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涛 王 印
大道如虹
文 |陈 涛 王 印
岁月沧桑,莽莽大山依旧,见证着桐梓“出亦由之、入亦由之”的通道价值。
抚摸历史的印痕,有唐蒙之辟五尺道,有川盐经綦岸盐道进入遵义,有夜郎古道、川黔驿道经蒙渡去桐梓……场景更叠,昔日的古道只留下遗迹依稀可寻,而川黔铁路、210国道、兰海高速、习新公路及古道正在桐梓交汇。
属于这里的繁华与烟云,从来都不曾远去。
桐梓的面貌日新月异。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地理坐标看,桐梓并非贵州最北,但从交通区位、对外交流之深度广度和历史影响看,桐梓无疑为贵州最北门户,即所谓“川黔锁钥”“黔北门户”。
从前,通道文化的发展,形成桐梓南来北往的景象,这是一个有人气的地方!李太白走过,石达开路过,红军们来过,张学良住过……还有周西成,从桐梓走出去,修建了贵州第一条公路,开来了第一辆汽车。
如今,县境内G75兰海高速贯穿全境,渝黔快铁将在年内通车,加上正在建设的习正高速公路桐梓段77公里、拟建的G75复线桐梓段69公里、金仁桐高速桐梓段50公里……桐梓县即将在2020年前后,形成“四高一快”、G210国道线、6条省道线组成的主干交通网络。
目前,桐梓县公路总里程为2797.128公里,全县25个乡镇(街道)通畅率100%,223个行政村通畅率100%。然而,由于桐梓县地形沟壑纵横,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公路建设的工程量大、造价高,始终不能满足全县公路发展需要。
而习正高速公路的修建,打破了桐梓交通沿南北走向的固定模式,呈现了桐梓交通东西走向的新格局,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习正高速横跨桐梓,是一条高海拔山区的高速公路,沿线多是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的偏远乡镇。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打通黔北地区与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通互融,对桐梓县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桐梓交通沿綦江水系流向,一直就与重庆有着很深的渊源。即将在年底开通的渝黔快铁,届时将遵义到重庆、贵阳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小时。渝黔快铁路还将与既有的沪昆高铁贵州西段、东段以及贵广高铁,形成十字形高铁骨架网,贵阳东连湘赣、西接云南、北上成渝、南下桂粤,东、西、南、北四大通道将全部打通。
“在桐梓有两个站,一是桐梓东站,候车室可容纳800多人;二是夜郎站(桐梓北站),候车室可容纳400多人。以后,桐梓人可以更加快捷地到达各地。”项目副经理薛玉柱介绍,渝黔快铁全长345公里,沿线共设12座车站,从贵阳北站出发,自南向北依次经过扎佐东、息烽、苟江、遵义东、娄山关南、桐梓东、夜郎镇、赶水东、綦江东、珞璜南10站,最后抵达重庆西站。
桐梓新站立交(胡志刚/摄)
建设大枢纽,这是一条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自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在交通,桐梓正在努力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捷外畅、安全高效的大交通格局,打通“主动脉”实现与周边县区互联互通,打造黔北渝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210国道、兰海高速路、川黔铁路及正在修建的渝黔快铁、习正高速……桐梓县可谓交通便捷、四通八达,但“主动脉”外的“毛细血管”仍然是公路建设的短板。于是,在推进“大交通战略”行动中,桐梓再投入100亿元,改造县乡道路和建成旅游路、乡(镇)连接线、通村油路、连户路共计3000公里,实现“乡乡二级路、村村硬化路、寨寨联户路”。
一个区域发展,需要构筑一个大格局,格局既定,其发展之势将不可遏止。交通格局,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的桐梓,随着“大交通战略”的实施,以“五纵四横一环十联线”公路运输网络体系构建外通内联、畅乡通村、安全便捷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县城南部的岩子头,G352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这条路将极大缓解县城的交通压力,以及加大对货车的承载能力。”桐梓县交通运输局基本建设科副科长江泽东指着平整、宽阔的道路说道,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40公里,路基宽度8.5米,路面是沥青混凝土。
另一边,X380桐梓县鞍山至太平公路改扩建工程也在如火如荼施工。江泽东介绍,项目起点位于燎原镇岩窝头,经板梨槽、洗脚溪、钓鱼台、楠木村,终点官仓镇,全长16.895公里。建设完工后,太平到县城只需20分钟,车程将缩短到5公里。
沿着X380所经路段行进,径直来到官仓镇,这里通村路建设的景象热闹非常。铺路基、和泥浆,挖掘机、推土机齐齐上阵,即使在烈日下劳作,当地人也干得起劲,因为一条条通村路的修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都晓得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只要路修好了,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当地村民周大爷不无感慨地说,以后路修到了家门口,收菜的人就会多了起来,大家种的菜都能卖一个好价钱了!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公路蜿蜒在大山之间,将美丽的山村与外面世界紧密相连,燎原、楚米已基本实现同城化。诚然,一个地方的崛起,总是因交通而动,桐梓亦开始构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体系。
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实施小城镇整体提升工程,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全县小城镇建设水平。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
按照“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空间布局,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建成高铁新城、蟠龙新城;建成龙凤大道、西门出口通道等市政路网系统。到2021年,县城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建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重庆卫星城市”,力争撤县设市。
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高度。“大交通”正成为促进桐梓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通衢大道”,正不断拓展着城市的空间,延伸着百姓的生活边界。
交通“天亮”了,受益的不仅是旅游,各级地方政府、干部群众、各行各业因路而谋、因路而兴、因路而动。而今,行走在桐梓大地上,无处不感受到“大交通”释放的大活力、大效应。
娄山关高新区、经开区加快发展,全球第二大软件企业甲骨文、世界500强企业伍尔特、全国百强企业中国华唐、大数据领军企业中科曙光等152家企业相继入驻;
建成3个省级农业园区、7个农旅一体化园区。方竹、蔬菜、经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5个,“桐梓方竹笋”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建成1个3A级景区,开工建设2个3A级、2个4A级景区,娄山关万亩花海获“国家级创意农业园区”品牌,成功举办五届乡村旅游节和“乐趣村跑”系列推介活动,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
……
从历史走来,桐梓已成为通道上的一个舞台。并依托“大交通”优势,按照“中部崛起、南部跨越、西部突破、北部攻坚”的发展定位,完善推动了“四大区域”差异化发展保障机制,形成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并进新格局,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未来,抢抓渝黔快铁通车机遇,桐梓将围绕“重庆所需、桐梓所能”“重庆所能、桐梓所需”,全面深化与重庆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实现产业互补、市场互通、政策互动、资源共享。
对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化与上海普陀区合作交流,率先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桐梓,谋篇在胸、已然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