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民变懒了吗?

2017-09-12 11:02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闲暇父辈劳作

□ 李 婷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农民的劳作随着作物季节生长而变化,大量闲暇时间分布在作物生长间隙中。事实上,在过去大部分消费都是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农民往往会利用一切可以劳作的时间,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一切可能满足家庭消费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勤劳作为一种价值标准,主导了农民的行为。那些享受闲暇而不是勤于劳作的人,则可能成为社会评价较低的个体。

进入新世纪前后,乡村市场化逐渐改变了农民的劳动模式,重塑了农民的劳动观念。从现象上看,一个总的感觉是,留在乡村的农民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勤劳。

农民闲暇时间急剧增多

在笔者调查的某村庄,2000年前后,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开始普遍使用,粮食种植变得较为容易。剩余的农业生产劳动力,除了外出打工的人外,其他的投入了到养殖业。然而,养殖业所需劳动力并不多。以养猪为例,喂养300头猪每天也只占用一个男劳动力三四个小时。

总的来说,现在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需求锐减。除了养殖和大面积耕作需要男劳动力以外,村庄的主劳动力还是女性。笔者认为,造成农民闲暇时间急剧增多的原因是大量女性的劳动时间锐减。

农民不是变懒了,而是“被”变懒了。 图片摄影/曹晖

家务自动化是女性劳动力解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00年开始,自来水、电饭煲、冰箱、煤气灶、洗衣机、热水器等逐渐进入农民家庭。煤气灶的使用意味着不再需要砍柴。洗衣机的使用节省了女性的大量时间,尤其是孩子多的大家庭。在没有热水器之前,洗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烧热水。冰箱解决了储藏食物的难题,因此很多食物的发酵或者腌制工作变得不再必要。

另外,一些小工具的使用,也在减轻女性的负担。以刮皮刀为例,锋利灵巧的刮皮刀比用菜刀刮皮所耗费的时间是要少很多的。小工具的使用使原本减少的家务劳动变得更少。特别是近几年现代厨房普遍进入农村,主妇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做好一顿饭。

而且,女性劳动力的解放还因为猪的散养在农村普遍减少。最近五六年的时间,农村大部分家庭都不再养猪,与养猪相关的一切劳动大幅度减少。对于女性来说,这是劳动量最大的减负。

当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和家务中解放出来之后,留在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充分利用。在笔者调查的这个村,很多家庭有充分的劳动时间进行更为细致的耕作,或者在周边打零工(男性收入每天120元,女性每天100元),但是很多人都宁愿在家闲着。这已经不能简单地用 “生活条件变好了”来解释。农民劳动经济价值的变迁

首先让笔者觉得困惑的是,农民会不会是从农业生产中抽离出来了过多的劳动。

当前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不高,但是其他生产成本如肥料、农药、机械使用成本却大大增加。为什么农民宁愿闲置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来替代这些成本?比如农家肥的利用,这项农活农民完全有能力投入,并且能给农民带来一定好处,很多农民还是不愿这样做。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市场机会增多的前提下,农民会选择将自己的劳动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领域,而农业生产的效益确实不太乐观。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并不多,在这上面进行过多的劳动力投入有些不值。

这种不值的感觉还被其他的因素强化,比如市场的投机性降低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笔者调查的这个村盛行的养殖业,就直接冲击着农民在农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劳动热情。

养殖业的投机性极强,与劳动的直接关联并不明显。养殖户投入了基本的养殖劳动之后,养殖户的劳动投入多少与成活率关联并不大。比如养猪,成猪的成活率决定于疫情,而且猪苗的来源不同也决定了猪的成活率。

最为关键的是,养殖业赚钱与否大多取决于市场和运气。

比如养猪,猪苗、成猪、饲料价格的变动都极大,猪苗价格从300多元一头到1100元一头之间波动,成猪价格在5元多一斤到十几元一斤之间波动,农民很难预测这一批猪是否能够赚钱。而突发的疫情,更使养猪近乎成了一次次赌博。市场好,养殖户的运气就好,运气好的时候挣几十万元,运气不好的时候就要赔上几十万元。

尽管如此,养猪以及围绕养猪的相关产业的发展,确实让一批“运气好”的人突然富了起来。“种一辈子地都不如人家养一批猪。”这些都深刻影响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养殖户的影响则更加直接,即使有时间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这些生产带来的收入与一次养猪遇到“好运”所带来的收益是没有办法比的。

劳动与收益的关联,在市场投机性增强中变得越来越弱,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对于劳动力投入的评估,导致农民劳动观念的变化,开始为自己的辛勤劳作觉得“不值”。这也就能够解释一部分人为什么即使有闲暇时间,也不愿进行农业生产,甚至也不愿意打零工,因为打零工意味着赚“辛苦钱”,这种辛苦钱赚得“划不来”。

农民劳动的社会价值变迁

农民劳动的经济价值变迁,是农民不再勤劳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农民劳动并不只能用经济价值来评价,应该考虑其社会价值。

那农民劳动的社会价值是否还能够激励农民勤于耕作呢?在笔者调查的村庄,笔者却感受到近些年人们对一些勤于劳作的人的社会评价变得有些中性,甚至负面。是劳动的社会性价值的低落,使农民不得不变懒。

劳动的社会价值降低,原因在于劳动的市场化以及劳动的社会性弱化。

劳动以社会价值的形式来实现,要求人们不那么看重劳动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在彼此需要的时候提供对方需要的劳动,而不是等价值的劳动。而劳动力市场化,使得劳动的经济意味更加被人看重,而社会性的一面则不那么被人看重。那些为别人劳动,而不计较经济收益的人,往往只能得到付出对象的认同,在现在的乡村社会已然变得有点“傻”。

互助是农民劳动积蓄的一种方式。当付出社会劳动而没有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如果自己经济条件不好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这种劳动储蓄的社会性劳动在这种氛围下很难展开。劳动力市场化之后,劳动力的价值开始明码标价,每个劳动力价值变得清晰,且存在越来越大的差异。一个每天能赚400元的人和一个每天赚100元的人在同样的劳动中进行互助,即使有人情作补偿,互助的持续也难以维系。

劳动的社会性价值的瓦解,使得互助难以展开,那些剩余的零碎时间就会成为闲暇。最终导致农民产生了一些原本可以转化成劳动积蓄的闲暇。

还让笔者困惑的是,在投机性不断扩大的氛围中,那些勤劳的人是被认为跟不上潮流的人,勤劳人变得不那么“受人待见”。在笔者调查的村,听到过大家给村庄中的勤快人做“思想工作”:“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做那么多。”甚至还被 “警告”:“你再这样做下去,你会后悔的。” 村庄里的勤快人成了另类,成为了被舆论批评的对象。这些勤于劳作的人,如果被大家改造变得不再勤快的时候,就会被人们称为是“看开了”。笔者听到过一个特别夸张的个案,一对过去非常勤快的夫妇,有一段时间天天去打麻将,这个时候得到的好评居然比勤劳的时候要多很多。

在投机性越来越主导乡村经济社会秩序的时候,那些掌控金钱资本和“暴力资本”的人更容易从投机性中快速获得收益,而那些小户则是不断被打败,勤劳必然会成为农民不得不为之的一种选择,而绝不可能成为一种被推崇的品质。勤劳只有以致富作为结果时,才是被表扬的,而勤劳者在投机的市场社会中,致富不一定是必然的,甚至会不断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勤劳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只带来少量收益的勤劳的农民,在村庄就变得越来越边缘。

当劳动不再被推崇,农民开始在日常的生活中便心安理得地享受起闲暇时间,反而那些不会享受闲暇时间的人会被其他村民看不起。

家内劳动价值的变迁

伴随着种种变迁,家庭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影响到农民在家内的劳动投入。农民尤其是完成人生任务的父辈不再那么推崇“劳动储蓄”,而是转变为一种“养生储蓄”。

在笔者调查的村庄,带孩子开始成为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谁带孩子的问题偶尔也会有所争议。这些都源于父辈对养老预期的变化,影响了父辈在完成人生任务之后的劳动安排。他们不像以前一样,以对子女的劳动投入来实现自己养老的劳动储蓄。现在这些老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做死做活,把身体搞垮了,以后会给子代添负担”“照顾好自己就是给子代最大的帮忙。”

“负担”一词之所以在代际之间出现,首先是因为很多复杂的疾病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并行,医疗负担确实有所加重。其次,子女的负担确实加重了。进城、向上流动的压力,日益强化的消费竞争,现在的农村中年轻一代与父辈相比,生活不易的感觉确实增强了不少。因此,如果父辈的身体不好犹如在子女的负担上面加石头。第三,“负担”是父辈对自己的评价,源于父辈对自身劳动力的一种不自信。市场化以后,一般说来,年轻人劳动力价格会比其父母高,如果父辈身体不好,其劳动所得会低于他们所耗费的医疗开支,在他们看来,这笔账是不划算的。

“负担感”主要源于父辈对自身价值的一种低预期。这种负担重的感受源于父辈对于子女的养老预期不再那么稳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父辈“理解”子女:不是子女不愿意赡养自己,而是承受不起这个负担。

总而言之,父辈对子女的养老预期变得日益不稳定,结合对自身和子女状况的评估,父辈们在完成人生任务之后的劳动行为就变得没有那么有积极性,尤其是对身体损耗比较大的农业生产,在投入的过程中会更注重“养生”,而不是一味地投入劳动。这就使得父辈的闲暇在他们完成生儿育女任务之后变得多了起来。◀

评论

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民变懒了

农民越来越闲了,越来越不愿劳作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民变懒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农民变富了,农民劳动行为的变化背后存在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等原因。农民不再勤于劳作背后是农民劳动解放的一种结果,是农民市场机会增多的一种表现,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负面的东西暗含在农民的劳动行为变化中。投机与消费之风对于劳动积极性,对于勤劳这一美德的传播与维系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农民确实闲了,闲暇时间如何利用,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面对农村发展的同时,如何让农村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让农民更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成为了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稳定的经济秩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何减少市场中的投机性,让农民对自身的劳动与收益之间的关联更为确信,以此保证勤恳的劳作能够被激励,进而被社会认可,使勤劳重新成为农村社会中一种正向的品质,使农民更为慎重地对待自己的闲暇,用一些积极有益的劳动去应对闲暇,或者说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度过日益增多的闲暇。

让农民更加热爱劳动,让节俭之风重新进入乡村,让闲暇成为农村发展的正能量,促进乡村的新成长,迫在眉睫。(李婷)

猜你喜欢
闲暇父辈劳作
父辈们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人在何时最清醒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ONUMENTAL MEMORY
春暖劳作花相伴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两只小猫
闲暇时间干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