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探索

2017-09-12 06:36闫春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情境

闫春杰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构成包括读图技能、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等方面,地理学习宗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科内容的问题,转变育人模式。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地理学科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将对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节课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注到教学进程能否顺利进行,随意的、粗糙的教学设计只能流于形式,那么在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要求下,地理学科应怎样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设计呢?笔者认为在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情境是核心素养的载体,情境性原则是将地理问题置于真实是情境中,也使问题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在一种现实需要中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不仅体验问题解决的困惑后的喜悦,还使他们认识到地理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情境性原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二、可行性原则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回忆,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即“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要有难度和梯度,要求在认知基础上向深层次思考,达到更深的认识。问题设计既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备培养思维的价值。

三、趣味性原则

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学生的兴奋点,问题即是疑惑,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因此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引入一些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全新的认识,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封闭问题提出,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产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地理教师,只有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才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启迪,生成智慧。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策略有: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情境。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一部分老师对地理概念部分教学程序混淆。例如: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节,部分教师对自转、公转的定义教学问题设计是这样的:请学生阅读教材文字部分,在书中圈劃找出,第二种问题设计是利用地球仪演示或多媒体视频请同学们观察自转、公转现象,并总结自转、公转的定义,这两种问题设计很明显第二种符合核心素养理念。创设情境,从情境入手,提高观察把概念提炼出来,才是真正地掌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提高。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猜想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也成为课堂教学的契机,初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一般表现在对问题的困惑和疑问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猜想质疑,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如讲述“居民与聚落”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设问:如果你要买一套房子,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说说各自买房时所考虑的因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答案统一。

3.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开放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探索多个解决方向,创造新思想、新方法。如:《巴西》一课,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天75000英亩的速度在减少,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制止这些惊人的砍伐行为?还有《交通运输》一课,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后, 在应用环节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好,暑假要到了,同学一定想外出旅游,开阔视野,请你设计几条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旅游的线路,从家乡抚顺出发,应怎样乘车,到哪站换车?沿途经过哪些铁路干线?这些铁路沿线附近又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两个问题答案都不是唯一,听过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产生成果的喜悦,另外一方面又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4.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梯度,循序渐进

凡是启而不发,大多是由于问题设计的没有梯度或是问题表述不清晰造成的,设计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由浅入深,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发展。太浅显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或是在书本文字中可以找到的,会养成学生不爱思考的习惯,所以问题的设计还有有思考性、探究性。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例如:七下《日本》一课,教师在讲授了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后,可让学生思考①二战后,日本利用什么有利条件促使其经济高速发展?②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③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借鉴?还有本课中关于火山、地震的问题设计可这样:①学生读图找出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②了解日本的火山、地震分布,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③火山、地震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④为了减少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⑤我国也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可以借鉴哪些?

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