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金昌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区已经实施了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推进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索了道路,取得了突出成绩,2015年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4.7%,提前5年完成规划纲要目标。尤其是在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方面,我区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園贵”等棘手问题。目前,我区已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4200多所,全区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0%,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同样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发展历史欠账多,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投射到学前教育方面,导致出现一些发展短板,例如:多元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紧缺,偏远农村地区普惠幼儿园数量较少,城区建园数量未能跟上人口增长变化;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新建园、民办园办园理念落后、师资不足且专业水平不高、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仍存在监管漏洞,部分民办幼儿园常规管理有待加强,收费方面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事实上,对于上述问题,国家在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或解决思路。例如针对幼儿园办园水平不高等问题,国家出台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见指出,要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导致带动力和辐射力不够;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不足,影响督导、监管工作的开展。为此,各地在下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着力补齐现阶段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短板。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国家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国家部署、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因此,县级政府如何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成为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区域内幼儿园的合理布局,深入调研城区各地段、乡村人口入读幼儿园的需求,在保障每一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园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民办力量深入偏远乡村创办幼儿园,同时还应根据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数量,做到未雨绸缪,长效发展。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办园水平。目前,“帮扶办园”、“结对办园”、集团化办园等成为提升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模式,但这些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拥有较多的优质园所作为引领和带动,否则实施起来可能“吃力不讨好”。一些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县份,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较为紧缺的状态下,应该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把目光投向更广的区域,尝试探索实施跨区域“帮扶办园”、“结对办园”、集团化办园,或者借助高校力量联合办园,逐步扶持打造一批在当地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园、特色园,最终整体提升当地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三是实施有效监管,保证发展质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国家要求落实县级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营养膳食、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等方面的规范管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足、监管“走过场”、监管盲区较多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各县(市、区)应多渠道补充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灵活组建教育督导队伍,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督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对区域内的幼儿园、托幼机构进行依法监管、依法督导,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形成良性监管机制,全面确保学前教育发展质量。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一轮行动计划,仍以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为基本原则,而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现象则成为本轮行动计划的重要目标。对此,各地要深刻领会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指导文件精神,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着力突破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期盼,让适龄幼儿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健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