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现状与探讨

2017-09-12 13:55任晓琨李洁陈钦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现状

任晓琨+李洁+陈钦

摘 要:现代农业园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实体。本文在对现代农业园区综述基础上,分析了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在园区数量、经营主体、经营效益三个方面的现状。同时,对现代农业园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制度设计与发展思路进行简要说明。并以平山县为例,从脱贫攻坚视角下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现状;问题建议;石家庄市

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9.009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was an innovative 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ijiazhuang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in three aspects: the number of the park, the main body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and th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deas were briefly described. Taking Pingshan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Shijiazhuang

1 現代农业园区综述

1.1 内 涵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园区建设发展在现代农业领域的表现形式。结合蒋和平[1]、魏德功[2]、刘旭[3]等人对现代农业园区内涵的研究,把现代农业园区定义为在具备一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区域内,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目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与要素优化配置为手段,以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等为投资、建设与运行主体,实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组织形式,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发挥其核心、示范、辐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2 类型与本质

根据卢鹏飞[4]、张天柱等[5]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分类研究,将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划分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态园区五类。现代农业园区本质上是人力、土地、资本、科技、组织、信息等农业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新调整与结构优化[6],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集合体。

1.3 重要意义

从“三农”视角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和应用,显著发挥了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上的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7],是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8]。立足于现代农业园区实际,实行公司化运营园区化管理模式,有助于特色园区建设与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9]。从扶贫攻坚角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一条有效路径[10]。总之,现代农业园区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体制的一大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 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2.1 发展背景

施晟等[11]从区域分异视角出发,采用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分析,得出河北省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到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的过渡阶段,并指明该阶段农业发展的两大任务,一是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二是加速农业产业升级。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以全国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发展定位,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集群[12]。近年来,石家庄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建议》(冀发办〔2015〕25号)、《2017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意见》(石农〔2017〕15号)等一系列关于现代农业园区的文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大机遇下,分区域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对于加快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 发展现状

2.2.1 园区概况 截止到2016年底,石家庄市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61个(百亩以上),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有11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面积为5.17万hm2,完成总规划面积的35.52%;已完成投资总额150.08亿元,占现有园区计划投资总额的34.07%,因此,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整体上处于建设初级阶段。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趋势良好,新增现代农业园区70个,其中包括河北泓润科技生态园、晋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周家庄)、赵县旭海庄园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平山县东方巨龟苑现代农业示范园、神农福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石家庄市藁城区众生源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等1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形成都市休闲观光型、山区综合开发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土地托管经营型、科研带动引领型等5种类型现代农业园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13],其中正定森露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行唐县神树湾生态农业园区、君乐宝现代乳业园区、河北联民圣农庄园、藁城农业高科技园区就是其中带动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典型案例。endprint

2.2.2 园区数量情况 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平均拥有15.35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正定县、平山县、晋州市、鹿泉区等9个县市区超过平均水平。按照园区不同级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共11个县市区有且只有1个现代农业园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中,新乐市与深泽县无市级园区,其他各市县区均有分布,其中平山县市级园区数量最多,为6个,占全市市级园区总数的15.0%。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园区数量在>20区间范围内的只有正定县和赵县,正定县最多为32个,占全市县级园区总数的15.2%;园区数量在>10且≤20区间范围内的有高邑县、平山县、赞皇县、晋州市、栾城区、元氏县、鹿泉区7个县市区,共占全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的55.2%;园区数量在>0且≤10区间范围内的有行唐县、藁城区、井陉县、新乐市、深泽县、无极县、灵寿县7个县市区,合计39个。园区在数量上存在两个特征差异:一是基于经济发展程度层面,正定县和赵县园区数量居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深泽县和井陉县园区数量较少。但是平山县、赞皇县、行唐县与无极县同样作为石家庄市贫困县,平山县和赞皇县园区数量较多,而行唐县和无极县园区数量较少。一是基于不同地理区域层面,正定县、赵县、高邑县、栾城区、鹿泉区等中部区域的园区数量占比较多,其次是平山县、赞皇县、井陉县等西部地区,深泽县、晋州市等东部区域园区数量最少。

2.2.3 园区经营主体情况 现代农业园区经营主体涉及不同政府单位、不同企业或合作社,还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其他形式农业经营主体。本文仅以园区入驻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研究范围进行讨论。

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的企业入驻数量达340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有32家,农业合作社总数有311个。每个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平均入驻企业为20个,高邑县、赞皇县、藁城区、晋州市、行唐县、平山县、灵寿县7个县市区达到平均水平以上,7个县市区的入驻企业数量之和占到全市总体的77.35%,而井陉县无入驻企业。每个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平均农业合作社为18.29个,平山县、赞皇县、新乐市、晋州市、行唐县、赵县、正定县、高邑县8个县市区达到平均水平以上,8个县市区的农业合作社合计220个,占全市总量的70.74%。因此,高邑县、赞皇县、晋州市、平山县、行唐县、藁城区6个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经营主体数量居多,均在50个以上,累计占比62.06%。石家庄市平均每个现代农业园区约有1.30个企业和1.19个农业合作社。行唐县、藁城区、无极县、灵寿县、赞皇县、晋州市、新乐市7个县市区的单位园区入驻企业数量与农业合作社数量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元氏县与平山县为一园一企业,高新区、鹿泉区、井陉县为一园一社,栾城区、正定县、赵县3个县市区的单位园区入驻企业数量与农业合作社数量均不足1个单位。整体来看,行唐县、平山县、赞皇县、藁城区、晋州市5个县市区的现代农业园区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较好。

2.2.4 园区经营效益情况 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类。本文仅以园区经济效益中的总产值和社会效益中带动周边农民人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3个二级指标进行探讨。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123.06亿元。产值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藁城区、高邑县、平山县,占比依次是28.60%,19.90%,19.20%。井陉县、高新区、新乐市、深泽县、赞皇县5个县市区的园区产值不足1亿元,井陉县、高新区甚至不到1 000万元。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共带动周边农民63.51万人,农民人均收入约1.71万元,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的农民收入要比同类其他地区高出30%以上。晋州市园区带动周边农民人数最多为13.99万人,占全市带动周边农民人数的22.03%;平山县、灵寿县、赞皇县、行唐县4个贫困县合计带动周边农民16.8万人,占比26.0%,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摘帽做出重大贡献。园区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正定县、高新区、栾城区、赵县等4个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藁城区、晋州市、深泽县、元氏县等11个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包括平山县、灵寿县、赞皇县、行唐县4个贫困县。

3 对园区的探讨与思考

3.1 园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农业示范区,盲目投资扩大园区经营规模,没有达到集约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的本质要求,把大量资金和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所谓的“面子工程”,却忽略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基础作用。而在农业科技园區,由于农业生产回报周期较长,园区的资金与配套设施不能持续供给,导致农业科研项目中途夭折。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缺乏科学规划,园区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园区内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普遍存在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缺失或断层现象屡见不鲜,高邑县与行唐县的农业技术人员是全市最低规模,从而导致大量引进品种或技术可能存在种业安全隐患,动摇农业之本。但由于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机制的落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另外,园区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个别投资主体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圈地”危机。

3.2 园区的制度设计与发展思路

依据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实际,探索法律制度层面的园区规范与设计,能够保障园区建设的畅通,也能警惕与惩戒园区建设中不良与不法行为。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园区,成立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从试点建设逐步推广到全面范围;实施园区负责长效机制,责任人或管理者必须担负起实干实效的重大使命。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顶层设计是园区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园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则是首要问题。在明确建设定位的基础上,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与布局。以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为突破口,即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延伸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链,形成有力的产业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与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生态环境建设。endprint

3.3 脱贫攻坚视角下,园区的发展路径——以平山县为例

平山县是石家庄市贫困县,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人数最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年,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经过实地调研,得出平山县现代农业园区主要通过园区管理制度、园区土地流转机制、园区组织模式、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善来实现脱贫攻坚。园区管理制度上,可以提供园区管理员、管护工、安保人员等职业岗位,增加周边居民的就业机会,来满足周边居民的就业需求,如平山县大吾生态谷,在园区保卫处人员结构上,以附近居民为主;园区土地流转机制上,通过赎买、股份等多元化土地流转形式,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如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自愿以其土地、劳务等折资入股,还通过“反租到包”的方法租赁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收入与园区效益的双增长;园区组织模式上,实行农民参与性质的新型组织模式,使农民真正进入园区机制,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河北泓润科技生态园,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45个贫困村、涉及5 000余名农民的脱贫摘帽;园区产业融合发展上,通过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产业带动式扶贫工程,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如平山县东方巨龟苑现代农业示范园,甲鱼养殖业与“甲鱼息码酵酒”深加工联动、富民海底世界的休闲旅游与华夏历史园林景区的科普教育结合,周边养殖大户、餐饮业人员获得良好效益,也提升了区域内城乡居民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3.4 对园区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上述讨论,对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出以下思考。(1)把握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主线: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内容,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型组织经营模式,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促进园区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合作社、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园区经营主体共同协作,促进多元化发展。(3)实行科学发展与统筹兼顾,制订园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与布局;完善园区人力、资本、土地、市场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下建议:(1)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侧重于生态环保与服务质量、产品质量[14],重新定位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2)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优势[15],发挥石家庄市粮食、蔬菜等产业的主导能力,结合每个县市区的区域特色条件,发展5种不同组织经营模式的现代农业园区。(3)不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园区管理体制、土地流转机制、组织模式、投融资机制等。(4)实施园区品牌农业战略[16],生产质量优、标准高的农产品,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的网络体系,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融入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园区农业的转型升级[17],搭建系统的网络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等形式,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18-20]。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1):9-14.

[2]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2-16.

[3]刘旭.我国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14.

[4]卢鹏飞.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5]张天柱,廖海.现代农业园区的内涵及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C]//2007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论文汇编, 南京:出版者不详, 2007:345-347.

[6]梁丹辉,江晶.基于农业生产要素变化:探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问题[J].农业经济,2014(8):3-5.

[7] 蒋和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0(21):102-104.

[8]景丽,上官彩霞,张颖,等.农业科技园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河南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解读与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60-164.

[9]邢东海.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7(2):62-65.

[10]徐尚达,靳志俊.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以河北省威县为例[J].人民论坛,2016(31):116-117.

[11]施晟,卫龙宝,伍骏骞.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定位及区域聚类分析[J].经济学家,2012(3):63-69.

[12]邢東海,耿记申,杜晓东,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思路与对策——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4):91-96.

[13]岳金宏.省会将构建“一环两带两片区”农业新格局[N].石家庄日报,2017-03-20.

[14]张茜,耿晓,马正英.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5(4):64-65.

[15]朱学新,张玉军.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9):72-76.

[16]黄学群,李瑾,宋建辉,等.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79-84.

[17]王健,汲朋飞,刘立军.“互联网+现代农业园区”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6(9):96-100.

[18]李蕾,云兴福. 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1):98-101.

[19]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9.

[20]戴静,冀俊强.对山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9):3-5.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现状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的抗『疫』行动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