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学理论在技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2017-09-12 07:27黎周浩
未来英才 2017年13期
关键词:技校经济学德育工作

黎周浩

摘要:也许很多人都会带着一个疑问,在技工学校里的一名经济学专业教师,除了可以讲授经济学相关专业课程之外,还可以有什么作为?有些人认为,经济学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距离太遥远;姑且不论高等数学、数学建模、金融工程等极为深奥的课程,即使是比较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毫无用武之地。本文作者提出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用于技校学生德育工作之中,用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数据去说服学生,用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观点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个人今后的发展道路,使技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更为顺利,最终达到运用经济学理论促进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学;技校;德育工作

从技工学校的学生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较为欠缺,学生掌握的学科理论基础参差不齐,缺乏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结合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的方向——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生命线,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重实践、重技能而轻理论的观念。不难想象,在技校中纯粹的开展经济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是极为困难的。作者提出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去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用数据和相关研究观点去引导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经济学理论观点的掌握;更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以经济学理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为什么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去说服技校的学生,而不是运用其他学科理论?那是因为经济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门社会科学。技校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跳跃性思维较强,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年龄段的学生,叛逆性较强;运用常规的说教方式去教育学生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而只有运用科学的研究数据和理论观点去说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理有据的,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不抗拒这种教育,从而发挥正确引导学生观念的作用。经济学理论的范围很广,到底怎样的经济学理论能够引导学生的观念?以下,我仅以经济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国富论》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促进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多位授课教师不约而同地重复着一句话:“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基础,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而这本书的核心理论,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的一种理解,更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有效途径。纵观全书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讲劳动与生产,第二部分讲讲资本的事情,第三部分讲讲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流派的观点,第四部分讲讲各国所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及其原因,最后讲君主及国家的收入。

纵观全书的框架结构,《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可以阐述为以下七个方面:(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该理论认为,每人行为的动机都是在于利己,最终获得自身利益。利己之心是推动所有经济行为的动力。同时,该理论认为利己之心不应该被反对或摒弃;自私最终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福利。(2)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分工。劳动分工的划分越来越精细,专业化的作业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工厂制度所呈现的主要结果。正因为有了分工合作,以往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可以完成更加多的工作量。(3)劳动的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是衡量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4)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5)“自由放任”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只有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得到充分的繁荣与发展,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同时,他主张国与国之间就应该像人与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倡导自由贸易。(6)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能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另一个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也就是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备设施。(7)教育的重要。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无法获得直接好处,但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坏处更多。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氛围,因此民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就越是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

以下将针对其中几个观点进行阐述,谈谈经济学理论对德育工作的引导作用。

首先,作者亚当斯密在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问题当中认为:人们在进行分工之前,在各行各业中表现出来的天赋差异很小,而分工才是真正导致人们在社会分工才能不同的因素。在此之前,我原本以为,人们的天赋可能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譬如说我不喜欢学数学,不喜欢这个那个的,我分析个人经历及对周围人们行为的思考后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借口罢了。人们是不存在譬如“我学不好数学”的说法的。只不过是你在从事某项工作初期,是否有所成,是否得到褒奖,是否树立了足够的自信。当你得到认可后,一般情况下你会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更加多地练习,练习越多,越是精于之,渐渐地,便成为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或是能手。反之则越发认为它枯燥无味,无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渐渐便远离这一行了;而这种理论观点对促进技校学生克服困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在这里要注意到亚当斯密谈到的这种生产力分工中,分工得以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人们感到他从事这一行业将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简单的讲,即他从业于此行业,一定有劳动剩余部分同大家交换。在这个问题当中使我不禁联想到技校学生择业的现实问题。据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折射出的择业观,我们也许能得到一种正确的引导。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其中,职业的多种多样更是充分地佐证了这一点。职业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分工的精细程度。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正是其对社会生产力分工的积极参与。与分工之初人们选择的目的一样,现在,人们择业也是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满足生存的资料。类似的,现今人们择业也得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选择。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这样说不免泛泛而谈,从而陷入泛泛论。我们不妨假想,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选择他擅长的领域:物理,那今天物理学的发展会是怎样一个局面,而“爱因斯坦”对于世人又是怎样一个名词。这一切让人不可想象,或许物理学较现今而言倒退百余年,又或许没有根本性的差距,或者比现今更加进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选择他所擅长的物理领域,那么在现今物理学中,就不存在爱因斯坦的成就和他对世界的贡献,这些种种无论对于爱因斯坦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伟大成就的获得,得益于其发展了自身擅长领域。或许还有一个人更具有说服力,那便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李白在年少时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从而入朝为官。幸而李白最终未能了愿。正是这样,他得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造就了一代诗仙。这对于李白,对于社会都是一种更好的结果。试想,如果李白顺利考取功名,并且顺利入得仕途,据李白的性格或许会被埋没在滚滚仕途之中,蹉跎岁月;世上也就没有“诗仙李白”一说,他所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无从谈起。李白在文学上对于社会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幸而李白发扬了他所擅长的一面。因此,择业对于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根据分工论来择业尤为重要,以此观点引导技校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做好定位,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增强学生的个人自信极有好处。

其次,从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的问题中,延伸到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按同一个工种来说,选择在不同的地点工作,结果也相差甚远;大城市比在偏远地方,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工资,理论上是假如在偏远地区工作所获得的价值可以过上普通生活的话,同样的劳动在大城市应该可以得到富足的生活。因为大城市的同类型同档次商品价格不会比其他地方更貴,这是商品的流动性所决定的特点。当然,这里还需要加上商铺的租金因素,这个因素在两地必然是有差别的。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一个攀比心理,在大城市往往会去消费一些相对于自己收入高的奢侈品。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由于用于发展的资金在不断的增加,雇主之间的竞争往往会使得工资上涨。我国现在的民工工资就是如此。不管怎么样,整体来讲平均工资还是上涨的。而一个富裕的国家,如果用于发展的资金不再增加,那么由于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那么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现有的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会使得劳动力的价格发生下降。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去结合讲解,从科学的角度去说明劳动报酬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当人口不足时,劳动力不足,劳动报酬会增加,然后会有更多的劳动力,然后就是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劳动报酬下降。社会就在这样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循环。总的来说,劳动工资是受到劳动需求以及社会商品价格这两个方面所影响。而怎样去选择适当的行业与合适的职业,对技校学生的择业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教育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能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增强个人自信,最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 著 郭大力等 译.国富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

[2] 刘华,等.经济学案例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

[3] 樊秀南,等.管理心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

[4] 唐晓阳.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4.

[5] 朱印岗,等.企业管理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校经济学德育工作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经济学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经济学的优雅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