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美玲
摘 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政策文件规定,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机遇期的大背景下,论述目前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中遇到的困境,并通过建设智能化子系统及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等对策措施,实现城镇综合管廊的“管、控、营一体化”智慧运营。
关键词:综合管廊;大背景;困境;对策
1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城镇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秩序。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大力支持,综合管廊如雨后春笋般启动试点工程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城镇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使用。
2城镇综合管廊简介
综合管廊建设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市政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因地制宜设置综合舱、电力舱、燃气舱、雨污舱。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设备间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地下动脉”。
3城镇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困境
综合管廊内容纳了不少于2种市政管线,并布设了各种附属设施设备,包括管廊内的送排风、给排水、照明等机电设备,以及监控、消防、通信、环控等弱电智能仪器仪表。同时,各子系统的产品来自不同的厂商,在数据交换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管廊内接口众多、访问性差,信息孤岛给运营管理单位带来很大的困境:
(1)传统监控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2)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易产生各种问题;
(3)解决事故发生时易相互推诿、扯皮;
(4)管廊监控视频、监控数据类别不一,各系统间信息孤岛导致相关部门决策困难。
4对策措施与建议
4.1建设智能化子系统实现智慧管控
综合管廊内容纳了多种市政管线,其内部必须是一个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健康环境,为保障管廊内管线的安全、巡检人员的安全、各种机电设备的安全,必须建设一个智能化监控与报警系统,包含安防系统、环控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通信系统、GIS等子系统。
通过安全防范系统实现管廊内7*24小时的全天候视频监控,让运营管理人员实时掌控管廊内部情况,辅助运营管理单位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取证的闭环管理。
通过环控系统实现管廊内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气体浓度值自动启停风机,根据集水井液位高低联动水泵的开关,为管廊内部环境的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通信系统实现管廊内线、外线通话,在发生紧急情况下通过廊内固定电话实现一键报警和广播。
通过预警与报警系统实现管廊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管控。
通过GIS系统实现管廊走向和定位的宏观把控,发生告警时辅助运营管理人员正确决策。
4.2建设统一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智慧运营
通过建设统一综合管理平台,采用人工管理+智慧运营的模式将原来几十人运营管理团队浓缩到十几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攻破了信息孤立壁垒,实现各子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及智能管控,有效解决政府部门决策难的问题。并在综合平台上设置不同的访问层级权限,满足运营单位项目级监控权限、区级的部分数据监测权限,市级的全数据監测权限。通过统一运营管理,多层级查看的模式,有效规避多头管理、分散操作出现解决事故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5结语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对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为解决其运营存在的管控难、管理难、运营难等问题,应建设智能化子系统,改变传统单一的人工管理模式,采用人工管理+智慧平台的运营方式构建智慧管廊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以上对策措施,实现我国综合管廊的信息协同、智能管控和创新服务的智慧运营。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丁晓敏,张季超,庞永师等.广州大学城共同沟建设与管理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S1):1385-1389.
[3]王平.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理廊的建设经验[J].建筑经济.
[4]郑丰收,陶为翔,潘良波等.城市地下管线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增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