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提取信息

2017-09-11 00:3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云梦吕蒙题干

所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这实质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

所谓“信息”,就是文章提供给考生的具体材料所传达的内容。在记叙文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事件的起因、结果;在议论文中,有观点、论据以及论证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时、地、人、事、情、理等主要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筛选文中信息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的主要品性、行为,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观点。

南其辕而北其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中道而反 ( )

(2)我欲之楚 ( )

(3)而离王愈远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3.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人将其概括为一个成语: 。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褶,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成就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所谓的要到南边去却向北走啊!”

?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排除干扰

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譬如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体现某人某种性格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只能选择正面体现人物性格的信息,而间接地或侧面地反映人物性格的信息就要排除在外。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

2.回归原文,揣摩用意

题目所给的信息句都是孤立的,但我们绝不能孤立地去妄加揣测,一定把信息句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摩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其实,在阅读时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去粗存精。然后就可以将信息句在文中迅速准确定位,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们筛选出正确的信息。

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

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正确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这样去伪存真,就可以筛选出正确的信息。

4.巧用方法,排除为先

掌握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正确筛选信息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一旦确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即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甚至让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出答案。

总之,对于文中信息的筛选,一定要认真比对,巧辨真伪。尤其是在直接筛选人物性格的信息句时,就更要求在阅读时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

真题再现

2017年宁波市中考题

满庭芳·失鸡

王 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到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释】

①休焦:不要着急。

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

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

【思考练习】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

真题再现

2017年湖州市中考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①耑游庐山序

李 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⑤未就,白龙来迟⑥,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⑦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endprint

(选自《李太白全集》,有删节)

【注释】

①从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⑥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⑦孤负:辜负。

?典例剖析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尝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②玄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

①世祚:指国运。

②该:同“赅”,完备。

③政:只,仅仅。

【思考练习】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筛选文言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就是要求考生“筛选”出符合“吕蒙好学”这一内容的信息。文中第二句写的是吕蒙博览群书,第三句至第六句写的是吕蒙梦中诵书的事。

【思考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虛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部分断句。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水泽的壮观景象。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地回到名山,希望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云梦吕蒙题干
数字算式
屡建奇功的吕蒙
吕蒙自强不息
吕蒙白衣渡江
云梦古镇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云梦天堂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论古云梦的地理位置
《九云梦》中人物命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