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初探

2017-09-12 13:51赵传普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文明环境影响

赵传普

摘 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和小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下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土体有机重构,建议采用先进的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技术体系,土地整治应由单纯注重数量向质量、生态转变。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文明;环境影响;土体有机重构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9.008

Abstract: In the eighteen report of the Party,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given new historical mission for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so it wa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this paper mad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oil, water environment, vegetation, biology and microclimate, and pointed out that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should strengthen ecological management concept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re of ecological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was the organic reconstruction of soil mass. At last, it was suggested that ecological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should adopt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system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renovation from focusing on quantity to quality and ecology.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il mass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而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其上升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高度。土地整治工程作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在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计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366.67万hm2,全国累计整治的国土面积将超过5%[1]。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只重视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整治工程必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必须贯彻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亟需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工程中。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土地整治或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相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对推进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将具有积极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的内涵

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在对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用更加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它是更高层次的文明[2]。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为实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而进行的系统化工程[3]。

土地整治是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与生物措施,对低效和未利用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的活动[4],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中国土地整治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5]。土地整治工程的本质特征就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解决土地和人类之间的供求矛盾[6]。土地整治工程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7],例如在整治过程中重视耕作区表土剥离;基于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对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加以保留和恢复。endprint

2 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土地整治工程的新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的目标与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土地整治工作从单纯片面增加耕地面积到开始重视质量与生态,引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工程中,在项目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及后期管护全过程中积极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8],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土地整治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现代化的土地整治工程通过机械、工程、生态等措施改变了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9],但不恰当的工程实施模式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土地平整工作由于大型机械的碾压会导致土层压实、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道路沟渠硬化使原有生物环境被分割为孤立的嵌块体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威胁[4]。所以,在新形势下要通过转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及气候环境的总称[10],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土地整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和配电工程,实践中难免会对项目区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和小气候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11]。

3.1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体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和质地,同时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艾东等[12]运用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合理的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体,提高土地质量及利用效率。韩霁昌等[13]在荒漠化的毛乌素沙地,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对土壤耕作层土体进行有机重构,改善了土壤质地,使耕作层黏、粉、砂达到适宜比例,发现整治后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徐畅等[14]对紫色丘陵区土地整治后土壤质量开展研究,发现土地整治能促进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并且随着整理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改善的效果越明显。代光银等[15]对邛崃市不同整治类型区土壤肥力进行分析发现,土壤肥力每公顷保持价值均比土地整理实施前有所提高。同时,相关研究发现,土地整治中不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会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张正峰等[16]认为,不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可能会造成土壤板结,还可能会引起土壤面蚀和风蚀等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可见,合理的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不合理的土地整治会破坏土壤环境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2 土地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土地平整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改变水文结构、影响区域水资源分配,会对水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牛传军等[17]在河北省保定市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水资源的影响中发现,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代替传统的明渠,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节约水资源,保证区域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韩霁昌等[18]在陕西卤泊滩重度盐碱地土地整治中,尝试了“改排为蓄”的治理新模式,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措施,把重度盐碱地整治成为高质量农田,治理区实现了水土动态平衡,达到了水土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吴丽娜等[19]认为,陕北沙地土地整治项目区,在采用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技术和节水灌溉的综合措施下,土地整治工程不会对该地区的水量平衡造成破坏。同时,不合理的整治模式将会对项目区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罗明等[20]认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的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相应会提高水资源需要量,也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王军等[11]认为,土地平整工程直接改变项目区的微地貌、坡度、地面高差等地形地貌条件,这些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某些水文过程,如渗透、地表径流。

3.3 土地整治工程对植被及生物多樣性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对项目区地表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将产生深远影响。李子田等[21]认为,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往往会将许多连续的动植物生活环境一分为二,并成为许多动物迁徙、 植物孢粉运移的屏障,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空间日趋减少。然而,张正峰等[22]认为,生态化的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技术可以起到保育生态的作用,硬化道路路基打洞的方式可以为生物提供迁徙的通道,泥结石碎石路面同时辅以耐压草皮,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吴次芳等[23]指出,土地整治工程将导致地表景观结构发成大规模的改变,也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发生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然而,陈百明等[24]指出,土地整治工程已经把生态化整治和景观设计技术,如农田防护生态工程、生物栖息地保护工程、自然景观生态工程,作为维护土地整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地整治区生态可持续的必要手段。

3.4 土地整治工程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将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质地与结构、水文结构等产生影响,这些环境要素的改变会对局部小气候产生影响。王军等[11]认为,土地整治工程如导致生态用地减少,可能会导致地表裸露,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反之生态用地的增加,如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能够改善农田小气候,净化空气。韩霁昌等[7]指出,大面积的平整土地、坑塘填土将对未利用地原地貌及植被产生较大影响,并导致局部小气候的改变。罗明等[20]指出,不合理的土地整治工程会造成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影响局部小气候过程及区域大气质量状况。牛传军等[17]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北郭丹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实地研究,发现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使项目区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风速降低20%~50%,大大减少了风害,同时形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力高的复合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并使项目区小气候得到改善。endprint

4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放在突出位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而进行的系统化工程。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到2020 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366.67万hm2,全国累计整治的国土面积将超过5%。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必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应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工程实践的全过程。

4.1 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

土地整治工程应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从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概预算到工程施工以及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重视生态效益,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土地整治工程不应该仅凭工程机械之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随意改变自然生态。应积极推进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对水土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4.2 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的核心应该是土体有机重构[25]

土地整治工程如果仅通过机械改变项目区原有地貌,达到田面平整与水电配套,就无法实现生态文明的终极目标。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应该对项目区受损土体进行有机重构,改善土体质地结构,并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土体中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多种污染物质,恢复土体自净能力,给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土地,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4.3 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技术体系,而我国过去的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考虑较少,只注重土地平整规模的整治工程,导致整治区景观类型单一,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特点,亟需重视景观设计,开展多尺度、多区域的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并建立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基地。

4.4 健全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体系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会对项目区环境造成正负两面的影响,所以需要对项目实施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这不仅可以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依据,能够更好地检验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

5 展 望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这就要求土地科研、技术建立在生态基础上,从规划、设计、施工、评价等环节引入生态化理念,转变整治工程模式,将土体有机重构作为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核心。同时,还应吸收国外先进的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技术体系,健全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由单纯注重数量向质量、生态转变,使土地整治工程真正成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土地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平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J].中国土地,2012(12):8-9.

[2]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391-394.

[3]谷樹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金晓斌,张庶.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分析[J].中国土地,2013(10):38-39.

[5]陈百明.发展之要统筹之本生态之基:展望土地整治工作新趋势[J].中国土地, 2012, 3(1): 191.

[6]张海欧,韩霁昌,王欢元,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1):298-300,303.

[7]韩霁昌.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J].中国土地,2012(4):46-47.

[8]许志军.生态文明引领土地整治转型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5(17): 239.

[9]徐洁,俞黎明,李勤.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土地整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6):339-341.

[10]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1-24.

[11]王军,李正,白中科,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1): 340-345.

[12]艾东,朱道林,赫晓霞.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J]. 生态环境,2007,16(1): 257-263.

[13]韩霁昌,付佩,王欢元,等.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推广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25): 7287-7293.

[14]徐畅,高明,谢德体,等.土地整理年限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42-248.

[15]代光银,夏建国,张志林,等.土地整理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 259-263.

[16]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 23(8): 281-285.

[17]牛传军,贾芳芳,马好霞,等.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 15(1): 193-196.

[18]韩霁昌,解建仓,王涛,等.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改排为蓄”后盐碱指标试验观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9(6):59-65.

[19]吴丽娜,郝起礼,王欢元.土地整治对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以榆阳区大纪汗项目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 2015, 61(5): 98-101.

[20]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 2002, 24(2): 60-63.

[21]李子田,郝瑞彬.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J].农机化研究,2007 (6): 5-8.

[22]张正峰,刘静,耿巧丽.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J].江西农业学报,2011 (11): 196-199.

[23]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 1718-1722.

[24]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等.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 25(6): 10-14.

[25]韩霁昌.以土地工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N].人民日报,2016-04-15(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生态文明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形势下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