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蔚��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CIS系统在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品牌形象的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要求。因此,CIS系统在对企业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当做出创新,适应信息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企业只有采取品牌化设计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改善传统的视觉设计模式,凸显自身的品牌优势,塑造优质的品牌形象,力争创新,找到具有长久活力的品牌形象,设计理念不能受到过去固定设计模式的影响,有机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时代的特征,提出全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模式对商业品牌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CIS系统;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104
1 CIS系统在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实践中的现状
1.1 简述CIS系统
CIS系统又被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早在8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兴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衍生出了企业识别系统,并被很多学者认可,称其为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识别系统在实施视觉传达设计企业品牌形象的主要特色就是将企业的品牌形象设计当成一个整体,通过恰当生动的视觉符号,经过规范性、合理性、系统化的形象建设,面向公众宣传企业的运营特色和产品信息,同时建设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生动形象。
1.2 CIS系统在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实践中的现状
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环境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公众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正在逐步改变着全球公民的消费观念,从而突出新时代的特点,即自由和交互。视觉传达设计的字符不再局限于二维,而是朝着多维进行不断的改变和渗透。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专业人员已经开始注重设计理念与社会上的各种媒介进行综合应用,有机结合视觉效应和设计方法,同时做到经常与其他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突破传统固定二维视觉理念,向多维方向发展,不断延伸虚拟空间媒介。
我国对企业品牌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目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理论大致分为两种:第一,这类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核心是建立在商业营销学和广告设计的基础上,主要是照搬西方一些优秀的现有设计理论,通过将西方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理念应用于中国市场,采取便捷的手段对国内市场的企业品牌进行视觉形象研究。第二,这类视觉传达设计的出发点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品牌形象,从品牌的建设种类开始切入,分别从企业商标、宣传广告、产品包装等三个方面进行形象设计研究,在依据相关艺术形象设计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对经济市场中的企业商标进行简单性的解读,因此,相对比较不规范,同时在对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行视觉传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系统化的因素。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我国一些知名度高的企业形象的视觉传动设计比较完整,并能够在以往的单一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创新,引导出多形态品牌形象标识,其中多形态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象设计,它是一种形态的创新,实现了视觉传动设计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譬如,知名企业百度公司的商标,它以一种不变的形态为基础模型,按照一年内各自不同的节假风俗,设计相应的商标形态。
但是,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形象设计意识比较缺乏,特别是那些以企业标志为重点的行业,视觉传动设计力度更应当加强,唯有这样企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取更长久的收益。因此,本着视觉形象设计的核心思想进行深度开展,一个崭新的公司品牌形象将立即面向公众。
2 CIS系统在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实践中的创新
2.1 创新意义
如今,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CIS系统对企业形象的视觉传导设计,重视企业的多方位发展。CIS系统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要就分析,可以发现CIS系统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更多的是采取固定的设计模块,导致CIS系统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新興媒介的加入,处于信息时代的全球公民正在逐渐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了公民对以外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以及精神要求。然而,传统的CIS系统中的陈旧设计模式很难满足现如今公民的视觉消费理念,它体现的是一种死板的视觉效果,缺乏生动性,因此,很多公民将不会对其买账。考虑到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主要力量还是来源于客户,因此,在处于激烈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环境中,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就应当优先考虑客户的需求,同时改善企业自身的整体运营水平,设计一套生动个性的品牌形象,从而使得自身品牌形象能够在众多品牌中崭露头角,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博取更多的客户。
挣脱传统的CIS系统设计模式的束缚,将企业品牌形象的视觉传导设计中的优质特点提取出来,嵌入信息时代下的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公司品牌形象推广的主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最大程度上推广公司品牌形象,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CIS系统在对企业品牌进行视觉传导设计时必须找到创新点,做出适当的变动去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变迁。此外,公司若想提高自身综合的市场竞争力,就应当走出一条拥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化改革道路,这也就是需要公司认真建设自身品牌的形象,做到放大公司品牌优势,抛弃原有的CIS系统固定设计模式,寻求既有活力又有创新的品牌形象,品牌设计理念不应当受到过去固定模式的影响,对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结合,提出全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模式对商业品牌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
2.2 创新之处
第一,挣脱传统的CIS系统设计模式的束缚。过去的公司品牌形象的设计形式过于单一,更多的都只是局限于二维平面设计,通常只在文字和图案等二维角度进行信息传导,尽管很多企业尝试探索各种图案的排练组合方式或者文字的搭配,但这也只是在各公司之间进行反复的复制粘贴,并没有改变其形式单一的本质。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质量需求提高,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企业品牌形象的设计应当做出创新,不能局限二维形式,要努力朝着三维方向进行改善。endprint
第二,构造多元化的CIS系统设计模式。传统公式品牌形象的设计模式仅仅在文字和图案的角度进行一些组合,体现其单一的视觉效果。而动态标志的提出能够在视觉以及听觉上与公民产生共鸣,开创出一种互动式的信息传递渠道。在过去,设计师总是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和制作材料的条件限制,导致无法设计出良好的作品。现如今,随着制作材料的大范围普及,设计师应当顺应企业品牌的发展热潮建设出创新的品牌形象作品,让公民能够多方位的了解企业产品,同时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自由选择购买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出动态DM单和网站设计手段。
第三,进行跨学科研究。由于品牌形象设计流程中的产品包装模块以及动态标志设计都需要利用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制作,所以设计师需要广泛的学习和了解包装设计和后期制作学科领域。通过大量的引用多种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能够有效的改善视觉传达设计品牌形象过渡专业化的不良现象。当然,作为一名信息时代下的品牌形象设计师,应当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学习对品牌形象设计有益的其他学科专业知识。
3 CIS系统在视觉传达设计商业实践中的应用
3.1 企业简介及品牌定位
“林夕”是一家生产中高档化妆品的企业,主要生产高质美容产品,纯天然植物草本添加剂是企業的显著特色,化妆产品体现了中国美容界的核心研发理念。利用纯天然植物的精华与21世纪生物科技的实验技术进行无害糅合,这类化妆品主要适用于皮肤过敏人群。企业文化始终秉着取于自然、回报自然的运营理念。“林夕”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分为多形态标志,动态DM宣传单以及网站设计,不采用以往的固定设计模式,结合社会市场对企业的实际要求,设计一套创新的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模式。
3.2 多形态标志
“林夕”多形态标志的设计是以一个标准样本为原型,然后进行简单的图案变形,按照不同的图案组合情况就能形成多种多样的标志图案。多形态的标志能够从多方位的角度完整的表达企业的产品形象,活泼或者理性等生动形象。通常多面性一词指的是人充满活力,而多形态标志就能凸显多面性,这就相当于给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个充满活力的宣传载体,拥有着丰富的性格特点,以多维度的方式完整叙述企业的各大特色。当然,追溯其标志的本源,它所体现的便是那个标志样本的图案,也就是最能代表“林夕”的企业品牌形象。
3.3 品牌UI界面设计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球普及,人们几乎每天都不能离开智能手机。因此,移动网络也成了一种媒介,而为了将企业的品牌形象做到全方面的宣传,本文提出了品牌UI界面设计。它是一种灵活可控的交流互动形式,能够有助于浏览界面的人们进一步了解公司文化以及特色产品的主要信息,充分宣传了企业的产品特色和公司形象。在UI界面设计中,采用标志的标准色对整个UI界面进行布置,界面主要分为六个选项,比如首页、公司简介、产品信息、产品购买等。根据不同选项和不同的功能来设计界面的图标,同时设计一个工整简洁的登录页面,最后做出良好的效果图,能够让浏览者在阅读界面信息的过程中获取愉悦的心情。
3.4 网站设计
随着新兴互联网媒介的普及,使得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反的是,传统纸质报刊和广播媒介正在逐渐衰落,互联网迅速的取代它们的位置,其优势在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和自由性,而这些特性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此外,如果互联网与传统媒介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一种新型媒介,这将帮助互联网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因此,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平台更应当选择互联网互动平台。
在网站设计的规划中,网站主体色彩选用标志色,通过对网站界面进行分块设计以达到多种栏目的整洁布置,利用相关的制作软件进行网站的边幅设计,然后将其切分,再将这些材料进行规范整合,利用DW软件完成网站的有效链接,最终达到本文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苗国盛.企业识别系统的MIS,BIS,VIS设计[J].北方经贸,2004,(11):6971.
[2]朱孔山,范凯.企业识别系统中的环境、资源观及其形象设计[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5139.
[3]赵迎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塑造公共图书馆网站形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03):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