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建英
【内容摘要】优化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校本课程因其独特性,教学无章可循,所以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从选题、入手角度、内容呈现、方法选择等角度进行创新设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校本课程 优化
校本课程是一个学校从实际出发,依托本校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开发的新的教育教学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所以提高校本课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明白道理,成为教师追求的又一目标。我校在开设校本课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选题要贴合学生的实际
选题与学生距离太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内容选择不恰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深入学下去,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校本课程对选题有明确的要求:一是选题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我校学生全部来自于天铁工地,大部分家庭祖孙三代都在铁厂工作,他们对炼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于炼铁生产过程十分好奇,希望了解父辈工作的艰辛,所以开设校本课程《炼铁工程》契合他们内心的欲望,同时开设该门课程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二是选题内容要难度适宜,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的、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如《炼铁原理》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了六个化学反应,而实际工业生产从烧结、焦化到炼铁共有几十个反应,如果一一分析不但时间不容许,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不要求每一名中学生达到专业掌握的要求;三是选题要贴近学生理论实际。学生在中学阶段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对工业生产流程并不熟悉,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基本的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在讲解高炉炉料运动方式时,可借鉴家里煤炉生火的例子(上边添煤,下煽风点火),来类比认识固体炉料从高炉炉顶加入,热风炉气从底部吹入,逆流操作增大反应接触面,提高反应速率的道理。
二、入手角度要新颖
好的入手角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炼铁工程》教学中,我设定的入手角度是“从实验室到工厂”,即通过对比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生产原料、反应、装置、步骤、尾气处理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全面认识炼铁工程。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现实意义的入手角度,如当前冶金行业脱困的措施、冶金行业工业污染的治理等。
三、内容呈现要生动多样
许多校本课程属于工科范畴,虽有删减,还是具有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中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使学习效率降低。所以在教学中内容的呈现要生动多样,以持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法如下:一是教师在讲解中要多展示实物样品,如讲炼铁原料时可以展示氧化铁等不同铁矿石的标本,讲烧结时展示球团矿样品,通过用大量实物展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实物带给人的震撼;二是教學中使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通过大量实景材料的展示,还原真实的生产场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持续调动和刺激学生的感官,减轻学习的疲惫感;三是展示的文本材料要精炼,不要用太多冗长的语言描述,要进行必要的概括,使之清晰明了。
四、优化学习过程,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由于校本课程内容一般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学生不熟悉,如果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改变传统的低效教学模式。如在《炼铁炉前工艺》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首先展示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提出问题一(该装置的反应物是什么,各装置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反应物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紧接着提出问题二(请根据实验室反应推测工业生产的原料是什么?),学生回答(原料是铁矿石、石灰和焦炭),教师提出问题三(能否把铁矿石直接加入到高炉中炼铁呢?),学生回答(不能,由于铁矿石含杂质多,产生很多炉渣影响炼铁生产连续进行),引出选矿工序,在完成选矿工艺的讲解之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四(精矿粉能否直接加入高炉中炼铁呢?),学生回答(粉状物之间空隙小,气体难以通过,减少了接触面积,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最后提出问题五(如何提高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引出烧结的概念和烧结工艺。通过这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抛出一个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学生紧紧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索,主动参与课堂每个环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习渠道
校本课程的最大意义在于为更多的学生留有选择的机会,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课堂教学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更广大的空间需要学生自主去探索,所以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学生更广泛地自主学习。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布置研究性作业,如天铁减困方案的设计,使课堂学习延伸至课下;二是深入工厂观摩实习,了解工业生产实际,写出调研报告,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三是运用微课、网络等资源开展自主教学,为确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再次深入学习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通过开展课内外不同形式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校本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深入研究其特点,勇于变革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勇平、范蔚. 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
[2] 李定仁、段兆兵. 校本课程开发 重建知识伦理.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