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评估价值的研究

2017-09-12 06:08:10马显群张青川王会青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钠尿肽B型心衰

马显群,张青川,王会青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联合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评估价值的研究

马显群,张青川,王会青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PR)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1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成人做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行血浆BNP及血清CPR水平测定,并且将两组血浆BNP及血清CPR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BNP水平和血清CPR水平更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型钠尿肽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联合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慢性心力衰竭。

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ic heart failure,CHF)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结局,也是死亡原因中最主要的构成。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二〇〇五年发布的统计结论,美国大约有五百万心衰患者,心衰每年的增长数约为五十五万。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见于老年患者,其临床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慢性心衰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心衰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改善疾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BNP水平在心衰发生时即明显升高[1]。CPR是能够体现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炎性因子,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疾病患者的血浆中均明显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敏感的预测因子之一[1]。本项研究意在探讨血浆BNP水平和血清CPR水平与CHF的相关性,进而指导临床早期诊断CHF及对CHF早期干预,为减缓CHF患者的病程发展、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CHF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4例,女5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8.9)岁。选择同期基本临床资料相匹配的健康成人1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平均(59.4±9.7)岁。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有可比性。排除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其他感染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空腹状态下,抽取CHF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4 mL,其中2 mL血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并分离血浆,使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检验的原理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另2 mL血不抗凝,待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IMMAGE800型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CPR水平,检验原理为免疫比浊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时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CHF患者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和CPR水平相比;CHF患者组BNP水平和CPR水平更高,经统计学处理,CHF患者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和CPR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HF组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和血清CPR水平比较(±s)

表1 CHF组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和血清CPR水平比较(±s)

组别 n BNP(pg/ mL) CPR(mg/L)对照组 110 73.5±16.7 3.5±2.3 CHF患者组 110 567.4±94.3 34.2±9.6

3 讨 论

BNP是一种肽类激素,在正常人体中,BNP主要储存于心室肌内,其分泌量亦随心室充盈压力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心衰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内BNP分泌增加,血浆BNP水平增高;BNP的生作用包含扩张血管,促进钠排出,反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的水、钠滞留效应;当发生心衰时,机体通过大量分泌BNP调节循环血量和心脏功能,并且其分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BNP可以作为评定心衰的指标[2]。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组BNP水平更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BNP协助诊断心衰的价值。

CPR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高敏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其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当出现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缺血,出现心肌细胞损伤,CPR水平增高,与CPR受体结合,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引发心血管事件[2]。因此,CPR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次研究发现CHF患者组血清CPR水平更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章小军[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BNP和CPR能够很好的预测心力衰竭,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心力衰竭,更加符合对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需要。

[1] 阮家兰,杨文元.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2163-2165.

[2] 章小军.血浆B型钠尿肽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62-146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41.6

B

ISSN.2095-8242.2017.028.5431.02

猜你喜欢
钠尿肽B型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12-02 00:50:10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血浆N端B型钠尿肽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09
千万别对B型人表白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患者中B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B型钠尿肽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变化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