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7天、1、3、6、12个月抽取患者复查血浆D-二聚体,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术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程序式功能锻炼表;起搏器;深静脉血栓;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2..02
心脏起搏器属临床植入性电子治疗仪器,治疗机理表现为仪器脉冲器发放电脉冲,经导线电极传到刺激心肌,致使心脏激动开始收缩,进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但相关学者指出起搏器植入术后存在部分病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发生率高达14.9%[1]。因此本次研究旨意通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8年ACC/AHA永久起搏器植入术Ⅰ类与Ⅱɑ类适应症;排除有既往血栓史者、恶性肿瘤者;本组95例研究对象中,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71.3±3.8)岁,其中单腔起搏器56例,双腔起搏器39例,ICD68例,CRT7例,CRT-D20例。
1.2 方法
制定正确合理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程序表(见表1);且指定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工作。此程序表由我院专家组与年资较高护理人员依据临床实践与护理经验探讨制定。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对本组患者于术后7天、1、3、6、12个月抽取患者复查血浆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记录不同时期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的程度与性质、生活质量影响等情况;肩部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指标检测记录;观察记录手术创面愈合与囊袋情况、程控询问起搏器工作状态情况等。
2 结 果
本组患者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其中出现3例患者于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化验结果偏高分别为,0.63 g/mL、0.79 g/mL、1.01 g/mL,未做特殊处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均自行下降,同时经多普勒超声检测未发现血栓形成。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可严重影响起搏器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严重者可引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与危险性较高,因此预防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在临床中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的治疗以抗凝药物为主,使静脉内膜的损伤减少,促进静脉血流。相关研究指出[3]围治疗期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起到显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本次研究在此基础制定了程序式功能锻炼表,从其结果处看,本次研究取得理想效果。主要通过对恢复期不同时期患者制定针对性、全方面功能锻炼指标与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循序渐进锻炼,从结果处看出本次研究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其中出现3例患者于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化验结果偏高分别为,
0.63 g/mL、0.79 g/mL、1.01 g/mL,未做特殊处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均自行下降,同时由此说明,正确有效的制定锻炼功能程序表,并根据制定内容进行操作可显著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综上所述,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春芳,郝 婧,单兆亮,郭红阳,林 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在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9):149-150.
[2] 吴春霞,粟 涵.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3):1983-1984.
[3] 冯周莲,包杭生.早期量化功能锻炼预防股骨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7):59-62.
[4] 李 兵,刘燕梅,任 康,王 平,仲 娜,刘 娟.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9):7090.
本文編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