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雅��
摘 要:作为时代的领跑者,互联网催生了太多的变革,公益事业也因它的应用发展而改變,一种新兴的公益形式网络公益应运而生。网络公益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借助社会化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人或者实现公共利益的志愿行为。而大学生作为时代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群体,他们网络公益的参与行为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关注。此次调查设计以宣城为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公益;调查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38
1 确立调查背景目的
1.1 调查背景
乘着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东风,相比传统线下公益,各式各样的网络公益快速成长,凭借微信、微博等多种网络社交平台,公益传播的速度得到提高,传播成本极大降低,互联网在善款支付、善心传播等多个方面助力,快速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作为中国公益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那么,在各类新兴网络公益之上,大学生个人对网络公益的了解程度有多高、参与渠道是否畅通便捷、如何能够更好地激发该环境中个人公益行为的潜力、网络公益的内生性缺陷如何改良规避、激励机制又该如何建立,以上诸多问题,都是在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1.2 调查目的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三省通衢。宣城市大学城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此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宣城市在校大学生对网络公益的理解、意愿及行为,了解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当前网络公益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行为困境的原因,最后由得到的结论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进一步促进网络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导思路,达到帮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公益内涵,提高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度,从而肯定自身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逐渐撑起新兴网络公益事业的一片蓝天的目标。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网络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导思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大学生网络公益认知及公益价值观研究
网络公益在公众看来具有渠道多元、参与方式灵活的强大优势,所以应该利用其优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管、完善法律,让网络公益在绿色阳光的环境下茁壮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接触微博等社交软件的频率相对较高,然而对网络公益的接受与认知程度存在失衡,大学生对公益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以网络公益的视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研究。总结来说,他们认为网络公益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网络公益不仅对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精神共性。因此,针对性地探讨高校网络公益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如何打造和利用好高校网络公益平台,可期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2.2 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现状研究
大学时期是个体公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公益价值观的状况,提高公益价值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很多学者采取了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现状的研究方向。这类研究大多采取问卷调查及小范围访谈的形式,倾向于质化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及案例得到研究结论。
2.3 大学生网络公益困境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交互影响的时间和空间,网络公益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多样、方式灵活,是对传统公益事业的良好补充。但随着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失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扰乱了公益秩序,蚕食了公众爱心。2016年,随着一些公益诈骗事件的曝光,此类研究相应开始,并于2017年逐渐增多,主要是在梳理现在网络公益面临的困境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对于社会事件的讨论与查证,学者们积极思考破解网络公益难题的路径选择,平台的规范性、被救助人的真实性等都需要去解决。
2.4 影响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的因素研究
影响大学生网络公益参与的因素研究大多伴随网络公益参与现状的研究,也就是基于大学生网络公益的参与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的因素,所以这类研究大多也是采用问卷调查及个例访谈的形式。比较特殊的是,因素分析存在学科交叉的部分,因此,对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及心理机制的分析采用了其它学科的分析方式,是一种基于定量数据分析而采取的因素分析。该类研究方向也存在数据过少、缺乏对大体公众的基数调查和来自公众个体的一手资料。目前,大部分的学者的研究多为概括性的归因分析。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旨在展现整个调查过程在了解了网络公益发展的社会背景,即兴起的原因、目前发展的阶段以及现存的问题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了基于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的整体框架。
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通过预调查、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多种方法,致力于调查目的的实现。
3.2.1 预调查
采取问卷调查法,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首先设计样本问卷,印制较少数量发放并回收,分析结果,从而对问卷设置的问题进行修正,保证正式发放问卷的科学严谨性。
3.2.2 文献研究法
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对与网络公益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与梳理,从而获得可靠的二手资料。通过文献阅读了解网络公益内在含义、研究国内外网络公益的发展现状等。
3.2.3 实证研究法
(1)数据搜集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深入访谈法。endprint
(2)数据分析方法:①多重对应分析。②相关分析。③逐步回归。
4 调查方法和形式
4.1 调查方法
4.1.1 观察法
观察员浏览社交媒体,通过观察同学们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中的公益信息转发行为与捐款信息等,了解他们对网络公益的态度以及采取的行为等。
4.1.2 抽样调查
调查中使用多种抽样方法,从全体宣城市在校大学生中抽取了一部分作为样本,并根据样本的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参与网络公益的状况作出估计与推论。
4.1.3 问卷调查法
分为自填式问卷、访问式问卷,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网络公益的认知情况、态度以及行为倾向等方面信息,以探究影響其行为的因素等。
4.1.4 深入访谈法
根据线上问卷的结果,在线下的问卷调查中,浏览调查对象的答案,随机抽取部分答案较为特别的同学,对这些典型个体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访谈,对其答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提问,以此来了解同学们选择选项背后的原因。这种方法补充了单一调查问卷的刻板与不足,在保证被访者回答须被了解的内容之余,鼓励被访者发散思维,畅所欲言,从而深入了解被访者对网络公益的理解程度,获取更为丰富真实的一手资料。
4.2 调查形式
为减少受访者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本次调查首先选择了计算机辅助个人面访调查(CAPI),在对受访者进行简单指导后,使其直接回答电脑上的问卷,并将答案随网络发回至统计中心。在此期间,其他人完全不会知道受访者输入的答案,从而有效提高答案真实度。
此后,调研组采用面访调查中的街头拦截式问卷调查,即经集中培训的访问员在事先选定的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要求,选取访问对象,在征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并告知填写者画圈回答,以方便后期录入数据。同时,对受访者回答的规范性作出指导,从而降低废卷率,得到对调查有用的相关信息。此外,调查结束后,调查员根据答卷填写情况,当即对部分受访者的某类问题进行深入访谈。
5 调查组织
5.1 调查团队的成员选择
根据实地需要选择成员,如:选择有性别、学科上的互补优势的成员。调查分工:考虑成员各自擅长点进行分工。
5.2 其他准备工作
(1)调研用品准备,包括纸质问卷及所用笔、移动电脑及相关文献资料。(2)身份证明文件,包括在读证明、学生证等。(3)确定抽样框,以及调研时间、地点与路线与进度安排。(4)受访者时间分析,包括课下、放学及假期时间等。
6 抽样设计
6.1 选定抽样框
根据事先调查的大学生活动范围情况,选定目标,本例将目标地定为国购广场、星隆国际、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这几个大学生易聚集地,将抽样框选定为这几个地区内的全体宣城市在校大学生。
6.2 抽样方法
偶遇抽样:发放线下问卷时调查员在大学生易聚集地所遇到的每一个大学生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同样的,由问卷星发放的、在社交媒体上所遇到的同学也作为样本成员。
判断抽样:在线下问卷发放过程中迅速剔除非大学生、锁定调查对象,且选择的调查对象能大体代表总体的宣城市在校大学生,此抽样方法运用时简便易行,且可以在减少人力物力消耗的基础上,提高样本代表性与可信度。
滚雪球抽样:由于线上问卷发放引起调查对象的随机性,极易混入本次调查的非研究对象,故而较多地使用该种抽样方法,首先选择分析单位中的部分大学生,由少数成员着手进行调查,再借助其寻找到更多的宣城市大学生,从而更精准的锁定调查对象,有效降低废卷率。
简单随机抽样:根据之前制定的抽样框,按照总体的规模,以直接抽选法,从抽样框总体中抽选足够的人员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在当前人力、物力的条件限制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秦艺轩.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大学生对微公益认知的调查[J].东南传播,2016,(7):113115.
[2]蔡冰,陈毅光.刍议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微公益为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6465.
[3]周婵,李媛荣,刘思祺等.规制网络慈善的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以“罗尔事件”为例[J].新闻前哨,2017,(1):45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