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新路推进“美丽余杭”建设

2017-09-12 06:14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8期
关键词:余杭余杭区存量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 陈 勇

节约集约新路推进“美丽余杭”建设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 陈 勇

当前,杭州市余杭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全面铺开实施“美丽余杭”建设。以“三年时间,全域美丽”为路径,以创新余杭、美丽余杭、文化余杭、平安余杭、幸福余杭“五大余杭”为重点,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品质城市建设、无违建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清洁家园、美丽公路、风景田园、美丽乡村、城市管理提升等十个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富而美、安而康”新余杭。

国土资源部门具有服务发展和执法监察的双重职能,应当在“美丽余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资源愈发紧张的当前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余杭区一直探索解答的课题。

近年来,余杭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利用存量资源、严格耕地保护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走出一条提质增效、利民惠民的新路。日前,作为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的区(县、市),余杭区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获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的奖励。

一、把好节约集约关口,土地盘活利用“正当时”

▲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场进行违法认定

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为杭州路赛机械有限公司,三年前还是一家面临倒闭的民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曾一度面临困境。2012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协商的方式对该公司土地进行整体收回,并将该地块土地使用权和33363.4平方米厂房以土地带建筑物的形式整体挂牌出让给老板集团旗下的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当年,地块亩均产出就达472万元,是原来的22倍,2017年2月,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这是余杭在盘活土地存量工作上的一个剪影。余杭区坚持以多种途径推进盘活工作。

1.“空间换地”提效益

通过减免增加容积率部分的土地价款,鼓励企业对现有厂房、土地进行提升改造,并给予办理相应权证。同时,充分利用财政补助激励和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引导企业进行“零土地技改”,督促企业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引入先进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2013年至今,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引入新生产线改造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全区通过增容扩建完成低效土地再开发1381亩。

2.“腾笼换鸟”促转型

为企业“腾笼换鸟”“退二优二”“退二进三”转型升级提供多种途径,对企业不改变用地性质,利用拆除重建等途径优化土地利用的,不增收土地价款,并给予办理相应权证。同时,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和原厂房进行提升改造,支持企业在保持工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产业升级累计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4684亩。

3.深掘潜力谋“增量”

响应节约集约新要求,有序推进余杭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向“土地存量”要“增量”,把盘活存量作为有效破解土地资源制约瓶颈的重要抓手,坚持依法处置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着眼于已批未供土地、供而未动土地的盘活利用。2014年至今,全区共清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万余亩。

4.拆后利用显“新貌”

余杭区通过“三改一拆”、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美丽余杭”建设等行动,拆除大量违法建筑,对拆后腾出的土地,按照“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的总体思路加以充分利用。2013年以来,全区腾出土地1379万平方米,利用1042万平方米,利用率75.6%。因地制宜对废弃矿区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如将仁和獐山石矿矿区整治后建设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已开发建设1500亩,已进驻比亚迪汽车、联东集团、安博物流等大型企业。

二、严守耕地红线,违法用地防控“出硬招”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创新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的新举措、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通报,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履职尽责,有力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国土资源办案能手予以表扬激励,余杭区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被授予执法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田长制”耕保责任落实

2016年,余杭区全国首创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以无违建创建为目标,依托“大联动”工作机制,在“一乡一所”基础上,出台《土地违法网格巡查处置及考核办法》,将巡查、发现、制止违法用地职责延伸、落实到网格,将执法关口前移。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补偿资金的发放标准与违法用地发生数量直接挂钩,正面激励和反向倒逼共同作用,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2.“破难题”控新增消存量

在部级卫片执法基础上,自行运用区级航片遥感成果,在全区主动开展违法用地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督查、通报等手段,及时督促镇街逐宗整改复耕违法用地。2016年通过部、区两级卫片发现并及时整改违法用地730亩。另一方面,消化历史存量违法用地。制订《存量违法建筑处置意见》及《存量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实施细则》,为从根本上解决存量违建处置难问题谋求出路。与法院建立移送裁定机制,破解执行难问题,申请法院执行历史积案400余宗,完成全部共3700多宗历史积案的清理化解。

3.“一张图”人防技防合一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转变传统的人防模式,利用“一张图”移动数据系统、“无人机”、执法记录仪、执法箱等先进执法装备,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日常巡查力度。依靠媒体力量,主动通过主流媒体持续曝光违法用地行为,形成高压态势,捍卫土地执法严肃性。警示约谈工作形成常态,对村(社区)发现新增违法用地及时约谈主要负责人,签订约谈整改告知书,明确督促整改期限,对不按期整改的启动移送纪委程序。从2016年至今,已通过曝光形式推动拆除整治违法用地11宗,约谈村(社区)主要负责人6次,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三、推进土地整治,村级经济发展“有新招”

余杭区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把土地整治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在切实保护耕地、破解用地难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众多经济薄弱村因此脱贫,如余杭瓶窑镇南山村,从2011年的余杭区贫困村,到2015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00万元。村可支固定资产突破5500万元,存款金额近6000万。

1.政策为先“利民惠民”

余杭区不断加大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水田垦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标回购价格参照市场价,且垦造水田项目回购资金至少60%分配至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旱改水、耕地质量等级提升项目不低于80%,对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项目涉及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给予水田2000元/亩、旱改水1000元/亩的经费补助,被评为区级或以上“优秀工程”的项目,追加经费补助1000元/亩,政策补助标准极大提高,“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超过20亿元,区内市场化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镇街的主动性,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整治后土地连片性和规整程度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增强,土地流转价格大幅度提高,农民收益也得到进一步增加。

2.项目技术“高标严管”

坚持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设计,增加建设投入,引入节水灌溉、生态建设等新技术,推进高产高效,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以此提高耕地质量,为打造高新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奠定基础。如结合项目种植结构和用水特点,实施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明渠改用暗管,既节水又方便灌溉。田成方、渠相连,标准化的项目,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同时,采用监管系统规范整治项目实施切实提升工程与耕地质量,依托“移动互联网”+“3S”技术,实行土地整治项目移动监管,掌握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全方位对项目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

猜你喜欢
余杭余杭区存量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新龟兔赛跑
腐败存量
能喝到几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