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芬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l000)
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康复护理
王群芬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l000)
目的 探讨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88例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循证预防并发症,比较2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4 d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策略,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定向软通道;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性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以往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常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但该方法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因具有定位准确、简单方便、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的特点[1], 受到广大患者欢迎。本研究选取88例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后相关康复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例采用定向软通道治疗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 ① 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 ②年龄<75岁; ③ 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④ 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无脑疝; ⑤ 无严重智力障碍。排除标准: ① 由肿瘤、血管畸形、创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② 合并有老年痴呆、脑寄生虫病、脑外伤等; ③ 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④ 术后死亡,硬膜外血肿及二次手术者; ⑤ 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将以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11.2)岁,出血量30~105 mL, 平均(56.5±21.4) mL。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61.2±14.5)岁,出血量35~115 mL, 平均(58.2±22.6) mL。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确定颅内血肿中心靶点及入颅路径。术前,2组护理方法相同,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等。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治疗、基础护理、术后1周行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循证预防并发症。
1.2.2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 ① 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量较少、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一般于术后48 h开始康复训练。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视具体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康复训练,开始首选在床上的被动运动,如帮助患者翻身、活动患者四肢等,运动量由少到多,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各关节,以不出现疼痛为宜。随着患者身体机能逐渐恢复,逐渐在床上主动运动,行坐位练习、恢复肌力练习、围床活动、步行等,训练过程中避免运动过度、撞伤、跌伤等[2]。②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做好口腔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于术后神志清醒、病情较轻的患者,指导其进行吞咽动作训练、舌运动训练以及冰刺激。对于昏迷患者,术后第2天胃管鼻饲,待神志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时再进行以上训练。③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通过播放录音以及音乐的方式刺激患者听觉,同时结合图像、食物,配合语言、手势等,鼓励患者开口说话,从单词发音到词到句子,音量由大到小。
1.2.3 循证护理并发症: 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总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依据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实际情况,通过讨论、查阅文献,制定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要求护士按照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责任组长对整个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质量监控。① 压疮: 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分表对患者压疮风险程度进行评估[3], 建立压疮风险预警制度; 改良翻身方法,采用良肢卧位翻身,每2 h更换1次,具体方法为右侧30°→45°良肢卧位→左侧30°→45°良肢卧位-仰卧位良肢卧位的循环方式[3]。采用透明贴缓解患者局部皮肤受压情况,使局部皮肤耐摩擦、更光滑。② 肺部感染: 使用机械振动排痰; 对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适当增加吸痰次数等。③ 中枢性高热: 除严密监测术后体温外,采用冰毯及乙醇擦洗降温,用冰块冰敷颈窝、腋窝降温; ④ 应激性溃疡: 在患者入院后6 h内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持续静脉滴注等[4]。⑤ 电解质紊乱: 评估电解质紊乱风险,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利尿激素; 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1.3 观察指标
① 神经功能: 于术前及术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评分0~35分,量表共包括11项内容,分别为意识、凝视、面瘫、视野、共济失调、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② 生活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术前及术后14 d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10项内容,分别为上下楼梯、控制大便、控制小便、进食、修饰、洗澡、更衣、如厕、行走和床椅转移。正常总分100分,>60分为良好,生活基本自理; >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 2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 <20分为生活完全依赖,完全残疾。③ 住院时间。④ 术后并发症: 统计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压疮、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1 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术前, 2组间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2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改善,且观察组术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s) 分
与术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基底节脑出血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血肿引起的颅内压急剧升高以及血液在凝固、液化、裂解过程中释放的多种神经毒素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占位,缓解颅内压升高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5]。虽然传统开颅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血压,但创伤性大,而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型手术方式,其通过钻孔抽取血肿的方式迅速降低增高的颅内压,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以及血肿清除完全的特点[6], 十分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或急诊ICU床旁使用,而且也为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优化的护理策略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表现为NIHSS评分降低, MB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向软通道治疗本身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十分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本研究对出血量较少、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于术后48 h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介入,通过被动和主动运动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在突触的作用下神经周围组织形成侧支,使周围神经得以重生,脑组织的功能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7]。在物理作用下患者的肢体功能得以恢复,生活逐渐自理,而且也有效预防了肌肉萎缩、痉挛僵硬的发生[8]。研究[9]报道,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早期康复训练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积极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优化后的护理策略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充分利用现有研究资源,对护理内容进行规范,避免了护士因个人经验、能力不同而导致护理质量差异以及护理工作的盲目性[10],使得护理过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1] 陈红伟, 吴茂春, 张毅, 等.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B): 876-878.
[2] 蔡真理, 鄢琼, 裴静波.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0): 127-130.
[3] 许健.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1): 79-80.
[4] 陈才奋.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9): 57-58.
[5] 谢卫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4): 618-619.
[6] 王琴.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5): 746-749.
[7] 孟曙庆, 张洪, 黎黎. 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9(2): 106-116.
[8] 张锦亮, 靳国伟, 杨杰民, 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J]. 东南国防医药, 2015, 17(1): 43-45.
[9] 贺春燕, 梁娟, 张娟,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9): 804-806.
[10] 亓剑凤. 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8): 35-37.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treated by directional soft channel therapy
WANG Qunfen
(NeijiangFirstPeople′sHospital,Neijiang,Sichuan, 64l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treated by directional soft channel 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basal ganglia treated by directional soft channe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4) and control group (n=44).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Neurological function, life abilit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14 days were improved, however, the MB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e NIHS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treated by directional soft channel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rectional soft channel; basal ganglia;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2017-03-11
R 473.6
A
1672-2353(2017)16-040-03
10.7619/jcmp.20171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