疗卫生领域占有极大垄断优势,医院没有精力也不愿意投入更广泛的健康服务领域,而医药企业除了研发和生产药品、保健产品外,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用于健康服务及相关领域。其他健康服务领域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较弱。健康服务业因缺乏大型企业带动,而出现整体发展动力不足。
同时,健康产业还面临资金流入少,市场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健康服务业缺乏大型企业支持,产业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健康服务业的融投资体系还不健全,使得整个产业资金流入量少,影响到产业做大做强。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产业市场还不规范,产品良莠不齐,产品及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市场监管体系还未全面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底,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也十分孱弱,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健康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发展速度慢。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产业化层次还较低,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一方面,健康服务领域偏重低附加值制造,缺少基因药物、生物工程等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健康医药产品,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不足。另一方面,整个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在健康服务业中应用较少,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未能有效建立,健康服务业的特色优势的体现和利用,对外拓展市场等均受到制约,导致整个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为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通过加快促进医疗、养老、养生服务的融合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努力实现医疗、养老、养生服务的功能互补、资源整合与特色定位。一方面加快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大力建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在大城市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做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鼓励部分医疗机构转型建设老年养护机构或临终关怀医院,加快促进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的融合。通过进一步科学配置和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养护院与养老机构资源以及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支持民营医疗机构承担健康养老服务,基本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努力满足社会对涉及养老的医疗、护理和服务等基础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医疗服务与养生保健融合,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由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向融治疗、预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转变。大力开发保健产品和健康产品,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医疗旅游产业,吸引国外游客到国内来旅游和保健。
处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加快推动医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积极开发数字化医疗设备、移动医疗、远程治疗和康复等智能化医疗产品,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可及性,并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业,着力构建健全的健康信息大数据库以及健康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发网上健康教育、电子健康档案、在线疾病咨询与风险评估等健康信息服务项目,力争“十三五”期间着力建成我国健康管理、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一体化信息共享的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要促进医健共振,促进医疗业与健身、健体业的同步发展,立足现有医疗资源,大力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发展健体康体服务和培训业,开发个性化、多样性的健康保险服务,促进健身、健体产业的市场化配置和多样化供给。大力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重在加强中医药特色文化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拓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广泛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努力降低全社会医疗成本。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资源,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培育和规范相关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规范引导母婴照料服务和儿童早期教育、儿童眼保健工作。大力发展健体、康体培训业、制造业,培养更多保健刮痧师、中医灸疗师、罐疗师、砭疗师、推拿师、药膳师、家庭护理师等以拉动就业。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努力满足社会个性化、多样性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需求。
强化政策引领与法律保障,通过做好相关引领健康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设计,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相关法治监督,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引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