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娥+李明伟+管静+陈素红+梁梅兴+马蕊
【摘要】目的 评价腹部内生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69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采用化疗结合腹部内生场热疗;对照组(34例),采用单纯化疗,比较两组近期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肿瘤缓解有效率、腹水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II+IV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肿瘤缓解有效率、腹水及CAl25控制有效率,降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生场热疗;复发性卵巢癌;化疗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066-02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增加的趋势,现已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目前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但由于早期难以发现,往往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与满意手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经过规范治疗后仍有70%的患者复发,对于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因此探索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科自2015年01月至2016年10月应用化疗联合腹部内生场热疗和单用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69例,前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9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病理确诊为原发卵巢癌,并行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生存期预计4个月以上,治疗前KPS≥70分,有明确可测量病灶,均伴有腹水,无外周感觉神经疾患,无完全性肠梗阻,预计可完成2疗程以上治疗,术后复发拒绝手术或无手术适应症,未曾行肠造瘘术,无化疗禁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TC(紫杉醇+卡铂或顺铂)方案静脉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d1,卡铂按肌酐清除率曲线下面积(AUC)5-6 mg/mL-1/min-1计算剂量,d1,顺铂65-75mg/m2,d1,同时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变化,防止化疗过程中血压异常导致休克;每3周为1周期。
1.3 疗效及毒性评价 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完全缓解(CR):治疗后,肿瘤组织完全消失,积液消失,并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治疗后肿瘤组织明显缩小至治疗前的50%,积液减少50%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稳定(SD):肿瘤组织及积液无明显变化;进展(PD):肿瘤组织明显增大25%及腹水增加 25%以上。有效率(RR)=(CR+PR) /总例数×100%.
按NCI毒性评定标准评定毒副反应[3],按神经毒性反应启用铂类分级评定神经毒性,包括肢端及面部麻木、咽喉部吞咽异物感和喉部痉挛等。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共化疗429个周期,其中试验组为219个周期,其中5例化疗5个周期,22例化疗6个周期,2例化疗7个周期,6例化疗8个周期。对照组为210个周期,其中6例化疗5个周期,21例化疗6个周期,2例化疗7个周期,5例化疗8个周期。两组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无法耐受或进展即停止治疗,未能完成治疗计划。见表1。
2.2 腹水变化 试验组腹水减少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毒副反应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反应等,其中试验组神经毒性反应较对照组低。
3 讨论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卵巢癌新发病例23.8万,死亡病例15.2万;2011年我国新发病例4.5万,死亡病例1.8万[1-2]。由于其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尽管经过新辅助化疗加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化疗,使卵巢癌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生存益处,但仍有70%的患者会复发[3]。
腫瘤热疗是利用特定的设备或方法对肿瘤局部加热,利用热作用及其继发效应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少或逆转肿瘤耐药性的发生,选择性杀死癌细胞以及控制癌细胞广泛转移的治疗方法。内生场热疗通过扩张肿瘤内部血管,增加肿瘤组织内化疗药浓度以催化药物与癌细胞DNA的加合反应,提高化疗效果;同时它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4];另外,它可引起肿瘤细胞膜上酶复合体及多酶体系破坏,使胞内蛋白变性,DNA复制受干扰,从而引起肿瘤血管出血、充血、淤血、血管闭塞等改变。
参考文献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 2015, 65(2): 87-108.
[2] Wei K, Li Y, Zheng R, et al.Ovary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1[J].Chin J Cancer Res,2015,27(1):38-43.
[3] Kwon JS, McGahan C,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4, 24(2): 226-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