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张桂琪老师,在多年当校长的经历中,遇到了各种类型的孩子和家庭。他结合自己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观点。
家庭教育不能“拔笛筋长”
今天的家长普遍存在“心急”的焦虑心态。古人因为心急拔苗导致苗的死亡被耻笑至今,家长因心急而去“拔苗”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孩子的双休日,不是美术班就是钢琴班,不是奥数就是作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还会布置作业,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好像孩子是永不停歇的“陀螺”。其实,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最好的学习、最好的成长。没有玩耍的童年是不完整、不幸福的童年。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等待”,静等花开。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开放,梅花就要等到冬季才绽放。在嘲笑“拔苗助长”的农民时,家长不要也成为“拔苗”的人。
家庭教育不能“越组代庖”
孩子的事情本该孩子自己做,可现在保姆式父母普遍存在。只要孩子成绩好,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家长盛饭,家长叠被子,家长包书皮,连刷牙的牙膏也是家长挤好。有几个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不要家长喊?殊不知,一个不主动起床的孩子,学习也不会主动的。该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好家长不是代替孩子做,而是教会孩子做。教会孩子洗衣服、拖地、做饭等简单的家务劳动,教会孩子待人接物、整理书包、整理书桌。
家庭教育不能“吹毛求疵”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1 OO分,每次作业都是全对,每项活动都是优秀。许多家长对孩子始终都是“不满意”,始终都在指责孩子的不足。一个始终得不到家长肯定的孩子,一定会不自信。不自信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家长千万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甚至苛求孩子。儿童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赏识孩子,要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鼓掌、点赞。吹毛求疵的家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不能“一曝十寒”
教育贵在坚持。成功的孩子背后,必定有坚持教育的父母。家庭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家长要善于学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听父母说话中学会开口讲话的,读书习惯也要依靠父母的帮助逐渐养成。睡前讲故事,是养成孩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家长要坚持天天讲、月月讲。长此以往,孩子就爱上了读书。家长如果“一曝十寒”,教育只能半途而废。
家庭教育不能“本末倒置”
很多家长聚焦孩子的往往是“成绩”,而不是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品行不好,成不了好孩子。要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切记“品”在先、“学”在后。如果本末倒置,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次品”。因此,家长要把孩子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守规矩。“人无德不立”,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长大后也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的品行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培养,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好吃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得到别人帮助要主动说“谢谢”,打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等。
家庭教育不能“暴风骤雨”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有的家长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大打出手,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孩子就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一个从来不被允许犯错误的孩子是危险的。家长要学会宽容孩子、理解孩子,盡量少批评孩子,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有些孩子爱撒谎,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体验过说真话的代价。因此,家长要变“暴风骤雨”为“和风细雨”,才能收获“春风化雨”的效果。
家庭教育不能“一厢情愿”
教育岂能“强按牛头喝水”?孩子没有运动天赋,难以成为运动健将;孩子没有艺术细胞,难以成为艺术家。有的孩子没有音乐细胞,却被父母强求“痛苦地”学习钢琴,怎么会学有所成?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因材施教,充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家长千万不能以自己的兴趣要求甚至强求孩子,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家庭教育不能“南辕北辙”
卢梭说:“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不懂养花的人很难养好花,如果天天给仙人掌浇水,仙人掌怎么能不死?给孩子错误的教育,就等于走错了方向。就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不懂教育的家长,就会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批评、敌意、讽刺等错误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能“自暴自弃”
有的家长说“我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有的家长对孩子撒手不管,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孩子成绩暂时落后,家长也不能失去教育的信心。爱因斯坦《小板凳》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在学校读书时,动手能力是最差的,但他从来没有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家长必须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endprint