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红
摘 要: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形式,极少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总体来说施工效率高,有效节省劳动力,与一般的建筑形式作对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特别明显,其具有灵活的划分空间,使房间能够自由分割,有利于完善与优化整体建筑设计,并结合现实的施工环境,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结构质量。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大量运用于居住建筑的建设中,针对这一特点文章简要分析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施工现状,并阐述了其设计要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创新思路,希望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D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6-0096-02
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应用特点即为预制化与装配性,保证了可以接近并实现联合国对于工业化的六条标准定义:生产的连续性、产品的标準化、生产环节的集成化、管理的规范性、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与科研技术生产一体化。这也为我国建筑行业内部广泛认同的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一体化装修与信息化设计的新型工业化建构模式,创造了可行的途径与手段。其中,核心是围绕怎样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机械化、集成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施工方法,同样也应探索怎样确保建筑构件在生产环节中的连续性问题。
1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诞生和发展,逐渐转变与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建造方式和构造模式。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实施环节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施工的管理技术水准、工地的运输条件以及生产周期和施工的工艺等。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项自成体系的繁复工程,在现实施工环节中需要有关的建筑工程部门予以全力配合及通力协作,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大量运用于居住建筑的建设。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任务相较于传统的现浇结构建筑设计,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流程更加精细化
全面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拥有精细的施工流程,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也更为细致入微。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流程,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增添了两项设计任务,即预制构件加工图与前期技术策划设计。
1.2 模式化的设计方式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统一了部品、建筑和构件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对建筑模块的控制,实现模块化组合的模式化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了标准化的建筑设计。
1.3 一体化的配合协作
预制装配式建筑若要优化设计成果,必须与各构配件厂家充分配合,才能有效达到装修部品和施工组织任务、设备管线、预制构件与主体构件协作的一体化。
1.4 成本更加精确化
装配构件的生产加工,直接参照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成果,在相同的装配率前提下,不同预制装配构件施工方案的投入成本差距很大。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使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完成精确的成本控制。
2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流程要素构成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初步设计流程中,需要强调协同合作,在设计中必须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技术要点予以全面综合考虑。如优化预制构件的品种类型,需要充分参照设备专业管线的预埋和预留情况。应当专项评估项目的经济状况,并深入分析影响成本投入的各种因素,合理科学地制定技术策略。
2.1 技术策划环节
在建筑设计流程的技术策划阶段,设计需要充分考察与了解建筑项目的规模和定位、成本投入数量、部品生产目标和外部施工条件,进而保障技术路线制定的合理化程度和预制构件的标准性。同时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应当由设计各专业和施工方共同来探讨决定,并基于该技术方案来完成后续的设计任务。
2.2 方案设计环节
平面和立面设计方案应当参照前期的技术策划阶段来进行。立面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构件的生产加工方案可能性,其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设计需求应当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平面的设计方案则应首先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然后根据少规格多组合的构件设计原则,尽量完善标准化与系统化的住宅套型设计。
2.3 施工图设计环节
这一阶段应当根据前一环节制定的技术策略为前提,由生产企业提供的内装部品、设备构件和预制设施等设计参数,各施工单位需要依照此参数,在施工图设计环节中综合评定不同专业设定的预埋预留方案,另外建筑专业应当思考并完成建筑连接处的隔音、防水与防火的设计事项。
2.4 构件加工图设计环节
预制构件加工厂家可以配合设计部门共同完成构件加工图纸的设计任务,如果需要预制部品的尺寸控制图,可请建筑设计部门单独提供。除了预先设置临时特定的设施安装配件,并考虑现场生产、安装与运输时的损失之外,还需要准确对预制部品中的门窗阳台和机电管线进行定位。
3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3.1 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规划要在符合采光通风、间距和退线等规划条件下进行,适宜优先选择规划和设计由套型模块组成的住宅单元楼。规划原则为安全、合理、经济,并充分考虑施工组织流程,确保每道施工工序可以有效衔接,从而提高效率。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需要运输到塔吊覆盖的区域中完成吊装,所以在总平面设计当中需要综合考虑运输通道的设计,合理设置预制构件临时堆场的面积和方位,并选取适宜的塔吊位置与吨位,其最终确定需要依照现场施工的方案予以调整,从而实现精确控制构件运输流程,提高场地使用效率,以及保障安全便捷的施工组织规划。
3.2 总图规划和建筑组合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所有规划与协同,都需要借助这一阶段来实现,所以该要点所涵盖的内容特别广泛。
(1)大空间的平面控制。平面设计不但需要考虑建筑各个功能空间的利用尺寸,以及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空间适应程度,使建筑空间能够适应住户不同时期的各种需求,因而大空间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此目标的实现。应当尽量依据同一个结构空间进行设计,采用结构主体、设备与内装相互分离的建筑系统,灵活布置空间格局,以便于改造检修及更新。endprint
(2)空间组合的多样性。总图规划与组合设计要求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时,不但应控制构件与部品的规格,而且还应保持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同时还需全面考量城市的发展环境与历史文脉等要素,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和交通人流等要素,以及住宅使用住户的居住习惯与情感要素等,因此建筑设计的永恒命题就是多样性与个性化。但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应当使两者进行巧妙配合,就可以有助于实现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与多样性。比如住宅可以用标准化的套型模块,组合出相异的平面格局与建筑形态,建构出板楼、塔楼或通廊式的建筑样式等诸多平面组合种类,以满足多样化的规划设计要求。
3.3 立面设计要点
利用模块化与系列化的套型整合特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饰面材质,来呈现出各种纹理与丰富变化的色彩。这种住宅的空间灵活可变,可以借助不同外墙组件的整合装配,体现出工业化建筑立面效果的特性。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构件主要包含阳台、门窗、外装饰组件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空调板等,能够充分发挥预制混泥土住宅墙面组装的外层部件装饰功能,令其外观设计呈现出立面多样化的特质。外界门窗基于需要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调整和变换了窗口大小、比例和窗框样式,并灵活运用设计手段。通过转换阳台和空调的位置与朝向,丰富了立面的多样性,并能借助装饰组件来达到自由多变的立面设计理念。
3.4 预制构件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在设计预制构件时需要遵循标准化和模数化的原则,控制构件使用的类型,保证构件的标准化与精确性,降低工程造价。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当中开洞、降板和异形等问题,可以选用局部现浇的施工方法,充分考虑到当地构件吊装、加工与运输的生产能力,而且预制构件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火性与耐久度,设计預制构件必须重视成品的便利性、生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如果预制构件的尺寸较大,可以适当增加构件脱模的数量与预埋吊点,并结合当地的隔热保温需求,设计适宜构造的预制外墙板,以满足设备安装的基本标准和要求。针对建筑结构中的非承重内墙,可以尽量选用隔音性能好、容易安装和自重较轻的隔墙板,联系使用功能灵活划分室内空间,保证非承重隔板联结的安全性与可靠度。
4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近三十年,已经逐步在房地产过度开发的热潮下慢慢冷却下来,并开始对建筑和人们生活、城市居住环境的未来关系进行深入反思。现在借鉴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本土经验予以沉淀,并深刻探究着产业化的构筑模式。设计者和企业面临澎湃汹涌的工业化建筑浪潮,必须迅速扩展产业链的整体视野,并建构产业化的思维方式,组织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积累工业化建筑设计经验,对上下游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能从容迎接建筑产业化赋予的时代挑战,促进建筑行业领域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68.
[2]刘晓艳,张以庆.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219.
[3]刘晓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33+75.
[4]蔡爽.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251-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