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强化成果转化应用
——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2017-09-12 06:14海盐县国土资源局陆晓峰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8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海盐县成果

□海盐县国土资源局 陆晓峰

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强化成果转化应用
——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海盐县国土资源局 陆晓峰

农业地质调查涉及与耕地、牧场、林场、养殖水体等相关的基础性调查内容,其“广义的”定义是开展与农业相关的所有地质工作。本文阐述的只是相对“狭义的”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指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地质环境为主要目的的面积性地质调查工作。从2013年起,由海盐县人民政府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具体工作实施海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本文以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为例,研究提出应对农业地质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为海盐县土地资源管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实施过程

设计编写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完成项目区已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资料,编制了项目总体设计书。

野外调查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完成各种比例尺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土壤理化性状调查及各类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进行了年度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评价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包括土壤养分丰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富硒土地资源评价等。编制了各类评价成果图件及相应文字报告。

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一是富硒土地资源可利用性研究;二是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土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转化,厘定调查成果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成果编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完成全部调查成果、评价成果、研究成果的整合,完成成果报告编制。

(二)项目调查情况

海盐县在2002-2005年开展的“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1∶25万)基础上,海盐县于2013年启动了“浙江省海盐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海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省厅项目)两个项目,项目周期2013-2015年,有以下几个特点。

1.调查范围覆盖面积广

本次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覆盖全县陆域范围,在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1∶25万)基础上,开展 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585平方千米。同时开展了土地自然性状调查、农田灌溉水质量调查、农产品安全性,调查、大气沉降物调查、河道(湖泊)底泥调查等专题调查研究工作,查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养分丰缺以及土地生态地球化学(大气、水、农产品)质量,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在澉浦镇开展1∶1万富硒土壤详查64平方千米 ,完成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究。

2.调查样本采集密度密

按采样密度8-10件/平方千米要求,共采集土壤样品3795件,分析测试酸碱度、氮、磷、钾、镉、汞、砷、硒等35项指标;采集农产品318件,分析铅、铬、镉、汞、砷、硒等9项指标;还采集了农田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河道湖泊底泥等样品。全县共采集各类样品4207件,并获取一批高精度分析测试数据,总量达11万余个。针对澉浦镇富硒土壤区域开展专项调查,调查精度加密,土壤重金属样品每50亩设立1个样点,补充采样表层土壤样品648件,分析指标全量20项和有效态11项。对部分指标检测有异常的区域补充采样1921件,力求检测数据精确。

3.调查成果分析评价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农业、环保、规划等部门的沟通,充分整合、集成各类资料,以成果与应用相结合、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评价。对调查和分析获取的数据,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要求,全面进行土地养分丰缺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富硒土壤可利用状况等进行研究评价,达到摸清“家底”的目的。

▲图1 海盐县表层土壤全钾丰缺评价图

▲图2 海盐县表层土壤有机质丰缺评价图

▲图3 海盐县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图

▲图4 海盐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图

二、项目取得主要成效

(一)主要研究成果

1.土壤养分丰缺调查评价

海盐县总体上以丰富级土壤为主,集中在北、中部地区,约占全

县农用地面积的60.60%。养分略缺乏级土壤主要分布在澉浦镇低丘地区。全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普遍不高,东部地区普遍缺有效钼。东部沿海地区土壤中除有效磷较丰富外,全氮、速效钾、有机质等养分元素含量普遍不高。如图1图2所示。

2.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海盐县土壤质量总体良好,清洁、轻微污染土壤约占农用地总面积的98.71%。其中清洁土壤面积为38.67万亩,轻微污染土壤面积为15.83万亩。轻度及以上污染土壤占农用地面积1.29%。其中轻度污染面积为0.53万亩,中度污染土壤面积为0.11万亩,重度污染土壤面积为0.07万亩。主要污染元素为镉、汞、铜、锌。如图3图4所示。

3.农田灌溉水水质评价

海盐县农田灌溉水水质中铜、镉、汞、砷、六价铬含量极其微弱,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产生影响。锌、铅含量较高,23个水质检测点检测结果显示锌含量平均值为0.02毫克/升、铅含量平均值为0.002毫克/升,以农田亩均用水量350立方米/亩进行估算,灌溉水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年增量约为锌7千克/亩、铅0.7千克/亩。

4.富硒土壤调查及开发示范

海盐县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澉浦镇、百步镇、通元镇,沈荡镇、元通街道、秦山街道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经详查,海盐县在澉浦镇圈定了富硒-足硒土壤3.40万亩,其中平原区1.8万亩、丘陵区1.6万亩。平原富硒土壤面积约8000亩,主要分布在茶院村-六里村一带,足硒土壤面积约10000亩,主要集中在六忠村-紫金山村、永新村等地区。澉浦镇富硒土壤中稻米达标注富硒稻米的样品占64.18%,而足硒土壤中富硒稻米检出率也达到66.67%,表明澉浦镇土壤是典型的“低硒高效”富硒土壤。向澉浦镇人民政府提交了“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综合开发建议”方案。建议以南北湖核心景区为依托、以绿色土地为基础、以富硒土地资源和火山地质景观为新亮点,以服务景区为目标,全面打造“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带动澉浦镇“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图5所示。

▲图5 “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综合开发建议图

(二)应用性成果

1.服务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海盐县大力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档案工作,覆盖“一县三镇”的730平方公里,被列为嘉兴市唯一全省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档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基本农田质量调查工作,在全县3.51万公顷农田上,采集了土壤、水、农作物等各类样品4200多件进行系统调查。通过图、文、卡、库、码五大元素,全面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档案,并形成了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问责的土地质量管理制度。自2015年发放全国第一张土壤质量“身份证”以来,已累计制作2500余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土壤安全支撑,实现土地质量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粗放到精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2.服务于表土剥离再利用

以西塘桥街道和于城镇为改革试点乡镇,在全国率先将地质调查成果运用于“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通过引入农业地质调查强化对土壤内化学元素的检测,评估剥离表土质量和可利用等级并提出利用建议,将建设所占适合耕作的表土搬运到固定场地存储,用于原地或异地复垦、土壤改良、造地等,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为全面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精细化管理打下扎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实施表土剥离项目5个,剥离区域总面积372.47亩,表土再利用面积378.69亩,5个项目耕地质量均相应提高,耕地现状适应农作物种植要求。

3.服务于农村土地整治

以“海盐县西塘桥街道曙光—王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为试点,对整治后的农用地开展1∶1万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调查面积6.53平方千米,共采集样品126件,其中复垦区22件。对复垦区的土地质量信息采用专项土地质量档案及二维码的形式,实现复垦区土壤质量的监督、检测,实现该地块土地质量的可问责。截至目前,海盐县共立项实施4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24.96亿元,立项拆旧区总面积9557亩,复垦新增耕地面积8997亩。已通过市级以上验收的整体项目有21个,总面积5572亩,正在实施项目26个项目,计划新增耕地面积3425亩 。

4.服务于生态农业管护

依据本次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档及检测试点,探索建立农业地质调查有效服务土地质量生态管护新机制。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两区”等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天链条。深入研究不同土地适合种植的农产品,对土壤缺失养分进行补充,更好地引导农民种植有特色的农产品。目前,北团村拥有芦荟、葡萄、千亩薰衣草项目等多个产业,其中芦荟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为“中国华东芦荟第一镇”;黄沙坞村可采摘浙北具有800多年种植历史并独具风味的黄沙坞蜜桔,永兴村开展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三、成果转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的宏观管理

政府应通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科技政策、资源配置、行政推动、推广计划等加强对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的宏观调控,协调政府、企业和农户三者利益关系,建立一套高效的成果推广体系。建立政府各部门间有效合作机制,从政府层面整合力量,创造有力条件保障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后续转化,加强调查成果在农业发展中的有效服务。

(二)建立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相关制度

定期公布、更新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总结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时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时效性、收益性。示范奖励制度。建立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对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明显的镇、街道采取奖励举措,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三)选择适宜的推广途径

作为一项被推广的科技成果,成果本身的水平、产生效益的周期、直观效益的明显程度、需求性、适应性是限制该成果推广的主要原因。成果推广要因地制宜,可采取政府引导、行政干预、财政扶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通过充分论证,选择适宜的推广方式。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海盐县成果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验收成果
爱吐皮的爸爸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大成果
顽强的落地生根
吃晚饭
陕西省三原县丁留村农田硒含量特征及成因浅析
宁夏玉泉营酿酒葡萄产区土地质量研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