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李 燕
黔货出山的遵义行动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李 燕
名优绿茶黄金茶高坪镇茶园收购现场(潘义军/摄)
阳春三月,春茶还未开采,湄潭沁园春茶业就已与北京萌奶奶创意文化传媒公司签订了1000亩茶“私人定制”的订单,价值600多万元。今年这家公司推出3000亩茶园来实施“私人定制”,早已有北京、广东、成都、山西等地的客户签了订单。
类似这种“私人定制”的产茶方式,在湄潭乃至遵义市、贵州省,已越来越多。遵义产的茶叶,不仅销往省外市场,而且大量出口到国外。
为何遵义的茶叶受到市场的追捧?答案并不难解开。产地遵义拥有不可复制的良好生态: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
遵义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贵州的9个市(州)中,遵义的国土面积、农业增加值在全省均居首位,人口总量在全省的占比分为第2位。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大,这是遵义重要的市情。
遵义山川秀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遵义农业基础好,物产丰饶,是贵州主要的农产品基地,素有“黔北粮仓”的美誉。遵义出产的粮食、油菜、烤烟、茶叶、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到贵州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遵义的农民勤劳、智慧,富于创造,从农业上的老“五突破”,到新“五突破”,从当年湄潭的土地制度改革经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到如今的“四在农家”,遵义创造的品牌在省内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遵义的好山好水,不仅孕育了山之峻奇、水之灵秀,更孕育了酒之芬芳、茶之清香。良好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植被,无污染的水质,肥沃的土壤,成就了遵义绿色农产品的纤尘不染,独特的气候特征积淀了遵义绿色农产品的高贵品质,原始的种养方式保留了遵义绿色农产品的淳朴清香,不仅孕育出了曾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的国酒茅台和赤水晒醋,更有无数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可谓品质天成。
盘点遵义绿色农产品,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让人振奋。
全市拥有茶叶、蔬菜辣椒、生态畜牧业、中药材、干鲜果为重点的“5大主导产业”和以竹、烤烟、马铃薯、酒用高粱和特色食粮为主的“5大特色产业”。形成省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2个,市级、县级园区73个,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大提升。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556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70个。创建了湄潭翠芽、兰馨、茅贡米、凤冈锌硒茶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00余个“贵州省名牌产品”、160余个“贵州省著名商标”。
全市获得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证873个、面积353.2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76%,畜牧渔业无公害产地认证315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6家、产品24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3家、产品124个。“贵州茅台酒”“余庆苦丁茶”“赤水金钗石斛”“虾子辣椒”“绥阳金银花”“遵义杜仲”等2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6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遵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202亿元,销售收入176亿元,绿色生态农业体现出了高效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109元,同比增长9.3%。
3月11日,“黔货出山——遵义绿色农产品北京行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农展馆全国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开展。3410平方米的展厅里,53家企业的200多种产品吸引了众多的北京市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购产自遵义的绿色农产品。茅台酒、习酒、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贵三红辣椒制品、茅贡米、红赤水系列产品、黔老翁晒醋、天楼野木瓜等产品,又一次地在京城火了起来。
活动促成11个现场采购协议,采购金额1330万元。与北京鸿宇商都贸易有限公司等50家采购企业达成农产品意向性采购协议73个,意向采购金额1.43亿元。与15家知名企业集中签约农业投资项目15个,合同投资额共计105亿元。
这是遵义市开展“黔货出山”活动交出了的第一张精彩答卷。次月,在上海举行的“黔货出山•遵义绿色农产品上海行活动”,再次打响遵义绿色产品的品牌,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遵义市商务局按照贵州省、遵义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产业扶贫有关工作部署,积极举办农超对接会、展示展销会等活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3月8日至3月17日,先后在遵义国际商贸城等地举办的3次农超对接会,成功促成了赤水、仁怀等地农产品进入中心城区超市门店销售。2家企业现场签订了3000万元的购销协议,4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现场签订意向采购协议20份,采购金额达2.8亿元。
在2017年茶博会期间举行的展销会,更是首次采取了线上线下活动同时进行。大家不仅可以在茶博会现场品茶买茶,还可以在网上茶博会专区购买喜爱的茶叶,参与多项互动和体验活动。
目前,遵义市引进了淘宝、京东、苏宁易购、邮乐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建设地方农特产品馆22个,茅台商城、贵人购、指南针、爱特购等10余家本地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初具规模,线上线下展示销售遵义绿色农产品。
此外,在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和遵义红为代表的生态茶成功走向海外的基础上,仁怀的有机蔬菜、赤水的竹笋和晒醋、播州区的刺梨等遵义绿色优质农产品再次成功迈出国门,远销新加坡、俄罗斯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遵义中心城区,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对单、分拣、装盒、贴单……快速有序地进行着。据介绍,位于厦门路上的遵义馆,每天都有近700个农特产品包裹发往全国各地。2016年,遵义馆平台带动遵义电商线上线下交易额3.8亿元。
北京、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建设的“遵义生态农特产品展销中心”“遵义红”茶城茶庄,通过实体店营销、电商营销、进驻超市等方式,大力推介销售遵义生态农特产品,2016年完成销售额近4000万元。
事实证明,无论是在传统市场还是新兴的电商平台,遵义的农产品都呈现出销售火爆的景象。
走进位于老城红军街1935时尚坊的遵义市首家黔货出山直营店,300平方米的店内,丰富多样的农特产品整齐的摆满货架,琳琅满目,不少市民和游客正在选购农产品。
据了解,目前在我市中心城区已建成5家“黔货出山直营店”并投入运营,它们分布在厦门路、游客集散中心、播州区、昆明路和1935商业步行街。
遵义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黔货出山直营店的建立,不单单是为了销售产品,而是希望通过直营店这样的模式,打造出遵义市农特产品的形象窗口,助推遵义绿色农产品发展走出新路,为“精准扶贫”、“黔货出山”助力添彩。
8月1日,筹资30多万元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黔货出山•遵义直营店”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我市真正成为上海蔬菜的外延基地,使我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出省通道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据介绍,该门店面积约28平方米,主要设置功能有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网购区、洽谈签约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溯源系统区域。除此之外,市商务局还计划在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开设“黔货出山•遵义绿色农产品直营店”。
在大型商超设置遵义农特产品销售专区,是遵义市商务局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补齐流通短板的又一举措。目前全市共有25个大中型超市门店设立了遵义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集中展示销售遵义农特产品。其中,中心城区14个,其余县(市)各1个。
为更好地展示展销遵义绿色农产品,市商务局制定了销售专区装修装饰方案,要求各销售专区按照统一风格装修、统一形象打造,并给予每个超市门店1万元装修装饰补助。待建成后,来遵旅客和市民可以更好地享受“一站式”采购当地绿色农产品。
除此以外,市商务局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牢牢把握“农商联动”这一机遇,积极开展农商互联行动,坚持“以产促销,以销定产,产销互动”的思路,把遵义绿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目前,播州区、湄潭县、桐梓县3个县被初步确定为2017年贵州省农商联动示范县,未来将在打通农产品生产、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方面发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抢占省内外市场。
“农商联动是依托政府政策导向做延伸,发现并整合农业企业资源,利用社会各界优势,建立共议农业发展平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农商互联行动,通过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创新营销模式,开展品牌建设等方式让农民奔小康的道路更加稳当,是未来农业产业纵深、精准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