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9-12 21:14陈伟民陈以博詹存钰苏佳颖王艳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研团队对策

陈伟民+陈以博+詹存钰+苏佳颖+王艳

摘 要:针对当今社会信息量无限扩大的情况,仅靠个人的能力已经无法提高一个学科的水平,只有依靠科研团队力量才能推动学科建设突破发展。提出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为本,即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统筹兼顾,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策略,才能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所。

关键词:科研团队;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9.2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the society was expanding indefinitely, it was impossible to raise the level of a subject by individual ability. Only relying on the streng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uld promote the breakthrough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mechanism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people-oriented, the talents and talents, overall planning, to create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a high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如果仅靠个人的力量来提高一个学科的水平,已成望尘莫及的事了。唯有通过打造一支创新型科研团队,并充分发挥其团队作用,才能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农业科研院所。

1 地区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科研院所中,大家虽然都清楚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真正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却并非是件容易之事。在科研团队建设的实践中,对绝大多数科研院所而言,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现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研所目前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做一个分析。

1.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建设突出优势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研所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目前科研团队建设的竞争优势较为突出,在“十五”“十一五”农业部对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获全国地市级农科所第一名。主要优势如下。

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多。在现有在职科技干部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28人,副研究员33人,博士24人、硕士47人,“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8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名,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么多高层次人才,在一个地区级农业科研所可算是绝无仅有的,这为科技持續创新搭建了高层次的原动力平台。二是部分学科和科研团队在全国同行中处于先进行列。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育种学科,其创新能力和成果水平均处全国同行领先地位,具有引领全国小麦育种创新的作用;再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优质杂交籼稻育种和核辐照技术应用也均处于全国先进之列,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优势。三是科研团队建设运行机制有效,目标管理成效显著。目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主要以研究室为单元,在全所总的一盘棋前提下,科研目标、运行及绩效管理等均相对独立,科研思路、研究内容等均紧扣农业生产市场需求且自主开放,科研成果属其研究团队所有,成果转化及效益直接与研究团队紧扣。这种模式,经20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利于发挥团队作用,创新原创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更有利于科研内容与市场需求互动,加速科研工作良性循环,科研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四是科研工作环境优越,有利于较强创新团队的形成。经过近十年艰苦奋斗,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投入上亿元武装科研条件和改造环境,并通过承建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国家水稻南京分中心扬州试验站、农业部扬稻及扬麦原种繁殖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育繁推广中心、国家农副产品辐照保质基地、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小麦种质基因库等重大项目,以及抓住土地置换的机会,科研条件及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建了一流的科研育种基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备了农作物品质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和生态技术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硬件条件及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全国同行中均属一流,为更高层次的科研团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团队原创新动力不足。虽然全所高层次人员总数不少,但学科间分布极不平衡,引领其他学科开拓创新的一流学科带头人缺乏,知名专家多在作物育种学科。一些团队研究工作仍处于低水平、重复性劳动,原创性、高显示度的成果很少有,创新思维不强、氛围不浓,科研工作停滞不前或略有倒退。由于体制原因或个人及小团体利益,存在着二三人的小课题组,甚至夫妻课题,他们的奉献精神不强,团队意识不浓,功利思想严重[1]。二是一些团队内部合力拼搏创新精神缺失。在少数团队中,各成员之间同类相妒,甚至互相拆台,缺乏凝聚力;在部分团队中,一些科技人员科研工作浮躁,沉不下去,蹲不下来,下田怕苦,加班怕累,只在实验室搞搞科研;还有少数科技人员不是忙钻研科研,而是忙上网玩游戏或聊天。这些风气和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为全所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少数团队内部人员急功近利,缺乏持续发展潜力。在现有的职称评审和薪酬考核制度下,职称评审和考核指标就是科研人员科研的风向标,有些人只关注职称和工资,为晋升职称找捷径,研究内容无深度和广度,为发表论文而研究;少数人员职称晋升后,就大功告成,再不求上进,更不关心科研团队与学科建设的好坏。四是少数团队科研力量薄弱,科研人员的个人能力发挥与潜质培养很不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科研团队建设和综合实力缺乏竞争力。endprint

要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切实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必须坚持内涵发展,加快人才机制和团队运行机制创新,集聚人才合力,团结拼搏,围绕共同目标开拓创新。同时,根据外在因素变化,抓住机遇,创造性地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团队发展的道路。

2 加快农业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快地区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必须从人才机制和运行机制两方面的工作创新着手。

2.1 加快科研团队人才机制创新

一流的农业科研院所必须要以高水平的学科群为支撑。学科群建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相互作用的协同机制[2]。在科研院所中,一个梯队完善的科研团队一般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基础人才和辅助人员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学科带头人又是科研团队的灵魂,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3]。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是科研团队的核心,是科研团队建设的根本所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应建立和完善团队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机制。

一是加强现有人才培养。都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如果只注重引进人才,而忽视了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无疑也就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但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获取学历和学位为目的的提升,而应从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大培养力度。把传承本单位老一辈专家骨子里的“精、气、神”优良传统放在重要位置,使科研人员对本单位有归属感和发展战略及学科发展目标的认同感,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不断创新的责任感,以及快出成果、出有重大影响力成果的紧迫感;注重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激励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二是强化培养机制。要以老带新,传帮结对,让年轻的科技人员挑大梁。并让他们走出去,与兄弟单位或同行交流合作。甚至可以走向国外,通过深造,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可以加大与乡村基层及相关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锻炼人才、增强团队战斗力,从而达到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三是完善管理体制。要创造适合团队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好现有的管理制度,完善培养科研团队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管理理念。四是惩罚分明。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在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尤其对开拓创新者实行重奖。对工作中成绩平平,毫无建树的人,无论是谁,一律淘汰,不让滥竽充数的人吃“皇粮”、不干实事。

2.2 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团队运行机制是直接影响农业科研团队效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把科研团队建设成为高绩效的创新组织,就必须要在团队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一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团队文化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的组合,鼓励创新,容许失败,重视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强调集体价值观,团结协作,彼此共同進步,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4]。一个团队文化氛围和科研氛围往往受学科带头人或项目课题负责人影响较大,优良的科研团队,都有着和谐共处、相互学习激励的优良氛围。二是强化目标管理。首先,科研团队要强化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责任书,团队成员要跟团队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增进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以“亮剑”精神促进学科提升。三是强化科研作风和效能建设。大力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严明上班纪律,提高科研一线实干人员比例,突出科研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加强科研道德和为人诚实、诚信的教育,还可采取不定期、不确定方式或方法,抽查科技人员的工作现场、科研记载簿或听取个人阶段性工作汇报等,以促进工作效能的提高;同时,打破按资排辈惯性,加快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四是完善考核和薪酬机制,坚持按劳按绩分配原则。严格公开考核、按劳按绩分配原则,不搞平均主义。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以质量为标杆、以创新为导向,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勤奋敬业、创新能力、工作数量及效率和团结协作上,放在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上,考核结果公开,对考核成绩末位人员实行告诫,鞭策后进,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宏远,崔凯.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0(10):86-88.

[2]徐红玳,张社梅.关于创建一流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212-214.

[3]胡洁.普通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0(1):6-9.

[4]吴林妃,傅庆林.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2):79-82, 85.

[5]马万杰. 创新管理机制 整合科技资源 推进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学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4):5-9.

[6]牛斌,何真,白成云.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206-209.

[7]王和平,孙振,程慧,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的实践与组织模式思考——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6(3):419-4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团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实现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